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心海
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脱生死,便绝无企望矣。
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过二乘之上,犹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讲求,以其深造其极乎哉!
所言信者,须信知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
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ㄧ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复陈锡周居士书)
凡夫在迷,信心不定,故有屡信屡退,屡修屡造之迹。亦由最初教者不得其道所致。使最初从浅近因果等起,便不至有此迷惑颠倒也。然已往之罪,虽极深重。但能志诚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故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则无益。譬如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矣。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汝既不能通宗通教,断惑证真,仗自力以了生死,又不信佛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不可思议。若具真信切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人不得生者。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于此法门方向尚未知,便以好高务胜之狂妄心,去研究起信论。起信论实为学佛之纲要,然于劣根及初机人亦难得益。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凡夫,可不慎所择哉!(复周智茂居士书)
净土法门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有佛大慈悲力,何须(光)为?近来之人,多多见异思迁。有信心者,每每不知净土之所以,或学禅学教学密等法,若欲作大通家、善知识则可。若欲即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则或致因所学者多,藐视净土。由是既不能断惑证真,以自力了。又无信愿念佛,以仗佛力了,则将来三途六道之苦,当比此时之苦,胜百千万倍矣。
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己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览,或恐舍此取彼,则欲了生死,难之难矣。有谓(光)禁人读大乘经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说。(复马宗道居士书)
生死大海,非念佛无由得度。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净土经论,何由而知,固当日诵阿弥陀经,常看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读此则知弥陀之誓愿宏深,净土之境缘殊胜,行人之往生行相。读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无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
倘以凡夫知见,妄谓我已蒙三宝加被,已入圣流,从兹生大我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则是由善因而招恶果。末世之人,心智下劣,每受此病。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也。请以力修净土法门自勉,则将来决定获大利益矣。
须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诸佛烹凡炼圣之大炉韝。九法界众生,无一不入其中,能出其外者,以出则究竟成佛矣。能如是信,方名正信,方名有净土耳。(复包右武居士书)
当此时世,任是神通圣人,欲救国救民,舍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皆无成效。漫说一二崇重他宗之知识所说者,不至摇惑吾心。即令尽虚空,遍法界,如来现身说别种甚深妙法,亦不至摇惑吾心。何以故,以理事决定无疑故。
须知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是则多亦归少,少亦归多,多少同为成就此事而已。则多不为多,少不为少矣。(复唯佛居士书)
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象。
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复慧空大师书)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
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亲证实益耳。(复高邵麟居士书)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往生。
净土之妙,妙在于此。不识此义,纵令参禅得髓,看教明心,傥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回,不得出离。且莫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
须知净土法门为一切诸法汇归之法海,若能如是信者,其人现生即可高登九品,将来决定圆满三觉。有谓此语有过者,余谓此过非我所敢承任,自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及阿弥陀佛承任也。(净土篇序)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复郁智朗居士书)
净土法门者,如来彻底悲心普渡众生之法门也。令无力断惑具缚凡夫,信愿持名,现生了脱,与观音势至同为伴侣;上而至于等觉菩萨,位邻佛果,尚须往生,方成正觉。至圆至顿,彻上彻下,超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以故当佛说弥陀经时,六方诸佛出广长舌,一音赞叹,称为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又谓我释迦世尊,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叙宿因,谓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证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令其闻者,信受奉行,以究竟畅己出世之本怀而已。
然此法门,甚深难测,虽经诸佛本师交相劝信,而世之疑者,犹复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识,犹或疑之;不但知识不信,即已证真谛,业尽情空之声闻缘觉,犹或疑之;不但小圣不信,即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即法身大士,虽能谛信,尚不能穷源彻底。
良以此之法门,以果觉为因心,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彼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辈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获实益。若得闻此不思议法门便是多劫深重善根,况信受奉行乎哉!溯自大教东来,远公创开莲社,嗣后宗教高人,无不弘赞。以其为初机入道之第一要门,华严成佛之末后一著也。由是具缚凡夫,仗佛力以了生死者,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复陈锡周居士书)
吾人从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不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
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无他心道眼,不敢臆断,谓决定往生,与决定不往生也。(复周颂尧居士书)
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为善而得恶报,乃宿世之恶业果报,非现在之善业果报也。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先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古有一生作善,临终恶死,以消宿业,次生便得富贵尊荣者。
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未能了知,故不免有不合理之疑议。(复周颂尧居士书)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
虽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怨尤。须知吾人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造恶业,无量无边。或我欠人之债,或人欠我之债,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负欠故,致所生儿女种种不一,有还债者,有讨债者,有报德者,有报怨者。
汝今生虽居心事事甚好,岂多劫多生,通通皆无罪业乎?故人当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发忏悔罪业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能发忏悔心,不生怨尤,则所谓逆来顺受,则后来之福,实难测度。汝此子者,大约是讨债而来,债已讨足,故随即去世。汝于债主已去,不生解脱业累之想,反生怨天尤佛之心,则成颠倒矣。(复德畅居士书)
大率世之儿女之因,总不出讨债、还债、报恩、报怨之四义。此子系汝宿世欠彼债者,债清即去。若还债及报恩者,则可得其孝养耳。又汝已皈依佛法,当须晓得世间事事无常,若不极力念佛求生西方,则随业轮回于三途六道中,何可底止!
此子之去,益当知一切事皆不可依靠,唯有西方阿弥陀佛乃我等一切众生之大倚靠。从兹发感激心,发精进心,以自己所作种种功德,及所念佛之功德,同皆回向往生西方。
汝能如是,则此儿之死,即为汝作警策,免汝被世间福报眷属所迷,不生厌离娑婆之心,亦不生欣求极乐之心。故当头痛与汝一棒,汝反不在自己分上体察,生出怨天怨佛的种种愚见,则成迷本逐末,不知自反矣。(复德畅居士书)
净土法门遍布人间,几多人终日持诵,仍然漠不相关,有如未曾闻见者,又有闻而不信者,信而能行者,殆亦少矣。汝现可生正信矣。然须老实头念佛,庶不至被别宗知识之所摇惑。
今为寄净土十要、佛学救劫编、净土五经、净土圣贤录、饬终津梁各一部。读此而能信得及,则一切知识,一切经教、各种法门,皆不能摇动其信心矣。(复常逢春居士书)
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
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复智圆居士书)
佛随众生根性说法,以根性不一,佛随彼之智识身份所宜而说。随机施教,对症发药,必期于机教相契,令各得益。令在生死苦海沉溺之众生,皈依佛法僧三宝,以为恃怙。令持五戒,令修十善,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朋友则劝善规过,主仆则法仁效忠。一一各令敦伦尽份,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为人乘法,依此而修,生生为人。天乘,于五戒十善外,加修各种禅定,以生六欲、四禅、四空等天。人乘、天乘皆非了生死法。(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四宏誓愿者,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
然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譬如溺于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如来所说了生死法无量无边。唯净土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若欲即生了办,舍此末由。所谓净土者,即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果能信愿真切,一心念佛。至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国。既得往生,则俯谢凡质,高预圣流。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议。然后乘本愿轮,回入娑婆,种种方便,度脱众生。
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令一切众生,同出生死,同成佛道。方可圆证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萨四宏誓愿,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已。心愿之义,如是如是。若能顾名思义,身体力行。可谓超格丈夫,火里莲华,如来真子,大士嫡孙矣。(与心愿居士书)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