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经论 >

净土宗教程-第六编 净土资粮:信、愿、行(三)

  第三节 于难信法生决定信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成就佛果,是为难事;成佛后为众生说此信愿持名往生难信之法,不独是难,且是难中之难。经云:“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①

  对此“难中之难”的内涵,吾人犹感隔膜,莲池大师曾以四种譬喻况之,兹录其一以证:“譬如有人,身入大海,复乘破舟,复遇逆风,复冲巨浪,复值罗刹鱼王毒龙,危在顷刻,而能于中,安隐得渡,是之谓难,不但自渡,并渡诸人,置之彼岸,是难中难。大海、破舟、逆风、巨浪及罗刹等,此喻五浊,自渡喻得道,渡人喻说法也。”①于此五浊恶世,力行念佛法门,成就往生大事,此属难事;复于此恶世、辗转劝导他人,共修净业,同得往生,是谓难中之难,亦谓真报佛恩。

  净土法门是佛的果觉境界,妙德难思,至圆极顿,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达,九法界众生凭自力难以究竟信解。比较而言,菩萨圣众比凡夫众生更易信受净土法门。如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闻到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西方净土,言下领悟,无须反复劝信,亦无赘言宣示西方净土的庄严。只是对浊世凡夫众生演说净宗横超顿法,需要反复开显,重重诲勉。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方能对某些宿世有缘的众生,产生效果,而对其他人来说,亦如对生盲之人,指陈黑白,在五浊恶世说净土法门,殊为不易。昔莲池大师作《弥陀疏钞》,广赞净宗不可思议功用,阐发净宗甚深旨趣,在教相上判净宗为分圆。当时便有人持异议,认为净土毕竟是愚夫愚妇所行之道,不必穿凿附会使之深,又说判属净宗为分圆是过誉,等等。莲池大师听到这些反对意见,慨叹云:“佛言难信之法,不其然乎?②

  娑婆众生难信净宗法门,总由障深慧浅、少善根福德因缘所致。具言之有二,一者世间五蕴羁束,难以信解界外大法;二者,以通途教理妄测特异法门,分述如下。

  一、世间五蕴羁束,难以信解界外大法

  娑婆众生由业力所感得的根身(色受想行识),决定了吾人的心量与认知模式或流于狭隘,或陷入迷惑颠倒。生活在三维空间,便认为唯有三维空间存在,二维空间乃至多维空间以为子虚乌有,生活在线性单向时间流中,便不信时间可以多向运动(如时间可以倒流),闻说时空是幻觉,无真实性,更是惊怖,不能接受。总之,娑婆众生大都是狭隘的经验论者,认知判断囿于一隅。有一小故事:有人夜行丢了一串钥匙,回头去寻找,在一路灯下找了很久,没有收获。过路人问:“你为什么只在这一个地方找呢?”失者回答:“只有这个地方才有光呀!”是呀!钥匙很可能掉在无光的地段,而失者本能地只局限在有光的狭隘处,作徒劳的寻找。在人类科技思想史上,常识往往成为评判真理的标准。例如:开普勒的“地心说”,正是契合人的感官常识而主宰西方思想界达千年之久(太阳东升西落,给人以太阳绕地球转的印象,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旋转),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莫夫的大爆炸宇宙模式,卡鲁扎的五度时空说,由于超出人的常规思维,在其问世的初期,均遭受世人的误解和冷落。

  世间科学尚且如此,净宗出世大法,超情离见,难思难议,其对世人的隔膜尤甚。久居浊染的娑婆秽土,便难信存在严净光丽的西方净土;此土苦乐参半,便难信彼土纯一的极乐;此土怀孕胎生,便难信彼土莲华化生;此土寿命不过百年,便难信彼土寿命无量;此土辛苦劳碌方得温饱,便难信彼土衣食宫殿随念而至……总之,受五蕴羁束的娑婆众生,乍闻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每以天方夜谈视之,或闻之稍生欢喜心者,继思又觉虚无缥渺,似信非信,犹豫不决,难以生起念佛求生净土之心。少量众生得闻净土法门,欢喜踊跃,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是宿世善根深厚所致,应自尊自重,坚固信愿,执持名号,今生成办往生大事。

  二、以通途教理妄测特异法门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中的特异法门(又称门余大道),其义理竟界殊胜超绝,娑婆众生对此疑窦丛生,甚或诽谤,自误误人。历代祖师大德悲愍众生,广作论疏,摧邪显正,遣荡疑网,俾令众生咸得净宗法益。如《净土群疑论》(怀感)、《净土十疑论》(智颉)、《净土或问》(天如)、《净土疑辩》(莲池)、《净土决疑论》(印光)等著述,剖析众生主要疑点,驱散疑云,对净宗弘传,贡献甚巨。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唯有狐疑是弃材,疑根未断,即是罪本。凡夫众生对净宗的怀疑,不出狂愚二端。莲池大师对众生的净宗疑点,归纳十种,兹录如下:①

  1.现居娑婆秽土,习久心安,乍闻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疑无此事。

  2.纵信有极乐世界,又疑十方佛刹皆可往生,何必一定要往生极乐净土?

  3.纵信应当往生西方净土,又疑娑婆世界离西方净土有十万亿刹土之遥,如此极远何能得到?

  4.纵信距离不是障碍,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云何业障未涂而得往生彼国?

  5.纵信带业能生,又疑生到西方净土,必有奇妙法门,多种功行,云何但持名号,遂得往生?

  6.纵信持名得生,又疑执持名号,必须多历年劫,才能成就,云何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彼国?

  7.纵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离胎卵湿化,云何净土诸往生者悉是莲华化生?

  8.纵信莲华化生,又疑初心入道,多遇逆缘退转,云何一生彼国,便得入不退转位?

  9.纵信一得往生便入不退转位,又疑净宗法门主要是接引钝机众生,上智利根不必往生彼国。

  10.纵信上根利智亦应求生极乐净土,又疑其他经典,或说有佛,或说无佛;或有净土,或无净土,狐疑不决。

  上述十种难信,前八种属愚人高推圣境故不敢信,第九种是狂者蔑视西方故不屑信,第十种双兼狂愚二病。证知:凡夫众生迷惑颠倒,触途成滞,对净宗不可思议圆顿大法,疑网重重,乃是众生业力所障,吾人应深自检省,尽捐狂愚二弊,虔诚笃信,老实念佛,求生极乐净土。

  净宗启信略有二类,一者智信,二者仰信。智信是以智慧契入佛心,对净土事理因果,明了通达,理明信深,念佛成就往生。然净土法门全体是佛境界,甚深难测,即法身大士虽能谛信,尚不能穷源究底,故对吾辈众生来说,主要是仰信。

  仰信建构在认识自我与对弥陀愿力的理性观照基础上。善导大师对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精辟的阐释。善导大师将目光投注在众生烦恼罪浊上,予以深刻的反省。云:“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①众生虽有佛性,奈何无明厚重,虽有而无,致令无量劫来漂溺苦海,永无出头之日,依靠自力了生死的路既已塞闭,这常没众生该走什么路呢?绝处逢生,阿弥陀佛给苦海挣扎的我们投来了救生圈。善导大师写道:“又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取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②阿弥陀佛大悲大愿,心偏愍念常没众生,犹如慈母偏怜弱子。只要我们全身心皈投阿弥陀佛,定能出离生死苦海。这种对自身烦恼业力的深刻凝视,对自力解脱的绝望,反弹到阿弥陀佛愿海中,完成了由自力向他力的飞跃,净宗“他力本愿”的宗旨如中天耀日,普辉寰宇,为常没众生提供了一块仰信的坚固基石。

  仰信又分就人立信与就法立信二种。就人立信即是坚信佛陀是真语者,不妄语者,故虽然暂时不明理体,而如教奉行。所谓“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印光大师语)善导大师针对“就人立信”曾有一段透辟而恳切的开示:“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纵使地前菩萨罗汉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己上,十地己来,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异口同音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訾三界六道,劝励众生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毕此一身后,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也。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语真实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若实是菩萨者,总不违佛教也。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各辉光遍覆十方,一一说言,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国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是故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①善导大师早知后人心志飘荡,这山望见那山高,故作此说,以死尽展转企慕之狂妄偷心。

  就法立信即是对净宗出世大法有坚定的信心,对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有坚定的信心,故而对念佛求生净土有九牛莫挽、无怨无悔的信力。就法立信亦包摄着对佛菩萨与祖师善知识的仰赖。净土法门是释迦本师、弥陀本尊二土导师之所建立,文殊普贤之所指归,马鸣龙树之所弘扬,慧远、善导、永明、莲池、蕅益、印光诸祖师之所发挥倡导,此诸菩萨大士自古迄今,早已为我们遍研经藏,特地选择出这不断惑业,横截生死的殊胜妙法。吾人仰信佛祖古德,依教奉行,即得现成享用。正如身婴疾苦,即请良医诊脉,立即服药得愈。如不仰信良医,自己遍阅医书诊脉,知其药性病原,方始按病立方,而后服药,其危疾或在这一耽搁延误中,或转重、或死亡。净宗的殊胜便捷,就在基于仰信而取用佛德,疾速出离生死苦海,疾速圆成佛道,所谓“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①

  愚夫愚妇颛蒙念佛是由情感化的仰信入手。净业行人恭敬念佛,唯诚唯恳,久而久之,业消智朗,于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佛理,西方净土之确据,亦有究畅了达之时,仰信终能变成智信。

  综上所述:净宗法门从始至终,信为根本;从初发心,次得往生,究竟成佛,皆资信力。信力圆时,全成佛力。信心犹如深栽果树,树根深植,风吹不动,后结果实,济人饥渴。念佛人亦复如是。由要深信,成就往生,究竟成佛,然后广济众生。若无信心,空无所获。净土法门不可思议,能信此法亦不可思议。经云:“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②证知,净宗之信,多由宿世善根福德所致,非简单灌输所能奏效。故而,净业学人应宝重这一净宗之缘,深培福德,努力透过信关,仰凭阿弥陀佛大愿威神之力,念佛求生净土,庶不负两土世尊之殷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