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七祖分别指谁?
初祖马鸣菩萨
马鸣菩萨,中印度舍卫国娑枳多城人,出身婆罗门家族,印度佛教四大思想家之一,有佛教诗人、辩才无碍比丘的美誉。他所作的《佛所行讚》在当时五印度及南海诸国传诵一时;其音乐剧「赖吒和罗」,音律扣人心弦,宣说苦、空、无常,感得华氏城五百王子出家。马鸣造《大乘起信论》,破邪显正,阐明佛旨,乃造论兴宗的始祖。
马鸣曾与印度长老胁尊者对论,深受折服,于是皈投尊者座下,为其弟子。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极受国王器重。此外,他也感化了月氏国王迦腻色迦,带领臣民皈依向佛。一次,迦腻色迦王带兵入侵中印度摩竭陀国,要求三亿金作为撤兵条件,并扬言如果没有钱,可以改用佛钵及马鸣相抵。果然,迦腻色迦王获得这两项稀世宝物,欢喜不已,但群臣却都表示不满,而议论纷纷。迦腻色迦王为了使大众能了解马鸣的辩才与智慧,更为导引大众体悟佛理,就召集所有沙门外道,礼请马鸣升座说法,会中同时有七匹已经饿了六天的马随众闻法。马鸣说法后,大众皆闻法悟道,连这些马都感动嘶鸣,于是臣民心生感佩,景仰马鸣的高德懿行。由于群马受到感化的奇蹟异象,因此世人就尊称他为「马鸣菩萨」。
二祖龙树菩萨
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的龙树菩萨,又译称龙猛,或龙胜,大约活跃于西元一五○年至二五○年之间,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成为大乘佛教思想的发端。
龙树菩萨从小天资聪颖,于吠陀及世间学艺,无不精通。年轻时,与三名好友寻师习得隐身术,于是潜入王宫,戏犯宫人,耽于情欲以为乐。事件不久爆发,好友死于乱刀之下,龙树倖免于难,乃悟「欲为苦本」,于是厌离心生,便诣佛塔出家受戒。
觉醒后的龙树,九十日诵毕塔中所有经藏,虽达其意,但心中疑团未解,于是至雪山参学,遇一年老比丘授以摩诃衍经典。后于南印度龙族之宫殿,授以大量的方等经典。九十日中通达明利,悟得无生法忍。
龙树离开龙宫后,随缘行化,曾经几次与外道斗法,终于引度外道入佛。又为度化中印度憍萨罗国的引正王,曾经应徵从军作战,前后七年,「不食廪,不取钱」(从军作义工),又以勇猛多谋,国王终于召见,展开热烈辩论,终至「王乃稽首,伏其法化」,成为佛教的护法仁王。此后,龙树大力弘法,又广造大乘经典之注释,树立大乘教学之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传布全印度。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採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三祖杜顺菩萨
杜顺和尚,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五五七),陝西省万年县人。十八岁出家,专宗华严,著有《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书,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提倡「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界三观,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深为朝野所重,唐太宗尊称他为「帝心尊者」。他一生中的神异事蹟很多,有瞎子、聋子拜见他以后,就能见、能听的传闻。据说,有一次他涉水过河,河水忽然自行断流,等到他上岸后,水流才又恢复如故。他在唐贞观十四年(六四○)圆寂。
四祖智俨菩萨
智俨大师,是甘肃天水人。他在孩提时,就常堆石成塔,串花成盖,自己当法师,以童伴为听众,为他们说法。十四岁出家,深探华严藏海,二十七岁时,著作《华严搜玄记》十卷,后来又陆续著有《华严孔目章》、《华严五十要问答》等二十馀种,奠定了华严宗的架构基础。除了著述弘法外,还以教育徒众为职志,一生风范清高。唐高宗总章元年(六六八),他预知自己即将示寂,就对门人说:「将游莲华藏世界。」圆寂时,享寿六十七。
五祖贤首菩萨法藏
贤首大师法藏。贤首是武则天所赐封的字号。大师十六岁时,曾在陝西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指供佛。后来,因听智俨大师讲《华严经》而归投座下。法藏精通西域诸国语言及梵文,曾协助实叉难陀三藏译成《八十华严》,并为武后讲解该经,讲到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义门等,武后茫然不解,法藏于是以长生殿前的金狮子为譬喻,武后豁然领解。因而把当时所说,整理成文,名为《华严金师子章》。后来他又协助菩提流志三藏翻译《大宝积经》。一生之中,讲说《华严经》三十多遍。著有《华严探玄记》、《梵网经疏》、《楞伽经疏》等三、四十种之多。他摄取杜顺大师的《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实践法门,并以《华严经》为骨干,融合智俨大师的《搜玄记》,完成华严教理的组织系统。华严宗至此完成自家教观双门圆满的架构,并由于法藏的弘扬,而集法界缘起思想的大成,因此华严宗又称贤首宗。
六祖清凉菩萨澄观
清凉大师澄观,身历九朝,为七帝之师。贞元十二年(七九六)应德宗的召请入长安,与罽宾三藏般若共同译出《四十华严》,呈献给德宗,并奉敕解说《华严经》大意,德宗在激赏之馀,敕赐紫袍及「教授和尚」之号。后来在德宗的诞辰日,又奉召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德宗朗然觉悟,说道:「听大师讲《华严经》,朕心清凉。」因此受封为「清凉国师」。
当他在大华严寺执笔撰述《华严经疏》时,严冬的五台山上虽然风雪侵袭,但他仍日日不辍,经四年才完成。为此,大师特别启建了一场《华严经疏》的落成法会,供养千僧,可谓别具意义的盛会。大师毕生精进修行,日课华严,著作有三十多种,世人尊称他为「华严疏主」。
七祖圭峰菩萨宗密
圭峰宗密禅师,唐朝果州西充人。跟随澄观大师学华严,大师曾讚美他说:「能跟随我遨游毘卢华藏世界的,只有你一人。」宗密又曾随荷泽宗学禅,提倡教禅一致,奠定唐末至宋代间的佛教基础。他著有《华严纶贯》五卷、《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六卷、《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华严原人论》一卷等。宗密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圆觉经》做详尽的注解,所著的《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等书,为历来注解《圆觉经》的泰斗。
宗密圆寂后,不久就发生唐武宗的「会昌法难」,一时之间,诸宗都趋于沉寂。到宋代,有子璿、淨源等人重兴宗门,接著有道亭、观复、师会、希迪等四人开演宗义,世人称他们为「宋代四大家」。元、明、清三代,华严宗虽然不如唐代的兴盛,仍有普瑞、文才、德清、古庭、道通、续法等人,相续作疏,宣扬宗义。一九一二年以后,月霞大师创办华严大学,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如唐朝清凉大师一样,把华严深奥的教理有系统地加以诠释、发扬者,则如凤毛麟角,不容易找到了。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说起来容易,活起来不容易
- 人生总在成长
- 抬头是天,脚下是路
- 偈语是怎样形成的?
- 一路走来一路忘
- 因为哭过,笑才灿烂
- 假如生命能够穿越
- 无论过去将来多美,记得珍惜眼前
- 日子还长,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坛老咸菜
- 对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头,且断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闪现
- 好心情为生活着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风中,望红尘种种
- 人生转瞬即逝,不如怜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来源?
- “忍”是一种担当,忍之为德,在于负重
- 人生有什么体验?
- 如何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观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营养
- 知足的意义
- 谦虚是待人处世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
- 烦恼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开发心地,帮助自己、帮助他人
- “期待”对人生有什么重要?
- 从今天做起,凡事把握当下、活在当下
- 如何决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则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欢喜心?
- 佛教的这六事为什么能让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吗?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过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样美化人生?
- 如何评价一个人?
- [星云大师]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陈越香”吗?
- [华严经]宁受无量苦,得闻佛声音,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
- [禅宗典藏]《祖堂集》的价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赠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总是睁得那么大
- [佛与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学常识]偈颂的术语
- [星云大师]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六祖坛经]《坛经》中对于“不二法门”是如何解释的?
- [红茶]滇红工夫茶属于什么茶?
- [禅宗公案]骑牛觅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蓝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无碍
- [佛与人生]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佛学常识]偈颂有哪些形式?偈颂的形式
- [星云大师]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