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儿女积福慧?
一、闲来多为不急忙
古人有句话说:‘病中方知身是苦,闲来多为他人忙。’对这下半句,我内心有些感叹;闲时咱们真为他人忙,那也是应当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嘛!但是‘闲来多为他人忙’,话是说的这么动听,正本说来都是为自个在忙。若真为自个忙,那也未可厚非;但都是为了无关紧要的不急之务而繁忙,甚至不应当忙的,也糊糊涂涂的在瞎忙,迷迷毛毛的去造恶业,造善业就不起劲。唉!真是愚笨的人呀!
身为佛弟子要有才智、要醒悟,忙是应当的,但为何而忙呢?为‘发菩提心’而忙,为‘利益众生出苦海’而忙!学了佛应当要比一般人更繁忙,就像出家人为弘法利生而繁忙不已,所谓‘著了袈裟事更多’啊!在家居士假如能发菩提心,也为弘法利生而忙,那就忙得有价值、有含义了;能如此忙,积善之人多福寿,全家积善子孙昌。
我想:为人爸爸妈妈者,大多数都是为自个的儿女忙;正本为儿女忙也是天经地义的,由于上一代也是这么为咱们忙嘛!不过,咱们如今已经学佛了,应当用才智想想:若不为国家建功立德,单单为儿孙在忙,有没有含义?值不值的?费了含辛茹苦把儿女培养成人,假如他们对国家社会能有所贡献,那还算忙的有价值;或者虽谈不上对国家社会有利益,但能安守本分、愚而安愚,也还算好;要是去做恶、危害人民、打乱社会,那你可忙得太委屈、太委屈了!
二、上代积德资后嗣
一般爸爸妈妈哺育儿女,总期望他们将来能成龙成凤、光宗耀祖,在社会上能声名显赫、事业有成。但有些爸爸妈妈很开通却对儿女说:‘养你们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安身,只需行动规矩仁慈,不丢爸爸妈妈的脸就好了;咱们当爸爸妈妈的,并不想要你们怎样兴旺显赫,也没有养儿防老的计划。’诸位!这‘行动规矩仁慈,不丢爸爸妈妈的脸’是爸爸妈妈对儿女最低请求啊!
身为佛教徒,也应当要有才智的主意才对。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想要自个儿女将来怎样怎样的好,首先要培自个的德行;先从自个的身口意三业著手:口要说好话,身要行积德行善,意业要存好意。这三业做到了,就有人品品德;有了人品品德,怎样不会有好的下一代呢?要是上一代没有修善积福,下一代底子不会中规中举好到哪里去的。
咱们的上一代,活跃修福培德、恭顺三宝;今天咱们即是承纳先人的福德慈阴,才干闻到佛法、修行佛道,舍人间无为福。如今咱们更要活跃广值福田,多多利益他人,积功累德,转资下一代。若能活跃培福,必能利益下一代。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是不会亏人的。
讲到修福,佛陀福慧满意是经三大阿僧祗劫修来的;那像咱们凡夫,才修了一天的善就自鸣得意,引认为满意,不再修了。这是贪吝不舍松懈的习气在作怪,贪吝怎会有福报?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贪吝是要不得的,将来会遭感饿鬼报;松懈是精进的大敌,那有可成之事?你看大海的水为何会那么深广?由于它汇集百川,并且不舍细流。咱们修福也应这么:大善要修,小善也要修,只需是利益人的事就要去做。这么积功累德,福德才会像海水那样广阔。
三、不需为儿留金钱
很多为人爸爸妈妈者,金钱不施舍,预备给下一代,这种主意对不对呢?谚云:‘养儿胜似父,要钱做什么?养儿不如父,要钱做什么?’下一代有福报、能力强,成果天然会比上一代好,何需留钱给下一代?下一代没福报、没出息,留钱给他们,反使他们造罪业,那冤不委屈呀?就像已得了重感冒的人,再甘旨的饮食给他吃,他不光没味口,甚至吃了病况更恶化。历史上,刘备创江山要给阿斗,但是阿斗无能扶不起来,又有何用?反而害了他呀!
古人说:‘世无三代富’,为何?上一代的人尽力工作,百手成家,知道赚钱十分辛苦,日子上的享用天然就会控制。产业传给第二代时,他们目睹爸爸妈妈赚钱十分辛苦,也不会随意糟蹋,还会善加利用。但到了第三代又怎样样呢?第三代日常日子享用惯了,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缺,从不为钱操心过。他那儿知道上一代赚钱的辛苦?所以糟蹋成习,甚至拿钱造罪业,随随意便把家产花费一空。唉!这种例子在社会上发生太多了,咱们听到这儿要开才智啊!
以人间法来说,你把金钱留给下一代,这是世俗父子豪情;以佛法来说,那是凡情、小心眼啊!咱们应当除凡情、启圣智;趁自个活著又有金钱来说,活跃行善修积德行善,不然等年老往生了,再要儿女来替你修诸积德行善,那来不及了。况且他们会替你做吗?即便如法为你做积德行善,地藏经说:七分之中你只得到一分啊!诸位何不在生之时就各自尽力精进,修福培德,依教奉行?
你能种好因,将来自个及后代都能感到好报,利己又利人,何乐而不为?金钱‘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当然自个该用的仍是要用,应当省的就要省,不要糟蹋;但进一步要做广阔施舍,为儿女种福田、修福报,这才是真正为后代好,是真正有才智的爸爸妈妈啊!
四、三宝道场好种福
说到做施舍,所谓‘六度万行,施舍榜首’,施舍是多么主要!咱们假如有剩余的金钱就应好好贡献三宝。世俗人没学佛,不知道要供养三宝、去恶行善、利益他人。咱们身为佛教徒,就要转凡成圣,要多做利益他人的事。佛教徒更要知道发大心护持三宝,利益最大。其中尤以成果道场,使咱们有修行刻苦的当地;成果他人刻苦念佛、了存亡、成佛道、广度众生,利益千千万万的人,这积德行善最广阔无边。千万不要粗心失去了无边的积德行善!
比方如今咱们念佛堂内的庄重佛像,不过是花了六十多万(台币),就有千千万万的人来顶礼膜拜。所谓‘一历眼根永为道种’。只需咱们一看到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重佛像,就种下成佛的种子;看到道场那么清净,就能令人想求生清净国土。信徒来到这儿,一合掌、一问讯、一顶礼,甚至供佛一香、一花,皆是种成佛之因啊!
再看咱们这座念佛堂,发心建念佛堂的人,成果了台湾各地的信众每个月来打佛七念佛,成果常住群众早晚课颂的修行刻苦,成果每年两次的万人朝山和传戒,也成果了无数善男信女来山拜佛种福。出了不多的钱,积德行善却是无量无边。将来念佛的人生西方,做积德行善的人又那会不生西方?有因必有果!做积德行善要有眼光,没有眼光的人,底子不知道做这种一本万利的积德行善。
佛者‘觉’也,学了佛就要敞开才智、要醒悟。期望诸位为儿女忙要忙的有价值,切莫忙的委屈!咱们都知道学佛好,就应当为儿女们找出路,要家人巨细皆信佛啊!
- 上一篇:令外貌庄严美丽的好方法
- 下一篇:进寺院朝拜的“四点”注意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说起来容易,活起来不容易
- 人生总在成长
- 抬头是天,脚下是路
- 偈语是怎样形成的?
- 一路走来一路忘
- 因为哭过,笑才灿烂
- 假如生命能够穿越
- 无论过去将来多美,记得珍惜眼前
- 日子还长,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坛老咸菜
- 对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头,且断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闪现
- 好心情为生活着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风中,望红尘种种
- 人生转瞬即逝,不如怜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来源?
- “忍”是一种担当,忍之为德,在于负重
- 人生有什么体验?
- 如何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观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营养
- 知足的意义
- 谦虚是待人处世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
- 烦恼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开发心地,帮助自己、帮助他人
- “期待”对人生有什么重要?
- 从今天做起,凡事把握当下、活在当下
- 如何决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则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欢喜心?
- 佛教的这六事为什么能让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吗?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过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样美化人生?
- 如何评价一个人?
- [星云大师]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陈越香”吗?
- [华严经]宁受无量苦,得闻佛声音,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
- [禅宗典藏]《祖堂集》的价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赠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总是睁得那么大
- [佛与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学常识]偈颂的术语
- [星云大师]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六祖坛经]《坛经》中对于“不二法门”是如何解释的?
- [红茶]滇红工夫茶属于什么茶?
- [禅宗公案]骑牛觅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蓝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无碍
- [佛与人生]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佛学常识]偈颂有哪些形式?偈颂的形式
- [星云大师]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