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因果启示 >

以德教化

  以德教化

  王昭素。笃学不仕。有至行。为乡里所称。以国子博士致仕。年八十九卒。每市物。随所言而还直。未尝论高下。县人相告。王先生市物。无得高取其价。治所居室。有椽木积门中。夜有盗。抉门将入。昭素觉之。掷椽于外。盗而去。由是里中无盗。(儒林传)

  王昭素宋朝酸枣(河南省延津县北)人,为人好学,博通九经,学问渊博,同时研究庄老学说,尤其对诗经、易经特别专精深入。居家不做官,有高超卓绝行谊,深受乡里人士称赞和尊敬,常聚集四方学子,亲自教授,自给一切生活所需,而不仰赖他人。

  昭素每次购买物品,都随卖主所说价格如数付钱,从未与人讲价还价,也不论说价格高下,全县人民都互相告诉说:“王先生购买东西,从不还价,我们不要向他取得高价????。”

  王昭素整理所居住宅,用有香气可供玩赏的橼木堆积在门中。有一天夜晚,有一盗贼挑门将要进入,昭素发觉,并不作声,且将橼木丢到门外,盗贼见此情景,感到惭愧而离去,从此乡里不再出现盗贼。

  每当乡人彼此之间,有争端发生,不肯相让时,他们不到官府去打官司,都到王昭素家,请求评理裁决,经王昭素谆谆开导,双方都口服心服,彼此和平化解。

  宋太祖时任用昭素为国子博士,后来告老归乡,安享高寿八十九岁去世。

  ※综观王昭素虽然居家不为官,而能以道德教化陶冶人民,而且本身与物无竞,崇高德行感化力量,使境内人民自我尊严觉醒,不用刑名法律,自然知耻而守法,民情风俗因而趋于敦厚。孔子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者是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