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因果启示 >

考终之报

  考终之报

  陆九渊。知荆门军。严保伍之法。盗贼屏。每旱。祷即雨。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一日谓僚属。某将告终。会祷雪。明日雪。乃沐浴更衣。端坐。后二日卒。尝曰。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世称象山先生。(陆九渊传。并纪事本末)

  陆九渊宋朝金溪(今江西省临川县东)人,字子静,为南宋大儒。乾道年间进士,曾任国子正教,后来奉诏主管台州崇道观,于是还乡居住在贵溪的象山,自号象山翁,学者称他为象山先生。

  宋光宗即位时,九渊任荆门军知官,严格实行保伍之法,境内盗贼因而远避而去。每当久不下雨,九渊便设坛亲自祷告祈雨,随即下雨。以德教化百姓,经过一年,政绩便相当可观,民心向善,风俗因而改善,德望更加显著。

  九渊常与当时名儒朱熹,在鹅湖聚会,互相谈论所学,彼此宗旨见解,各不相同,朱熹注重道问学,九渊注重尊重德性。又常为明辨无极而太极,与朱熹书信往来,辩论不止,所以宋朝理学,有朱陆两家不同学派。

  九渊常在鹅湖讲学,曾对学徒演讲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详加析释,发挥义理,畅达透彻,听众甚至感动得泪下,朱熹也佩服,叹为名论,足以医治当时学士,长久隐藏在内心的病根。曾经告诉学者说:“求学如果真正体悟『道』,那么六经都是我的注解了。”

  晚年,有一天,对同僚属官说:“我将要和各位告别了。”当时正在为地方祷告求雪,第二天果然下雪。于是九渊沐浴更衣,衣冠整齐,俨然端坐,经过两天,安详去逝。

  ※学儒最终目的,最高境界,是形而上的“道”。综观象山,以德化民,政绩卓著,祈雨得雨,祷雪下雪,讲学感动学徒泪下,乃至“六经皆成注脚﹂临终自知时至,安详善终。可想其心,若非与道相应,何克如此?可知象山一生事迹,为学儒真正深入有得者的表征。

  宅心仁厚

  彭思永。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钏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钏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服其量。后举进士。累官户部侍郎。(彭思永传)

  彭思永宋朝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西)人,字季长,为人正直忠厚,为宋朝名臣。

  当思永年幼时,有一天早晨,要去上学,在门外捡到一只金钏,他就默默地坐在那里,等候失主来认领,不一会,那丢掉金钏的人,果然回来寻找,经过审察确定是这个人遗失的,思永便将金钏还给那人,那人非常感激,取出钱来要答谢思永,思永笑着说:“如果我要钱的话,我就把金钏藏起来了,何必等待你回来寻找呢?”于是这件事便传遍了乡里,大家都称赞他的诚实。

  后来思永参加科举应考,初次出门远行,身上带了几只手镯做路费,以备随时急用之需,同来应考的考生,到思永这里,取出思永所带的手镯来玩赏,有一考生趁人家不留意时,偷偷地拿了其中一只藏入自己的衣袖里,有人发觉,当面说出,大家都要替思永搜查索回,思永看到这种场面,若无其事说:“我的手镯全数只有这几个而已,并没有遗失啊!”难堪的场面才平息下来。等到大家要离开时,彼此互相举手作揖,不料一只手镯,从那人的袖里掉落下来,大家看到这种情景,都叹服思永宽厚的雅量。

  宋仁宗天圣年间,思永中举进士,官任侍御史,在朝正直敢言,累官至户部侍郎,成为宋朝名臣。

  ※试观彭思永,拾金不昧,幼小年纪就具有廉洁不贪的美德。又因不忍他人在大众面前羞愧难堪,而宁愿损失自己,原谅别人,进而为对方设想,其宽仁大度,实在希有难得,值得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