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什么是菩萨、菩提?

什么是菩萨、菩提?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就佛道的法,才能够称为佛法;所以本来应该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证的菩提,应该也就只有佛菩提这一种。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众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众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一佛乘才是究竟的成佛之道。佛菩提道成就的是佛菩提智,又称为大菩提;而二乘小法所成就的解脱道的觉悟,就只能称为二乘菩提。

  佛陀曾在《妙法莲华经》当中,以羊车、鹿车、白牛大车作为譬喻,来说明三乘佛法的差别。世尊说:有些众生具有出世间智慧,跟随佛陀听闻解脱道法之后,能够真实信受;他厌腻了生死轮转的痛苦,急于想要解脱、出离三界,进入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之中;像这样的人就叫作“声闻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车”,只能载他自己一个人出离三界火宅。另外有一些众生,信受佛陀的教诲之后,很努力地精进;但是他想要求得自然慧,想要在无佛之世自己开悟因缘法,而成为“辟支佛”,这样的人就属于“缘觉乘”。辟支佛的智慧比声闻高一些,在他入涅槃以前,也会随缘神通度化一些人,所以就以“鹿车”来作譬喻。另外还有一些众生,听佛陀说法之后能够发起大心,愿意长久地精勤修学。除了声闻乘的一切智,缘觉辟支佛乘的自然智之外,他还想要求取佛陀的佛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十力、四无所畏……并且因为愍念无量的众生,所以想要利益人天,度脱一切的有情,像这样求取无上菩提的众生,就称为求取大乘佛法的菩萨。也就是说,菩萨除了为自己求得解脱之外,还想要求得无上的佛菩提智,并且利益无量的有情众生,这就像是“大白牛车”一般,有大能力,能够乘载许多的众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

  其实梵文中的“萨埵”,除了有情众生的意思之外,另外还有勇健、勇猛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菩萨”,就是能够不畏惧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于三界之中难行能行,为了悲愍无量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而志愿坚定、勇猛地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具有菩萨种性,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圆满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

  既然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那么长远的时间才能够成佛,那么在这么长久的修学期间当中,各个阶位的菩萨之间,证量的差异当然也是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应当要了解一下,才知道自己目前的定位,以及之后所努力的方向。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正法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正法,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圆满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

  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已经实证甚深佛法的真实义——第一义谛的菩萨;也就是指已经明心证真,证得八识如来藏的七住位以上的菩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