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老居士)【六】
这样就叫做念自性佛。念的佛就是自性佛,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实相念佛,(念自性,也就是禅宗扣自性而参,扣己而参。)一是在念实相,一是实相在念,‘亦名自性念佛’,即是实相念佛。
【自性念佛者,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念自性佛者,无念外之佛为自所念。】
自性念佛是什么?没有佛外之念,能念佛。能念的这个念头,就是佛。没有佛以外的念头能念佛。所以说是自性念佛。念自性佛,怎么讲?没有自己心以外的佛,是自己所念的。你念的佛,就是你的自心,此念自性佛。这与夏老师《净修捷要》讲得一样:‘无量光寿是我本觉’。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就是咱们的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发了心来念佛,才开始觉悟。你念的是什么?念的就是你自己的本觉。所以,始觉就合乎本觉了。所以我们修行始觉合本觉很重要。要有始觉,始觉需要合本,合乎本觉,始本不离就直趋究竟。究竟觉,就成佛了。
【不入此门,所念之佛终非究竟。以不识法身自性故,将谓别有故。】
不入这个法门,你所念的佛,终非究竟。为什么?因为不认识法身自性故。此就是《弥陀要解》,所作的《资粮》六信中的‘信自’。这个不信,信愿行者,信愿不具足。往生是决定于信愿,念佛的深浅决定你的品位。所以,信愿不足,念得再好也没用。印光大师赞叹蕅益说:释迦牟尼佛自己来给《阿弥陀经》写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弥陀要解》了。这个话非印老说不出,别人不敢讲。此话很好,恰如其分。信愿不具足,念佛念得如铜墙铁璧,风吹不入,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
很多人都犯这毛病,就是想念,省事;但不去检查检查信愿是不是够。老贪恋世间,愿是‘欣厌’,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老对娑婆世界留恋不舍,愿就不足。六信,顶多能信事,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念佛能往生,信到这。六信中,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你信事、信他。‘他’信得很低。不是法身境界的佛,而是看成一个化现度众生的佛,不是圆满究竟的境界。当年在印度,有人见佛,只见黄面比丘;有人见佛种种光明、种种殊胜;有人见佛像块黑炭;这就是他自己的心量。念佛人信他的心量,就像当年印度人把佛看成黑炭差不多。这样念,信不足,愿也不足,如蕅益大师的话,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
中国佛学院有学员告诉我:国清寺有一个和尚,他听到什么声音、风声、雨声等等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他佛号念得很好,结果他早上上吊,吊死了。所以,大家知道信、愿不具足,不行。证明了蕅益大师的话。所以,我们大家要读诵大乘提高自己的信愿,也是发菩提心。《华严经》的话:‘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这一点很重要。
不知道法身境界,不知道自己的自性,所想到的佛,就受自己心量的限制。不知道自性,就不能信自。‘将谓别有故’;以为佛是离开自性,另外有一个。所以常说:‘心外求法,心外取法’,都是错误。
能入了这个法门的话,念一句,功德就过于虚空没有限量。《无量寿经》也讲:你如果达到一念净信,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很殊胜的事情。慈舟老法师讲《无量寿经》,做了个科判,他特别提出一个‘一心三辈’。九品三辈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慈老很了不起的事,他提出一心三辈。那不就是这个限量了,就是一念净心、一念净信,皆得往生。
一种是不入此门、一种是入此门。再引证古德的话。黄檗,临济的师父。目前中国禅宗都是临济的儿孙。临济向黄檗问法,三次问法,三次遭痛棒。后来到大愚禅师处开悟了。三顿棒子打得好。黄檗是一个了不起的禅宗大德,他有一部书‘黄檗传心法要’,是很好的书,佛教徒都应该看。‘学道(此道非道教之道,是指佛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于是向外求觅,(向外去找佛),历劫寻求,永不成道。’又云:‘著相修行,以求功用’。你著了相,在那里修行,要求得到某种功用;现在有人贪境界、求功用,想学功能,都落在此话中;其结果为‘皆是妄想、与道相乖’,跟道是相反的。这是黄檗的话。
唐朝高丽国的普照禅师开示:‘不觉自性’,‘若言心外有法’,一个人不知道有自性,就说心外头有佛,有佛在自心以外,自性之外还有法。‘坚持此行,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烧身炼臂、敲骨输髓’,(烧身烧臂供养,把头骨脑髓拿出来供养),‘刺血写经、常坐不卧’,(晚上坐不倒单,有人练不倒单,无济于事。不从心里头解决问题,都是从外面事相上著手。)‘一食卯斋,乃至转读一大藏经,修种种苦行’,这种人怎么样呢?能修种种无量的苦行,怎么样呢?‘如蒸沙作饭。(把沙子蒸了来作饭。)这些话很坚决,很明白,很透彻。‘只益自苦尔’,只是增加自己受苦。所以说,‘不入此门’不行啊!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第一段,这一段也就是谈《弥陀要解》的‘信自’,也就是四种念佛的念实相佛,实相念佛,所谓‘理念’。
【二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者。】
由于念佛,念即忆念之意,忆佛念佛,忆念佛的功德。佛有无量无边功德,出生诸佛的报身佛、化身佛。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最高的。成就了法身,就是最高的成就。从佛的法身出现报身、化身。刚才说念佛的法身,是佛三身中最高的、最根本的。底下怎么圆满呢?还要念佛的报身、化身。因为佛现报身、现化身,正是为了救度我们。报身有自受用身与他受用身。他受用身就是为了利他,化身更是这样。化身分两种:一种是应身,像释迦牟尼佛,正式成佛的化身。还有一种化身,如鱼篮观音,化成渔家的女孩子,篮子里还有条鱼,由于貌美,求婚的男子很多,她就陆续拿出《心经》、《普门品》和《法华经》,并说:‘谁能先背诵,我就跟谁结婚’。用这变化身来救度众生。
净土法门四种念佛: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持名,我们都知道。观像,是看阿弥陀佛像,眼睛里看著像,心里头也是这个像,这也是一种念佛方法。观想念佛呢?(密宗很重观想,就完全用心想念佛像和境界),《观经》详讲此法。一步一步的练习,日观、水观、一步步上去。所观的,就是报佛的依正境界。
而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大力提倡《观经》,实因众生是很困难。《观经》告
诉我们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六十万亿条恒河的沙子的由旬,由旬是长度单位,一由旬约吾人四十里,所以佛有多高?念佛赞唱:‘白毫宛转五须弥’,此根据《观经》而来。白毫是旋转圈的,有五座须弥山大。太阳是围著须弥山转的,咱们围著太阳转。想想须弥山有多大?佛眼如四大海水,这个心量与凡夫相较,我们的心量很粗、很小、很狭隘,观不出来。又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化身的相貌。但是报身就不一样,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阿弥陀佛放光作什么?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佛光都会摄受;而且不舍,不放弃我们,不舍离我们。所以说,我念佛时,就是佛念我时。为什么你能念佛,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正在摄受你,你能念佛还有什么畏惧?应该是无所畏惧,因为佛常放光在摄受;而且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位大菩萨随时随地护持你。所以,就没有魔障。这一点大家要坚决的相信。
这就是观报身。《无量寿经》里说:上辈往生之人,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其圣众,现在其前。就是报身佛来接引。中辈的人,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化身来接引。报佛、化佛随著众生的修行,都来救度摄受。所以,第二要念佛的功德,出生诸佛的报化身。《观经》观阿弥陀佛的报身如此的伟大、如此的相好、如此的光明、如此的慈悲。报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光明作什么?摄受我们,真太慈悲了。所以,要念佛的报化。
《往生论》中五念法门,即五种念佛: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都是念佛。观察包括观想,忆念佛的功德,观像、持名都在其中。
【一切如来称法界量,现种种身,示无尽庄严,作无边佛事,一以普光明智而为其体。】
佛是如法界的量,这个量是无尽的、无边的、不可思议的。如这个量,和这个量相称,来示现种种身。佛身也无量,也无尽,也究竟,也不可思议。示现了无尽的庄严。因为法界无尽,庄严也是无尽的。作无边的佛事:佛八万多相,每一相八万多好,每一好八万多光明。这个光明遍照十方、摄受众生,作无量无边佛事。这只是相好,一个方面,佛还有其他种种方面,所以佛作的佛事无量无边。这些事,以什么为体?而能有这样的示现?‘一以普光明智而为其体’。智慧,佛是什么?就是智慧。普:普遍,普贤的普。普光明智慧是其体,于是乎流现无量的身、无尽的庄严、无边的佛事。以下又引证《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如世主妙严品云:‘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
佛的智慧入三世。三世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悉皆平等’,佛的智慧,大平等的智慧。‘其身充满一切世间’,佛所现的这个报身,这个身充满在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所以‘佛以一音演妙法,有情随类各得解’。佛用一个音声,但不同的有情,不管是中国人,苏联人、美国人、日本人、非洲人都懂。不但人懂,畜生、猫、狗、蚂蚁都懂。只有佛才能做到。‘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以这个智为体,好像虚空中包括了一切像,一切形相都在虚空当中。佛也如是。以普光明智为体,出生种种示现。‘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上面讲平等,此处讲无分别。这就是佛的智慧。我们众生就是喜欢分别、喜欢执著,只是这样、不能那样。往往自己有一个成见,我这个是对的,别的那个不对。这就跟佛的智慧不相应了。佛是平等的,没有分别。但佛不是糊涂,还是什么都清楚,只是没有爱憎在里头。我们就是分别心,这是我喜欢的,那是我不喜欢的,但佛是平等普度的。
【以此智不思议故,无分剂故,为能具足如斯力用。】
因为此智不可思议,没有限度、没有边界、没有分剂,所以具有这样的力用。因为这个智慧不可思议、没有局限。这就是说,诸佛报化之所以出生,就是因为以普光明智、佛的法身为体,而能够有这种示现,出现种种的报身的、化身的佛。首先把报化身佛的体———智慧,提出来。底下为了利益学人,预先防止我们的偏差,所以指出:
【在凡夫地,闻法入理,得根本智,苟不能依智起行,圆修圆证,堕于二乘声闻境界,诸佛大用不得现前。】
在凡夫的地位闻法,能信此理,信法身了,并得到根本的智慧,称为‘得根本智’,这就是‘开悟’的人了。凡夫做到这一步,在当前地球上应该还是有的,只是不多。凡夫闻法、通理,能够契入,得根本智,就是禅宗破初关,就是见一见法身。
所以,这个境界不是气功那些境界所能比的。它们都是可思议的、有限量的。我们这是离开言说、离开思量、离开语言、说不清、道不出、想不到、想不明白。开悟的人把他开悟的境界跟你说,你还是摸不著头脑。
到了这个地步,见法身,得根本智,已经很难得了。(根本智就是破本参,初明自已的心地。)得根本智,如果他不能依更广大的后得智、差别智来修行,来圆修圆证,他也就跟二乘一样,堕于寂灭。堕于此一境界:法身无为、无相,不会生起诸佛的这种大用:要救度众生,示现殊胜的报身,建立殊胜的佛刹。报身放的光明遍十方虚空,救度众生,现种种的化身像观音菩萨化身美女,让打鱼的人因求婚,而背诵经典,来度他们。没有利他的心,没有成就国土的心,不就跟阿罗汉一样了吗?所以说‘堕于二乘声闻’。外道以升天为其得果的究竟,佛教以升天为堕落。小乘以成阿罗汉为究竟,成为圣人,(阿罗汉是圣人,是小乘极果),但是从大乘教、一乘教来看,还是堕落。所以‘堕’于二圣声闻境界。(密教里,跟声闻众同住七天是犯戒的,因为他们不是大乘行者。)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