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的层次有哪些?
也就是说,这位前辈,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个世界。那么,反作用力。既然是他引起了外界的一些改变,没有他的这一个善行,就没有这个改变,那么他自己怎么会不受到反作用力呢?受到了这个反作用力,他自己的身心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呢?
换句话来说各位可能会更明朗:物体2的状态因为受到物体1的作用而产生了改变,没有物体1的作用就没有物体2的改变,那么在物体2状态改变的同时,物体1会不会受到同等的反作用力?既然受到了反作用力,物体1会不会也产生改变?
为了善也好,作了恶也罢,再怎么算计也没用,你让外界产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个改变因你而起,那么你自己必定受到同等的反作用力,不会因你斤斤计较多一分,也不会因为你百般逃避少一毫。所以才有了《论语·雍也》这句话:己欲达则达人,己欲立则立人。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发问:”那我有恶念的话,我不付诸行动,不去改变外界,只在心里想可以吗?这样该不会有反作用力了吧?”呵呵,朋友,这样,你当然不会受到反作用力,但是,你这是直接作用于自己啊,连反作用力都省了。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实,我渐渐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也是基于这个至简的因果规律。至于有些人所抱怨的“善有恶报”,“恶有善报”,主要因为两个原因:“智慧不够看不清”和“境界太低有偏见”。具体是怎么回事,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智慧不够看不清”:日常生活中,因太多,果太多,绝大多数人都把这些因果混淆了,以为这个果,就是那个因造成的,这个因,最终导致的是那个果,最终得出了“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的偏见。好心好意捐了些钱给乞丐,刚回头楼上就浇下来一盆废水。有的人“无恶不作”还“好运连连……
其实这些种种的偏见,说白了,这些又回归到了思维的问题——不合理的思维,看问题太片面,没能理智,公正地思考。你人生中有那么多的因,那么多的果,凭什么你现在被浇了一盆废水这个果就是你捐了钱给乞丐所造成的?你以前所作出的那么多的因呢,怎么不考虑考虑它们?
同理,人家现在看上去很可恶,但居然”好运连连“?首先,他真的很可恶吗?你确定这中间没有你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你确定你真的全面、深入地了解他?再者,就算他现在真的”可恶“,谁没有犯点错的时候?生活中的因果太多,你了解人家以前的因吗?
你极有可能因为自己对他的一时厌恶而忽略了人家好的一面,因为一些局部的问题,就希望这个人马上五雷轰顶,干啥啥不顺。没能如愿的话,又抱怨所谓的”恶有善报“,呵,我看,人家的问题都算轻的,跟你这种嫉妒,偏激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喽。所以,《道德经》才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我以前百思不得其解,天地自然不一向都是最仁慈的吗?后来才恍然大悟:这里的”不仁“不是指不慈爱,而是指”没有自己的好恶之心“,也就是”没有偏见“,即使某一个人善良,也不会超出自然的因果规律,让他得到额外的,本不应得到的回报。
即使某一个人可恶,也不会超出自然的因果规律,让他得到额外的,本不应得到的惩罚,而是让万物根据因果这一自然规律,丝毫不差地得到自己所应得的。对于那一小部分嫉妒,偏激的个人来讲,这不如他们的意,但从每一个天地万物,芸芸苍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公平,才是最大的慈爱。
《了凡四训》也说:”世上享千金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者,定是百金人物,当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我以前对于这句话还将信将疑,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觉悟的提高,这样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当你全面,深入,理智地去了解一个人,你就会发现,哪有什么不公平,简直太公平了!
任何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思想境界跟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简直是匹配得不能再匹配!他现在的状况,好也罢,差也罢,都是他自己一手创造的。并且这种契合度,还会随着自己觉悟、境界的提高和对此人了解的深入而越来越细化。
即使是对于智慧尚待提升的人,你们无法看清一些细节,但也可以扪心自问、反省:结合自己以前的点点滴滴,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自己现代的总体状况是不是应该是这个样子?有没有什么平白无故地更好或者更坏?
只要你对自己诚实,我想,虽然你现在可能智慧尚待提升,看不清一些细节,但是,在大体上你是不会有抱怨所谓“不公平的”。如果这样都还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的话,那么不妨看看第二点,问题很可能出在这上面——境界太低有偏见。
境界太低,可能你的很多价值标准都是错的。举个例子:现在的社会流行文化普遍拜金。有的人看见人家土豪,有钱,就觉得这是“好报”,但是再一看觉得这个人,哎,可能还很恶,于是就一股脑地抱怨“恶有善报”,“世界不公平”云云。
有钱,就一定算是好报吗?你就单靠钱来衡量吗?你觉得这样的价值标准靠谱吗?在这里,楼主不会强行向大家灌输我个人已有的价值标准,楼主要做的,只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然后提供引导,让大家去发现自己的答案。
让万物自然地发展,而不是刻意而为,拔苗助长。价值标准,会随着自己的觉悟和境界的提升而改进。价值标准改进了,你就更能洞悉事物的本质。当你的价值标准,你对善恶的衡量越接近自然,你就越会发现:善恶因果,丝毫不差。
像《了凡四训》“积善之方”这一章里列举的好几个实例都说明,对于善、恶的衡量标准极其重要,一些世俗平庸之辈,往往因为觉悟,境界不高,无法洞悉事物的本质,把善恶颠倒了却不自知,以恶为善,结果当然是恶有恶报,这也是很多人抱怨“善有恶报”的一大主要原因。这里就有一个例子:
在春秋时代,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国人愿意出钱,去赎回俘虏或奴隶,就可以得到政府财政部门所颁发的一笔奖金。孔子的学生子贡也赎了人,却不愿意接受奖励金。
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很不高兴地说:“这件事情端木赐做错了呀!大凡圣人做任何事情,目的都在于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使得教化之道可以在民间顺利推展,并非只是为了契合自己的德行才做的呀!
现在鲁国有钱人少而贫穷人多,如果因为这种行为,使得接受奖励金的人反而被认为是贪财,以后还有谁肯出钱去赎回那些俘虏或奴隶呢?恐怕从今以后,不再有人愿意出钱向各诸侯国赎回人民了!”
子路曾经救起一个掉进水里的人,这个人就送子路一头牛,来答谢他的救命之恩,子路予以接受。孔子听到后很高兴地说:“从今以后,鲁国一定会有更多人,愿意自发去拯救掉进水中的人了。”
所以,“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虽然仁慈,但在对于善恶的衡量上没有自己的偏见,最大程度地接近于自然,所以也是最大程度正确的、公正的,于是他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真是丝毫不差地公平。
那怎样塑造出圣人那样的衡量尺度?这就又与最后一点相互贯通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整体觉悟、境界提升了,你的价值标准也就会相应的改变,很有可能以前觉得的一些所谓的“善”,经过更智慧的分析后你会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所以,如果你能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并且以正确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他,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是“因果丝毫无差”。这里又引出了一个话题:行善,一定要合理合法地去行,要本着正确的价值标准去行,否则善恐成恶。
像我们有的戒友,遇到新人,或者向外界宣传戒色文章的时候,动不动就是宗教那一套,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戒友,你有没有想过,要是你是一个新人,或者根本就还没接触过戒色文章,迎面撞上来一个在戒色的人立马就跟你宣传什么念咒,地狱论什么的,你会怎么想?
只要是个正常人,他都有可能以偏概全,对整个戒色相关的生起误解,抵触,然后“敬而远之”吧?但其实戒色文章又不是这样的,里面相当多的好文,经验,方法,思想都是非常棒的,但就是因为这位戒友“宣传不当,反而让人家错过了这些好的东西。
就算他撸得很厉害,他自己也很痛苦,但就是因为对戒色文章存在偏见,而不愿意接触戒色文章,学习不到戒色经验和好的方法,继续沉迷色情淫秽,又是无尽懊恼痛苦。
戒友,你可能觉得自己把这些信息塞给了人家,你就算”行了善“,但是你考虑了你这个行为的实际后果吗?你这样偏激的,不合理的”善行“,是在帮人呢,还是在害人呢?所以,我们行善,也要三思而行,要尽量考虑得全面,细致。
《了凡四训》云:”极善之人,命数拘他不定。“我的理解是: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在原有的”定数“基础上增加”变数“。善行,就可以是这个”变数“。
所以那些哀叹自己命运多舛的朋友,不要质疑自己”有救无救“。就算是曾经万劫不复,只要你愿意行善去恶,弥补过错,终究有重见光明的一天。而浴火涅槃之时,便是一飞冲天之日。
那些资质平平的朋友,也不要自甘平庸,只要你愿意行善积福,你一样可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养深积厚,才能后劲十足。所以诸葛孔明才说:”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要觉得自己现在不如某些人”光彩“,君不见那些根基不稳却急于展示自己的人往往都昙花一现,潦草收场。
所以,苦难,是一种恩赐,让你得以沉淀,进而开始真正地——野蛮生长。有道是:”人加福,顺着来,天加福,逆着来。“
关于”倍力行善,增加变数“,这里还必须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善不可等,我之前的帖子里就有论述,这里直接引用不少戒友有这样的问题:”我现在自己都症状缠身,不像个人样,连见人都害怕,更不好意思出来行善,我想再等等,等到恢复了再开始行善。“
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行善是恢复的根本,你如果一直不行善,不做出改变,那么你的内心还是像从前那样肮脏,这样只会屡戒屡破。
你的身体根本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你身体没有恢复,又继续不行善,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恶性循环,恢复与行善都成了空谈。如果真的想要恢复,就从当下做起,站出来,勇敢面对,在实践中去不断改进,提升。
”极善之人,命运拘他不定“这里强调的就是一个”变数“,就是要去突破自己的局限,否则就还是为”定数“所拘。而且,只要你走出去,发自真心地去行善,放生也好,戒色宣传也好,即使开始有一定的自卑,恐惧,但是由于你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帮助他人,这种大爱之心往往都会轻易压过其他一切的自卑,恐惧,负面情绪。
就像楼主和同学一起,第一次站到街上发戒色传单的时候,当时也是还恢复得不太好,精神面貌比现在差,所以也很自卑,恐惧,犹豫。
但是当迎面走来一位那种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气质猥琐,一眼就能看出撸得非常严重的那种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屌丝的时候,我是真心地想帮助他脱离现在的痛苦颓废,一想到一张传单很有可能改变眼前这个人的整个命运,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所谓”自卑“、”犹豫“呢?
善能升阳,当善良、正气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你的心田)的每一个角落,那些负面情绪哪还有容身之地呢?而且,你越行善,心中正能量就越足,就越愿意去突破,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等待,只是一种懦弱的借口,说明你对改变的渴望程度还不够强烈。难道你就真的想一直在万丈深渊中痛苦下去?如果真心想要改变,那么无需等待,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现在就开始行善去恶,恒久力行,也许某一天你不经意地回顾过去,就会惊奇地发现:泥泞走来,渐闻花香。
- 上一篇:戒色哪些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 下一篇:印光大师开示的4句话,可以作为行为规范和准则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佛学常识]什么是空想
- [佛经名句]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佛学常识]什么是般若?
- [佛学常识]什么是十力
- [佛学常识]虚空藏菩萨的形象如何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掌中莲台有何象征含义
- [佛学常识]什么是文字禅?
- [佛学常识]佛为阿那律说八大人觉的内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在家修行]佛说的这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做到
- [佛与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