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在家修行之生于安乐,死于安乐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何能使生于安乐,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先难后易,苦尽甘来的意思。如当著活的时候尽是忧愁患难,至死才得到安乐,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生于忧患的‘生’字要作开始解,死于安乐的‘死’字,应作最后讲才对。因为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开始总是困难重重,这是生于忧患,经过一番努力,最后获得成功,是谓死于安乐。古德云:‘不经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即是此义。

  至于想生于安乐,倒也不难。依世法来说,为人只要知足,就可减去一些意外的忧患。若依佛法,必须持五戒,行十善,就能办到。不然,生于安乐,必死于忧患。请看凡是贪取不义财物的人,以供无谓的享受,眼前是生于安乐,等到判刑受罚,就成死于忧患。人生在世,一定要相信因果,而用自己的智能和劳力,换取应得的享受,才是真的安乐。

  我们念佛修行,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难行的要行,难忍的要忍!等到恶尽善满,念绝情空时,必感化佛来迎,往生净土,这才是真正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义法师著《初机学佛决疑》)

  人寿自有定数,寿尽神识自脱躯壳,何以必先病而后死,修行功夫纯熟者,能不能幸免?

  生老病死的四阶段,凡夫遇死之前多数以上皆先病而后死亡,但少数之人亦有无病而死者;修行得道之人,功夫纯熟,少数之人亦有先病而后入涅槃者;多数人皆能无病而得自在入涅槃。

  不论凡夫(梵语prthag-jana)与圣人(梵语arya),身体总是物质有漏之物,生病在所难免,轻重有别,圣人的果位高深者,有时可成金刚不坏身,如九华山地藏菩萨、南华寺六祖慧能大师、丹田大师、无际大师、憨山大师、台湾省慈航菩萨、清严法师等等、像这些高僧德们,在命终之际,就不会先病而后入涅槃(梵语nirvana)了。

  但有些高僧大德们,被因果病所缠,在命终之际被病苦所折磨,而后入涅槃,命终生病入涅槃,不是意味他没有修行,而是他个人过去生中的业障现前所致,病归病,涅槃还是涅槃,正信佛弟子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1)在家修行的居士,不管他怎样精进修持,临终时都逃脱不了病吗?(2)在家精进修持的大居士和出家高僧到临终时,他们的神色有没有差别?(3)在家修行的居士,应该修哪种法门,要花多少时间,临终才会出现不同寻常的瑞相?

  先说第一个问题。谛闲大师和太虚大师都是出家高僧,圆寂以前,也示现了病苦。而宋朝王龙舒是在家居士,站著念佛就走了。如此看来,有病无病和出家在家有什么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是谈功夫怎么样,在家和出家都没有区别。第三个问题说在家的修法问题。佛法平等,无有高下。佛弟子虽然有在家和出家的分别,但修持的方法却没有分别。只是根据不同的根器,选择不同的方法。并不限定出家修哪种法门,在家修哪种法门。至于说时间和瑞相,哪里有定期,全靠平时勤惰来决定。谁快谁慢,就像一颗树,哪里先开花,哪里先果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