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
一、介绍
《净土圣贤录》,九卷,清彭希涑撰。彭希涑是彭际清(1740~1796)之侄。际清乃“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他自己常想荟萃以往有关修持净土者的事迹,编成一书,但始终没有作成。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其侄希涑初发信心,愿成此录,他就发凡起例,指导希涑先稽考经论,次及中国古来的著述,再续以耳目之所及,编成本录。
本录为传记体,共分十科:《净土教主第一》,录阿弥陀佛;《阐教圣众第二》,录观世音菩萨等九位圣众(以上第一卷);《往生比丘第三》,录慧远等二百五十二人,附见慧持等二十四人,共二百七十六人(以上第二至第六卷上半卷);《往生比丘尼第四》,录慧木等十一人(以上第六卷下半卷);《往生人王第五》,录乌苌国王一人;《往生王臣第六》,录七万释种与刘程之等三十三人,附见王仲回等八人,除释种外共四十一人(以上第七卷);《往生居士第七》,录差摩竭等七十一人,附见沈宏等五人,共七十六人(以上第八卷);《往生杂流第八》,录张钟馗等十七人;《往生女人》第九,录韦提希夫人等七十九人,附见韦提希的五百侍女;《往生物类第十》,录鹦鹉等三物(以上第九卷)。每传之末多注明所根据的原书出处,以为佐证。其所引用资料有经论、此土撰述、佛教史传、正史、文集、方志……等一百三十余部,此外还有僧素风、鹤峰、旅亭、宏通、正琦、净云、澄谷、杲堂、云丽、姜昆成、许培秀等十一人的口述材料。
本录是集以前各种往生传录之大成,但还具有它自己的几个特点:
第一,如唐道诜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明祩宏撰《往生集》,都以慧远为首。宋戒珠撰《净土往生传》,以僧显为首。这些只载中国人物,不溯净土源流,但本录却注重探本穷源,人物不限东西,所以首标教主以阿弥陀佛为第一,次列观音、势至、普贤、文殊等诸大菩萨;再次列西方诸祖诸论师祈婆迦尊者、马鸣等。
第二,历代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通载》等书,只载古来诸师事迹,而议论阙略;另一方面,如《往生集》等书,又只标事验,少纪行实。本录则理论与事迹并录,不问疏密,不论巨细,凡警策扼要足以坚定修行信仰的均在选录之列。
第三,《往生集》独尊“庸行”,所以唯取善逝善终者,捐躯舍命的一概不录。本书则庸行与舍身并录。舍身中凡分为三类:一类是速舍报身求生净土的人,如善导、志通、文辇、慧诚、超诚等;一类是为法捐躯的人,如静蔼等;一类是忘身济物的,如常愍等。
第四,《往生集》载有白乐天、苏子瞻、张天觉等三人,谓“据因考果,当生西方”。本录则一准教义,对这些人物删削不录。因乐天有偈云:“吾学空门不学仙,恐君此语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乐天虽有绘图回向之诚,而平生信仰多在弥勒兜率净土,但本书所宗为西方弥陀净土,宗仰不同,所以不录。子瞻虽信仰弥陀净土,但他论西方则云:“西方不无,然箇里着力不得。”此语表现他对净土信念的不切。凡修净业,必具三心,即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乃至临终十念均须处处着力,不着力焉能生得西方?子瞻既云“着力不得”,与教义相违,难以往生,所以不录。
第五,过去如《居士传》、《善女人传》等书所录诸贤,必甄别平素言行,一有瑕疵则舍而不录。本录对各人行事以末后办凭,不论既往之失。往生比丘中如雄俊、惟恭等人,往生杂流中如张钟馗、张善和等人。过去或曾罢道从戎,或尝事酒博,或杀鸡为业,或屠牛为主,但一念归诚,同生净土,所以一概选录。
第六,人、物平等兼收,这种精神本录表现得最为具体,如在开始《教主第一》阿弥陀佛传中,即从理论上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义。又在末尾《往生物类》第十中用鹦鹉、鸲鸽、白鹦鹉等往生安乐的事实来作证明。这些地方都表现本录的思想内容是合乎佛法平等的教义的。
另外,从本书所选录的全部材料看,还反映了我国佛教史上禅净离合发展的关系。我国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宗镜录》,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旨,并提出有名的四料简,而主张“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当来作佛祖”(本录卷三),奠定了禅净兼修之旨,两宗在教义上的矛盾就大致解决了。此后如元代中峰(明本)既单提向上,也时复举扬净土,尝言:“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卷四)。他的弟子天如(维则)即密契单传,又推阐天台、永明宗旨,兼宏净土教义。著《净土或问》一书,主张既见十方佛,即见自性天真之佛,这叫“净土禅”,亦叫“禅净土”(卷四)。楚石(梵琦)先参径山元叟,后来也是兼习净土,还著有《怀净土诗》流传于世(卷五)。明、清两代,如法雨(仲光)受记于紫柏禅师,于禅堂外别开念佛堂(卷五)。蕅益(智旭)教人但念弥陀佛即名无上深妙禅(卷六)。此外本书还载有不少僧俗人物都是先禅后净或禅净双修。
以上所述的史实,很明显地表示禅净的关系,始则由合而分,继而由分而合,恰是一个相反相成的发展过程。本录选载了有关这方面的大部分材料,可称为佛教史上的重要记录。
嗣后清代胡珽撰《净土圣贤录续编》四卷。分比丘、比丘尼、王臣、居士、杂流、女人、物类等七科,体例一准本录。(田光烈)
- 上一篇:格言联璧
- 下一篇:历代往生居士略传之一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