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一略称《观经》。此经系公元二世纪时印度大乘佛教的始祖龙树假托佛说而编撰,后随佛教东渐传入中国。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曾有菩提流支、竺法护、缰良耶舍三人的译本,但现存的仅南朝宋缰良耶舍一种译本。
《观经》是佛教净土宗崇奉的三大经典之一(《观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它主要是通过神话般的描述,详尽地描绘了西方净土中尽善尽美的人情伦常,衣食住行,气候物产等等。宣称人人皆有佛性,连那些十恶不赦的罪人,只要真心修善持戒,反复诵念"南无(致敬之意)阿弥陀佛",死后也能去极乐世界,过上无限美妙庄严的生活。正因为《观经》宣说的内容如此美好、诱人,所以当它被译成汉文之后,便竞相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了众多僧徒遵循的准绳,以能生净土为归宿,并被历代高僧大德所推崇,如北魏慧远,隋智恺、古藏,唐善导等都各著疏钞,详细诠释其内容,仅高僧们的注释就多达十余种。
《观经》汲其变相的兴衰与佛教净土宗的发展有关。相传东晋的慧远在庐山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白莲社”结社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故被后代奉为净土宗始祖。而实际上,时至唐太宗时,此宗经昙写的再传弟子善导的大力提倡、弘扬,才正式创立其宗派。后又经三十余年的艰辛努力,最终使净土宗在盛唐时达到鼎盛。由是自唐以来,表现《观经》的绘画刻像便风行一时,进入全盛时代。在莫高窟近百幅、历时四百余年的《观经变相》壁画中,基本上全部是的始于初唐(618年),终于北宋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灭亡时期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又都出现在唐代洞窟中。
大足石窟中依据《观经》开凿的唐、未变相有两龛。一是北山佛湾第245龛晚唐作品,二是宝顶大佛湾第18龛南宋造像。由于这两龛作品出现的时代不同,因而在构图、布局、表现的内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
北山第245龛为平顶浅形龛,龛高4.7米、宽2、58米、深1.18米其构图形式如下页图表。龛正中刻阿弥陀佛,螺髻,金身,头顶四道无量毫光经由七宝盖,横贯龛顶,照耀净土世界透亮通明,永无黑暗。左有观音,右有大势至菩萨,皆宝冠僧衣,肃穆庄严此三像合称“西方三圣”。“三圣”身后,旗幡神圣,五彩迸发,香花宝盖,精美异常、诸上善人或簇立四周,或善跏于莲上,或漫游在廊宇之间,或列坐筵席之首,或扶栏观望,或潜水游戏,均以佛为师,以菩萨为友,亲善和睦,呈现出一派"西方净土七重栏,七宝庄严数百斑,琉璃作地黄金色,诸天楼阁与天连"的极乐美景。
“三圣”上方,七宝楼阁巍峨屹立,亭台廊榭错落有致,栅栏曲曲通达下界。左右壁上建八功德池,池中之水味甘色美,能解除饥渴瘟疫。池中刻龙舟竞渡,舟旁莲花盛开。又殿、台、楼、廊、栏、桥四周林木蓊然,花草竞艳,"行行相植,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花花相顺,实实相当。"孔雀、鹦鹉、共鸣鸟与飞天或翩翩舞于林间,或展翅翱翔于云端。龛顶之上,祥云朵朵,缭绕成环,筝、笛、笙、排萧、铜钹、琵琶、拍板、法螺、圆鼓、方响、编钟、兆牢等诸般乐器,以彩带相束,悬于虚空,不鼓自鸣,尽皆无上妙音,能教化众生,共增佛性;似闻“天堂”之中风吹鸟鸣,雅乐齐奏,交响成曲,大有天花乱坠,歌舞升平之感。
“三圣”下方,刻“三品九生”的众生图像。所谓“三品九生”,是佛教把进入天国的人按其行善积德、智慧资粮的差异,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九生”,即有“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之分。此龛因受壁面所限,对于“三品九生”内容的表现远不如宝顶大佛湾第18龛那样具体。
“三品九生”之下,即龛正壁及左右壁底部,又以连环画浮雕形式,在十一个小方龛内刻出“未生怨故事”。据佛经说,古印度频沙国王和夫人韦提希年迈无子。经相师卜算,他们命中当有贵子,但此人尚在深山修行,命终后才能投胎为子。国王求子心切,便命人断水绝粮饿死修行和尚。和尚死后并未投胎于国王。而是变为白兔藏身在国王的花园里。国王闻知甚怒,第二次派人钉死白兔。不久,国王终于得到一个儿子,取名阿者世。
阿者世长大成人后,常受恶人的教唆。一日游观回宫,他对父亲忽生恶念。于是,便下令拘禁父王,幽闭于深宫,断水缺粮。韦提希夫人知道后买通狱卒,用蜂蜜和炒面遍涂其身,缨珞中暗盛琼浆,借探望之机送与国王充饥。然不久事情败露,阿者世勃然大怒,持剑欲杀母后韦提希。韦提希十分恐惧,只得挥袖而逃。王子持剑追赶,紧急中,有二大臣冒死劝阻。阿者世杀母未成,遂将其母囚于后宫,限其自由。韦提希夫人被囚后日夜不安,百思不解其因果,只好虔诚礼佛。佛知道后即先派大目键连和阿难前往探视,接着自己也从耆者崛山中亲驾祥云,出入深宫,告诉韦提希夫人害死和尚钉死白兔的缘由,并为说投身西方净土的"十六观法"。韦提希夫人知其原委,恍然醒悟,毅然照佛指点,修"十六观法",最后升入极乐净土。
故事的前面几个情节刻于龛底正壁及左右壁,但韦提希夫人向佛求救,佛为之说法的内容则刻于龛两侧门媚下的两个小方框内。其中右侧框内表现的韦提希夫人见到释迦时扭腰展袖,自绝樱珞,举身投地,号泣跪拜的激动形象,细细品来,别有一种感人情趣。龛两侧门媚左右底部上方又各开八个小方框。框内雕刻的是“十六观法”的具体内容。所谓“十六观”法,即是把心思集于一处,排除诸般杂念,真心想于西方的修行方法。此龛的“十六观”有:日观、水观、地观、树观、池观、总观、花坐观、佛像观、阿弥陀佛观、观世音观、大势至观、普观、丈六金身观、上品观、中品观、下品观。造像中均以韦提希夫人为主体,在她对面再刻日、树、水池、佛、菩萨等想观的对象。从总体上看,北山"观经变相"布局严谨,构图充实饱满。人物多达五百余尊,小者如豆粒,而无不栩栩如生。雕刻技法多样,表现场景繁多,展示器物丰富,不仅反映了唐代雕刻的高超技艺,同时为研究唐代乐器、建筑、服饰、舞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形象资料。宝顶大佛湾第18龛“观经变相”凿于北岩中部。龛宽20、高8米;在布局上,此龛主要采取了横卷式构图。“西方三圣”被刻于龛的上部,“十六观”布列在龛左右壁转角处,“三品九生”位于龛的中下部。这种布局方式显然与北山第245龛稍异。在内容的表现上,“十六观”和“三品九生”是此龛的重点,相反,对于极乐世界盛况的渲染却远不如北山“观经变”,甚至“未生怨”故事没有表现出来。但“十六观”除雕刻有图像外,旁边还配刻了颂词。“三品九生”更是如此,它基本上把每品的内容都具体地用图像和文字反映了出来,所占壁面几乎达全龛的一半。在佛教看来,“三品九生”中各品进入极乐世界的条件和待遇不大一样。如刻于龛中部的“上品上生图”旁的经文说:“上品上生者,若有人愿生彼国发三种心,所谓慈心不杀具诸戒回,读诵大乘,修行六念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无数化佛、无量大众、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佛放光明,照行者身。行者见己,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菩萨色相具足,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于诸佛前,次第授记,还至本国,得无量陀罗尼法门,是名上品上生者。”而刻于龛左部的“下品下生图”旁的经文则说:“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恶人,以恶业故,应坠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之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逞念佛。告言若不能念佛,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称。佛各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见金莲花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时观音势至为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即发。菩提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此外,因佛经说往生天国的人荷花化身,高雅圣洁,不染红尘,是一切有情往生净土的唯一途径。因此在“三品九生”图像中,还刻有很多莲花童子。他们有的争坐莲台,有的追逐嬉戏,有的面壁而跪,有的攀于栏边,活泼可爱、无垢无染。大足石窟中的“观经变相”虽说数量难与敦煌“观经变相”壁画相提并论,但作为石雕造像,能如此表现净土盛况,想像丰富,刻工精美者实属罕见。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