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经论 >

思想见解上的佛法

  从八正道中谈思想见解

  一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资以外,还有很重要的精神生活,所谓精神,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见解,一个人的内心认识。学佛的人,如何过他精神生活呢?首先我们要提出八正道,从八正道中来谈我们的思想见解。大凡一个人,首先解见错了,生活里面就很难有乐趣,八正道是指导生活的最佳准绳,所以,如果大家都能奉行八正道,则对生活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什么是八正道呢?第一是“正见”,佛陀告诉我们正见有四种,一、要正见有善有恶,二、要有正见有业有报,三、要正见有前生有后有,四、要正见有圣人有凡夫。“正见”就像一个“照相机”若在拍照时镜头对不准确,则洗出来的照片就与原物走样。同样的,我们看世间上的人,看世间上的事,甚至看世间的道理,如果思想的“镜头”调不准,则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变质了。平常我们常会说:我也为......,我的意见是......,我认为应该......。其实,每一个人的见解,都有偏差的时候,唯有佛陀的见解才是正确的。佛陀教导我们要有四种正见,这四种正见是如实理、如实解、如实见,如实行。我们对于佛陀不起怀疑,对于因果义理有肯定的认识,这也就是我们的正见。

  有人说:“我念佛念了几十年,可是却越念佛越贫穷。”说这种话就是没有正见。佛陀又不是我们的财神爷,也不是你们的经理、会记,他怎么能替你管钱呢?再说 ,念佛是要求往生净土,怎么能和佛陀计算起钱来呢?又有人说;“信佛!信佛 !吃素!吃素 !我一吃素,一信佛,身体却越来越不好,生意越来越潦倒。”这种想法也很怪异,身体不好应该看医生,平时不注意运动,不注意营养,不注重修持,身体怎么会好?至于生意潦倒,自己不善于经营,不勤劳,不奋斗,事业怎么能顺利呢?还有一些人,心里佛教以后,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归罪于佛教,这不是很愚痴吗? 一个有正见的佛教徒 ,为了信仰,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才是根本的正见。

  从高僧行谊中谈思想见解

  古德高僧,他们的行谊有什么特色呢?他们在佛法中如何生活呢?让我们先看看古德:“隋朝提倡三降教的信行大师,他曾经搬到一个山坡上去居住。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那里太陡了,过去的车辆都是用推的,或是用拉的,到了那个山坡,常常进退两难。信行大师每天礼佛之余,就在那里帮人推拉车子。有人以为这又有什么好处呢?可是,信行大师却每天替人推车子之后,感到非常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助人为乐之本”,信行大师有服务众生的思想,因此,他常常在服务、助人生活中获得快乐。

  唐朝百丈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不食”的生活原则。他每天一定要工作以后才吃饭,后来年纪大了,身体衰老了,弟子们不忍心他终日辛苦,遂把锄头、工具等藏起来 。老禅师找不到工具,竟终日不吃饭,弟子们不得已,只好把工具拿出来还给他。百丈禅师认为在工作中才有快乐。

  唐朝智实大师德高望重,名振遐迩。一日唐太宗请他吃饭时,将道士的座位排在前面,出家人排在后面,大师认为不妥,不肯就座。唐太宗主张道教的祖师——老子姓李,唐朝的天子也姓李,唐朝与道教同宗,应该让道士排在前面。智实大师不肯委屈就座,太宗一气,即把大师放逐到边疆受苦。有人认为大师太不自量力了。智实大师说:“我所以要竭力争取,乃让后人知道唐朝有出家人啊!”

  智实大师为了佛教的地位,不惜冒犯皇帝,据理力争,这可说是信仰的力量在支持他。历代的大德高僧,甚至于民族英雄,为了真理,他们可以不计自己的成败得失,事事只求自己的心安理得。所以,一个信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求心安,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人,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