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男居士六
郭凤藻
郭凤藻,字蕴岑,甘肃渭源县人,住县城内北街。能文章,尤工书画,人争求之。晚年潜修佛乘,专心净土,持五戒,行十善。并劝其妻柴氏及媳吴氏,皈依佛门,实行佛化家庭。与净友周佛性、张瑞亭,同心弘法,创设居士林。在北关废池大庙堡,建法源寺,成立佛教支会。善信归心,念佛者达三四百人。一九五八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示微疾。十四日,由家人扶至院中曝日。午后,就床而卧,请道友与其眷属,咸为助念,凤藻亦随众默念。夜中睡醒,即随众念佛。至十五日晚七时,起坐,注视佛像,神志湛然,一无苦恼,微笑而逝。
陆根林
陆根林,常州人,中年就业天津某菜馆,庖厨操作,杀生无数。一九三一年后,来苏居住。时印光大师居苏州报国寺,根林就寺求皈依。时向师请求皈依者颇多,师无不慈悲摄受,独对根林则拒绝之。根林乃痛苦哀求,师答以:‘你满身血光,因此不受。须先素食三年,方允皈依。’根林即依教奉行。三年后,复往报国寺,蒙师录为弟子。从此精进念佛。并在西贯桥善信庵创立莲社,每月初二、十六领众念佛。复请明开等诸师至社,宣扬圣典,劝人精进修持,务期临终往生。一九六六年,虽患气喘,仍持诵如故。临终时,端坐床上,持念大悲咒,正念分明,毫无痛苦,泊然而逝。
唐荣康
唐荣康,江苏无锡人,家住苏州景德路,银匠出身。中年信仰佛法。皈依印公,法名通乐。荣康除修持净土法门外,恒喜研究教典。经常持诵楞严、金刚诸大乘经。与叶通和等在西麒麟巷染香庵内,创设净土法会,定名为圆觉莲社,每月定期念佛。社中一切开支费用,均由荣康及同道三数人负担。其他道场,如当地华严寺、师子山法音寺,以及妙香莲院、佛学净行社等,皆热心赞助。性刚直,沉默寡言。为人办事,不辞劳苦。于一九六九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身无病苦,安祥往生。世寿六十有九。在往生前一日,对其妻说:‘我要往生。’翌日,果如其言。
吴荣庆
吴荣庆,乃苏州北寺塔前优婆夷吴德温之胞兄。幼时读书八年,不甚识字。性忠厚。二十八岁丧偶,有子女各一,不复娶。年将五十,失业家居,乃茹素。先是皈依印光大师,后在虚云和尚座下受五戒,归心净土。专诚念佛,暇则诵经。朝暮课诵,寒暑无间。每日礼佛二百拜,二十年如一日。迨母生西,见诸瑞相,心感佛慈,持名益力。平时为人效力,有求必应,虽劳不怨。天寒见人受冻,即解己身棉衣裤与之。一九六六年后,常一人宴坐。对其妹德温说:‘你听到否?我耳中常闻佛声,寤寐从未间断。’荣庆素有喘病。在一九七○年五月,霍然而愈,不复服药。往生之夜,其妹起床察看。荣庆对妹说:‘汝可安睡,我颇舒适。’妹去,由善友袁心弘陪伴。不久,袁见荣庆神态有异,即召妹至。但见其嘴唇微动,似在念佛。二人当就耳畔轮流称念洪名相助。顷见荣庆面现笑容两次,最后更作大笑状,身心豫悦,安然而逝。
李西原
李西原,蜀人。敦厚谦和,好学笃行,立志学佛,晚岁专修净土。七·七事变后,于燕京遇夏莲居,获沾法益,如饮醍醐,庆快生平,得未曾有。乃委心依止。西原齿长于夏,但始终执弟子礼,数十年如一日。广读经论,受菩萨戒。终身茹素,过午不食。每日黎明,人尚熟睡,而西原已礼念多时矣。手编‘净修提要’,以为日课。持名修观,极为精诚。虽在闹市,亦常默诵入观。解放后,复闭关多年,专持圣号,一意西驰。其子名孝渊,亦笃修净业,以染肺疾,早故。西原暮年丧子,又无生计,时届严冬,卧榻唯一草席而已。虽处困厄,毫无退悔。志愈坚,行愈笃。专精持念,又二十年。功益纯,德愈进。晚年,深得法乐,安祥自在。年逾八旬,仍能作小楷,常以法语书扇赠人。九十后,仍能健步。往生之岁,已九十有四。斋戒不退,礼念如恒。一九七一年春节前,身无病苦,面西端坐,持珠念佛,最后唯举手中念珠,向助念之儿媳等示意,泊然逝矣!
池逸樵
池逸樵,号莲邦,镇江人,住苏州城内铁瓶巷。早岁在上海业推拿,遇朱石僧后,始信佛教。并与黄涵之、关炯之等相友善,加入佛教居士林。不久,即创办素菜馆,提倡素食。后因其妻及子相继亡故,悟世无常,修持愈力。一九四一年到苏,寄居其堂姐庵中,恒至狮子林内香光莲社参加念佛。后为弘扬佛法,自办法会于狮林寺福寿庵,定名为苏州佛教居士林,举王庆九居士为林长。一九四三年冬,假药草庵,请海山法师宣讲法华经三个月。一九四四年春,请雪相法师于灵鹫寺宣讲无量寿经全部。又请慧舟法师于王家祠堂宣讲地藏经。解放后,在铁瓶巷请了愿法师讲金刚经。并经常发起精进佛七,为期二十一天,一日分三班,昼夜佛声不断。凡弘法利生之事,无不尽力以赴。逸樵为人诚笃,富有定力。其所主持之法会,有时道粮不敷,仍能尽力维护,安心念佛,十分镇静。解放后,居士林改为清心莲社。为便利缁素,特僻东园蔬食处于铁瓶巷内。一九七三年,因伤足,经钱福元伤科治疗,寻获痊愈。虽常患病,仍精进念佛不懈。临终前一周,预知时至,将身后各事,委托其净友徐觉意。即端坐面西,念佛而逝。平日恒言:‘西方要自己去。’当时乏人助念,果如所愿。时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一日也。世寿八十。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