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男居士三
贝祖善
贝祖善,字幼伟,苏州人。性颖悟,事母孝。母目盲,为之舐目以明。其姐于归严氏,夫妇俱早亡,遗一子二女,幼弱无依。祖善悉为抚养成人,并培植至高等学校卒业。其余昆仲及亲友中,若有急难,每倾囊相助,无吝色。壮岁浮沉宦海,曾任南京电厂厂长,及宋子文机要秘书、海关总监等职。四十余岁时,因与当道意见相左,遂引退家居,留意身心性命之学。初习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后学密宗。年近知命,始从知识得闻净土持名法门,大喜踊跃,庆得归宿,尽弃前之所学。一句弥陀,专精持念。虽远客相访,或有要事,必待净课完毕,方出酬答。一九三六年秋,忽患疾病。知净土缘熟,即预先安排临终诸事。因恐其妻世爱深重,难免哭泣,早使别居一室,不令知情。除约道友数人,主持助念等事外,仅留长女聿鎼一人,在旁服侍,并切嘱家人:‘不许哭泣喧扰。逝世后八小时内,不得触动身体。一切须照‘饬终津梁’书中规定办理。’其余亲友及家中子女,均摒绝不见。一心念佛,决志往生。当疾笃时,联襟赵君往视疾,见其病重,不觉泪下。祖善反笑而慰之曰:‘尔我平时念佛修持净土,正为今日往生,此乃大喜庆事,岂可效世俗儿女之态乎?’病中始终神智清朗。至九月十二日亥时,于床上合掌跏趺,念佛而逝。寿五十二岁。
聂云生
聂云生,名传曾,江西清江人。幼失怙,由母氏教养,端重好学。光绪甲辰成进士,出仕湖北。旋以伯兄之丧返籍后,被选为省议会议员。克尽言责,不畏权要。未几,拂袖归。生平喜为古文辞,然非有益世道者,绝不苟作。晚年究心内典,取法华、楞严、金刚、圆觉诸大乘经,循环持诵,而归宿于净土五经。长斋念佛有定课。岁次丁丑,成立膏雨念佛林。并常至其他念佛林讲演,感化甚众。己卯夏,频患泄泻。笃志西归,不复乞灵药饵。十月,衰病益甚。自知时至,口授遗嘱,延僧侣戚友,率儿孙辈念佛。渐就绵鎾,犹金刚持。毫无痛苦,正念分明,舍报安祥,如入禅定,仪容若生。云生生于清同治八年己巳,一九三九年己卯十一月初一日西归,世寿七十有一。所著‘思补堂诗文日记’,多阐明净宗教义,藏于家。
赵修德
赵修德,河北省邢台城内人。事母至孝,待人以诚,性情淳厚。皈依三宝,严持五戒。一九三八年仲冬,其母病笃,全家念佛。母临终谆嘱修德曰:‘好生念佛。三年之内,念佛勿辍。’嘱毕,吉祥卧,安祥而逝。三时后,体软顶热,面露红光。修德既遭母丧,一切如礼。且遵母命,三年之内,行住坐卧,念佛不辍。每日鸡鸣即起,至圆照塔下,右绕念佛。行路时,设有挡途瓦石,必踢除干净,免碍行人。若逢斋期,必到开元寺佛殿,击磐燃灯,照应香火。逢人即劝念佛。其劝念佛辞曰:‘念佛吧!念佛吧!极乐世界是咱家。’其持佛号也,至专至勤。其守母命也,惟诚惟谨。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间,屡言:‘母命圆满,吾将归矣!但因夙业难逃,须受疼痛之苦。’已而现微疾。疾发时,胸背疼痛,果如所言。一日力疾,到开元寺拜佛。拜毕回家,即闭目合口,不视不语。惟含笑端坐椅上,左手作捻珠念佛状,安然化去。历四小时,顶犹温暖,异香数日不散。时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初一日也。世寿五十有六。
余铭生
余铭生,浙江岱山高亭人,业农,纯朴好善。乡里有纠纷,必出而排解。扶危济困,成人之美,乐为己任。然不识佛法为云何。其子鼎镛,青年奉佛,皈依圆瑛法师,专志净土,在乡间创办佛教居士林,导众念佛。时铭生虽受薰习,但行持未笃。一九四二年正月廿三日,患微疾。延七日,病转剧。鼎镛即组织莲友率家属虔诚助念。经一日夜,病情好转,神志亦清。鼎镛善言慰喻,告以念佛往生殊胜之理。铭生恍然领悟,心生欢喜,放下一切,专心念佛。且告众曰:‘为念四字洪名。’众从之。二月朔晨,谓子曰:‘要理发、沐浴、更衣。’鼎镛曰:‘父能生西否?’答曰:‘能!’其语决断有力。时大众继续助念,佛声不断。翌日子夜,铭生告众人曰:‘我已见到阿弥陀佛,手捧莲花。’言讫,即欲起身作乘莲台势,并自击引磬,高声称念佛号。历一小时,声渐低,胞弟铭茂等在旁助念。告以:‘临终十念,决定往生。’铭生又振作精神,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至第八声,音骤低,气绝。厉一刻钟,忽醒,向大众高声大笑,连声说:‘我高兴极了!’遂安祥而逝。次日大殓,四肢柔软,面色红润如生。世寿四十有九。
朱石僧
朱石僧,名祺。早年皈依谛闲法师,法名显伽。后又皈依印光法师,法名智睿。父业农。母杨太夫人,乐善好施。石僧幼承庭训,慈祥诚朴。久任宁沪铁路吴淞站长等职。一九二二年,发起成立世界佛教居士林,任副林长。扩建林所大殿及堂寮,奔走规划,煞费苦心。一九三一年,七·七事变,上海难民甚多,饥寒交迫,石僧商同道友,筹设佛教济寒会,竭力救济。凡寒苦隐贫等众,切实调查,按月补助。护法济众,耗尽心血。晚年因操劳过度,时婴疾苦。一九四二年古历十月初八日,灵岩妙真和尚闻石僧疾笃,特临病榻,详切开示。嘱其‘万缘放下,提起正念,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石僧极为感动,切实奉行。至十一日晨九时,林中道友正在助念之际,其子永钧问父:‘心中能念佛否?’点头云:‘能!我心早到西方,念佛真不落空。’并索笔书‘你父定归西’数位示之。手掏数珠,唇齿微动,念佛不辍。至午刻,安祥生西。
顾芸卿
顾芸卿,南通小海镇人。幼失怙,事母甚孝。经商重然诺。办理地方公益,不辞劳瘁。晚年皈依三宝,专修净土。礼佛持经,虽严寒酷暑,精进不懈。壬午岁残,患咳逆。至癸未新正初二日,谓家人曰:‘吾终日在竹林中,见诸圣众,放大光明。与尔等只有三日聚耳!’并诫:逝时,阖家勿哭,应助念送往西方。竟如期坐化。顶积温久不散,容颜朗润。一乡人士,咸皆感叹。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