近代往生男居士十二
蒋长安
蒋长安,江苏如皋人,住如皋东北乡。出身下中农,隶南陵公社。居士为人忠厚老实,安贫乐道。早年信佛,并送其子到定慧寺出家。即德纯师也。三十二岁时,皈依虚云老人,赐名宽仁。其子后到镇江参究。在某一次回家探望老父时,携回金刚经一卷。其子见父身体欠佳,便劝令念佛,并持诵金刚经。居士一见金刚经,如获至宝。由是发心,每天持念三遍。历时三十多年,从未一日中辍。一九七七年,农历正月十九日下午五点三刻,身无痛苦,正念分明,念佛吉祥而逝。逝世后,顶暖肢软。终年九十一岁。
蒋文瑞
蒋文瑞,原籍扬州南乡,住上海闸北。早年曾开设鞋子店。为人正直豪爽,人有困难,无不尽心帮助。笃信三宝,皈依南京圆治老人。三十岁发心持长斋,虔诚念佛。闸北佛教居士林,即为居士所兴办,并担负林内一切费用。居士喜舍为怀,深得人心。文革期间,念佛被视作反动行为,而居士高声持念圣号如故。邻里知之,亦不干涉。年七十九岁,即一九七八年农历九月初六,无疾坐化。在往生前一日,受友之托,代邀莲友作佛事,奔走终日。回家后,略感不适。即在当天晚上,剃头沐浴,更换净衣。谓家人言:‘让我好好休息一下,不要惊动我。’当即回到房中,敛目宴坐。未片刻,家人入房视之,已安祥往生矣!
陶能德
陶世德,法名能德,一九四七年受皈依于临济宗二十五世隆济老和尚,一九五四年去宁夏马鞍山甘露寺受居家菩萨戒。居士自皈依三宝后,每日修十念法门,从不间断。后又学会二时课诵,每日礼诵,以一句佛号为正行,持诵净土五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为助行。一九七九年,身染病苦,而专持佛号,更加精进。并再三嘱咐家人亲属:‘在我临终时,切忌随俗搬动器泣。遗体火化,不许葬埋。’一九八一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距往生十一天,是日中午,对家人说:‘你们准备我的后事,我快要走了。’二十四日为临终前三天,家人请来隆元老和尚。一见面,只说‘心中惟有佛,临终不离佛’。二十五日,时坐时卧,安然自在,并无患病之相。二十六日九时,面向西方端坐念佛而逝。是时有隆元法师及净友数千人在旁。次日,面色如生,光泽鲜耀,观者莫不赞叹。第四日火化,四脚柔软,骨灰呈彩色。
沈富康
沈富康,住浙江省肖山县农村。五十二岁时开始吃素,五十五岁从肖山兰亭老和尚受三皈依,六十岁起专事放生。尝以祖遗房屋一间,售得一千圆,悉以买物放生。儿辈每月供养生活费二十五圆,除以五、六圆买米盐琐屑外,余款亦悉用于放生。居士本多病,自吃素放生后,体力转健。二十多年,从不看病服药。居士于七十二岁起,始专持佛号,求生净土。自云虽睡梦中,亦能持名不辍。一九八二年,居士七十四岁。是年底卧病十余日,神智清爽,无昏沉之容。往生前一日,对人说:‘我要去了!今天不去,就是明天。’又说:‘我心中很快乐,无一点痛苦。’令子女为之助念。且嘱将预置之棺木出售,以售得之款放生,遗体要按佛制火化。子女即雇车载往杭州(因肖山无火化设备),中途于车内合十安祥而逝。是为一九八三年一月四日下午四时。命终三小时后,通身冰冷,顶门犹温。年七十五。居士六十五岁时,一日骑自行车载一大布袋螺蛳,至杭州西湖断桥边放生。事毕,仍骑车回肖山。中途一辆吉普车迎面而来,自行车被撞坏,人倒于地。汽车前轮从脚上滚过,留下明显印迹。司机见状,惊恐无措。居士立起后,毫无损伤。怡然一笑,长揖而去。
杨钦芳
杨钦芳,浙江省普陀县沈家门镇人,家住西大居委会。生于一九○七年,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廿八日西逝,年七十七岁。居士初不信佛,七十五岁时,其子暴病死亡,因感人命无常,遂发心吃素念佛。每念佛时,其音恳切,邻居皆闻。由初发心直至往生,为时尚未满两周年。一九八三年九月末,患感冒,十月四日开始卧床。自见有一白莲花苞落于胸前。当时家人皆闻室内异香馥郁,半日始散。居士病中了无痛苦。至十月廿八日,农历九月廿四日傍晚,忽嘱家人:‘你们快助我念佛,我要跟阿弥陀佛去了。’家人问:‘见佛否?’答言:‘见!’随即双手合掌,作礼佛状。家人请净侣助念,居士止之曰:‘夜间不要去叫人家了。’又大声云:‘让开些,佛来了!’继又以指书其子之名。其妹已信佛多年,见状即正言告之曰:‘汝今临终时至,宜一意西方,从此了生脱死。你要放下万缘,怨亲都不思量,惟念阿弥陀佛,随阿弥陀佛去,却不可思念儿子。’居士点头应诺。时有多人在室内齐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居士随声默念,未几即微笑而逝,时初夜七时二十分也。逝后二十四小时,举身柔软,头顶犹温。
戴汉文
戴汉文,原籍湖南,迁居苏北阜宁后,定居无锡南门。幼时家贫寒。兄弟多人,唯居士称独秀,遂被送入大学。毕业后,进入政界工作。一生奉公守法,以廉洁著称。抗战时期,不及后撤,留在沦陷区。但未肯变节,接受敌伪一官半职。淡泊自甘,不慕荣利。其子甚孝敬,早逝,因赴苏北泰州海安镇,依女而居。居士本来对佛法毫无所知,五十多岁随同数友往游苏州灵岩,晤见印公老人。印老赠与每人文钞一部,居士将文钞携归家中,一搁数年,未曾阅读。后因偶而翻看,觉得颇有道理。由此经常取出阅读,遂发生坚固信心,吃素念佛,非常精进。离其女家不远,有一大河,河水清沏,芦苇丛生,朝霞暮霭,景色极佳。居士每晨净课毕,常散步其间。当九十三岁时,一日照例在河岸散步。忽听到河内发生巨响,猛吃一惊。见西方三圣伫立空中,急趋而返,谓其女言:‘我见到佛,就要走了!’当即交待一切,沐浴更衣。转身回房,将房门掩上,并说:‘等过了三十六小时,再开门见我,一定要听从我的话,不要忘记。’女如其言。历三十六小时推门入房,已泊然坐化矣。
韩华忠
韩华忠,浙江萧山县人。油坊职工,二十四岁迁居绍兴。居士本吃花素,未断荤;六十岁时,梦中见观世音菩萨,嘱持长斋,才开始吃长素。担任绍兴佛学会会长,达十余年之久。宏法利生,始终不懈。当六十九岁时,将职位辞去,专修净业,一心念佛。八十三岁,无疾坐化。临终前七日,对人说:‘我将往生。’即不进饮食,专持圣号。临命终时,教人就佛前从速燃香,即趺坐念佛往生。往生后,面容含笑,见者叹为稀有。
方志鹏
方志鹏,上海人,住溧阳路常乐里十五号,佛教居士林职员方振亚之子也。六岁与邻儿嬉戏于门前,有一行脚僧过其家,见之曰:‘此是谁家儿?是儿是老和尚转世而来也。’其母此时尚未信佛,不以为意。年十岁,进圣芳济外语学校读书。该校学生每晨需背诵圣经,志鹏对之不感兴趣,而心慕佛教。见丐者,恒贝周给之。常不惜忍饿,节省其母给与之早点费,捐献与学校倡办之孤儿院。其乐善好施,异于常儿。志鹏好学中国文学,每见古文,阅读一遍即能领会其意。十六岁时,外祖母病重,志鹏焚香礼拜,愿减己寿以益之。外祖母病果愈。年十九时,当腊月一日,忽背人书一纸条,藏于枕下,云:‘母亲!我要去了,请你不必悲伤。’其母发现后,问将何往。答曰:‘我写写罢了!’七日后,晚间,其母闻香气满室,作烥檀味。次晨又闻木鱼之声。而志鹏即于是夜,无疾终矣。临终之夜,志鹏仍读书至九时就寝,夜间一无动静。次晨其母呼之起床,志鹏不应。右胁而卧,盖已逝矣!时一九四八年也。其母痛子早逝,到法藏寺,见兴慈老法师。法师开示曰:‘父母夫妻子女,有缘则会,无缘则散,不须悲也。’其母因此而悟,亦信佛矣。岂非其子度母也。□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