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合论卷之八(二)
西方合论卷之八(二)
三随语堕者。六祖言。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庞居士云。事上说佛国。此去十万里。大海渺无边。动即黑风起。因此一辈无知。传虚接响。谓净土不足修。自障障他。深可怜悯。夫论宗门提唱。尚不言有佛。何况佛国。为欲破相明心。是非俱[利-禾+戋]。如吹毛利刃。执则伤手。金刚栗棘。岂是家常茶饭。且宗门中。此等语句甚多。若一一执之。释迦老子出世。将真以饲云门狗子乎。又古德云。如何是佛。干屎橛。果尔则凡见粪车粪檐溷厕。应当一一礼拜供养。弥陀疏钞曰。西方去此十万亿土。坛经言十万八千者。是错以五天竺等为极乐也。此语近是。为六祖未阅大藏。闻人说西方。即以为五天竺者有之。教中分明言。极乐国三毒不生。得不退转。今言西方造罪。求生何土。此亦一证也。然宗门中。此等一期之语最多。亦不足辩。噫学人果能顿悟顿修。解行相应。如六祖投金汉水游戏生死中。如庞老虽不求生。亦何害于生哉
四狂恣堕者。有等魔民。专逞狂慧。不肯持戒修行。妄引经中相似语言。如烦恼即菩提淫怒痴即梵行之类。随语生解。随解发毒。果如彼说。迦文悟道。应亲宝女。阿难淫舍。何须提[将/女]。六祖初随猎人。尚未受戒。何苦但食肉边菜也。经云。尚无不杀不盗不淫。何况更有杀盗淫事。岂有闻人呵沉水香。便谓应住坑厕者也。昔五天有僧达磨达者。有辩慧。师事师子尊者。尊者知其悟解。对众称之。至传法嗣祖。则以授婆舍斯多。磨达心恨之曰。尊者盖知我之深。何故嗣位不以见授。一日独行度水。有女子浣。露其足。磨达念曰。此胫白晢乃尔。尊者忽在旁曰。今日之心。可授祖位乎。磨达于是摄念。礼足求哀。即一淫戒。余行可例。般若经曰。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蜜。释云。罪不罪不可得者。非为邪见粗心。言不可得。菩萨深入诸法相。行空三昧。慧眼观故。罪不可得。罪无故不罪亦不可得。若人贪著无罪。见破戒罪人。则轻慢。见持戒善人。则爱敬。如是持戒。是名起罪因缘。不名具足。故知。住戒即破。何况弃毁。戒执亦戒。始名持戒诸大经言。梵行不可得等。皆即此义。永明曰。带习尚被境牵。现行岂逃缘缚。犹醉象无钩。痴猿得树。奔波乍拥。生鸟被笼。是故菩萨。禀戒为师。常怀大惧。又曰。末代宗门中。学大乘人。多轻戒律。所以大涅槃经。扶律谈常。则乘戒俱急。故号此经。为续常住命之重宝。何以故。若无此教。但取口解脱。全不修行。则乘戒俱失。故乘谓。悟第一义。戒谓止一切黑业。祖师于此。分四料简。一戒急乘缓。以戒急故。生人天中。如箭射空。力尽还坠。以乘缓故。虽闻大法。如聋若哑。二乘急戒缓。以戒缓故。生恶趣中。以乘急故。常闻大法。如华严会上。八部鬼神是也。三乘戒俱急。则生人天中。而常闻大法。四乘戒俱缓。则堕三恶道。而永不闻法。是故乘戒二法。如车二轮。废一不可得。故龙树曰。破戒之人。如清凉地而有毒蛇。不中澡浴。其家如冢。人所不到失诸功德。譬如枯树。如田被雹。不可依仰。如大病人人不欲近譬如吐食。不可更啖。菩萨如是苦口呵责。曾许人破戒不是。故千日学解。不如一日持戒。何得贪悟道之虚名。受泥犁之实祸欺己诳人。枉遭王难。夫狂吠之人。无所不破。今独言戒者。以邪见恶火。首烧戒宝故。又则戒是净业之基。一切白法由戒生故
五支离堕者。多有法师。涉猎教典。记注章句。执法身之假名。析名相之分齐。东缉西补。竟月穷年。弄比卢之画面。坐法界之排场。贡高我慢。得少为足。闻人念佛则曰。此小乘中摄。妄想之一法。或云。教海义深。尔辈钝根。念此亦可。或云。此三藏中。为其藏摄。或云。此属何教。似坊上小儿斗曲以多为胜。各争己见。无实行履。如长爪梵志以论议力。摧伏诸师。唐突蹴蹋。无能制者。后至佛所。作是念。一切论可破。一切执可转。是中何者。是诸法实相。何者是第一义。何者性。何者相。不颠倒。作是思惟已。白佛言。瞿昙。我一切法不受。佛问梵志。尔一切法不受。是见受不。梵志答言。瞿昙。一切法不受。是见亦不受。佛语梵志。汝不受一切法。是见亦不受。则无所受。与众人无异。何用贡高。而生憍慢。如是梵志不得答。自是服膺。是故当知。饥儿过屠门。大嚼止益馋心。无救枵腹。昔在江南。有一灵俐座主。为余辨析惟识。及示所得教中奥义。于诸名流注疏。多肆评驳。余问曰。是可。敌得生死不。僧傲然曰。有何生死可敌。余曰。是即是。但恐阎罗殿前。无译字生。不会座主语言三昧也。此虽一时戏笑。亦大中讲席之病。奉劝少年开士。长篇短章。牵藤引蔓。口诵心忆。脑昏眼眯。究其效验。不过上几回座。讲几期经受几个瞎汉礼拜。若无真实功行。唯添业债。何若一声阿弥。直登不退事一功百。如昙谟。最讲涅槃华严。领众千人。为阎罗所呵云。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凌物。比丘中第一粗行。即押付司。可为明戒。然有义解高流。因参教典。悟此西方不思议大事。以此自利利他转益未来。燃长夜炬。功德无量。又何必惩噎废食。见蹶停骖哉
六痴空堕者。学道之人。稍窥法空。闻人念佛。即曰。法离名字。若徇假名。转益虚妄。何故。文言尚空。何况名号。答。法句经曰。佛告宝明菩萨。汝且观是诸佛名字。若是有说食与人。应得充饥。若名字无者。定光如来。不授我记及于汝名。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当知。名字其已久如。以我如故。备显诸法。名字性空。不在有无华严经曰。譬如诸法。不分别自性。不分别音声。而自性不舍。名字不灭。群疑论曰。若言名字无用。不能诠诸法体。亦应唤水火来。故知。筌蹄不空。鱼兔斯得。称斯弘名。生实净土。何得言虚。天台智者曰。世间有空行人。执其痴空。不与修多罗合。闻此观心。而作难言。观心是法身等。应触处平等。何故。经像生敬。纸木生慢。敬慢异故。则非平等。非平等故。法身义不成。答。我以凡夫位中。观如是相耳。为欲开显此实相。恭敬经像。令慧不缚。使无量人。崇善去恶。令方便不缚。岂与汝同耶。上都仪曰。夫归命三宝者。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明无相离念也。佛悬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如无术通人。居空造舍也。法华经曰。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南泉大师曰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只是不许分剂心量。若无如是心。一切行处。乃至弹指合掌。皆是正因。百丈和尚曰。行道礼拜。慈悲喜舍。沙门本事。宛然依佛敕。只是不许执著。净土指归曰。圆顿行人。语默动静。皆遵圣教。尽合佛心。若以念佛生心动念成妄想者。则息心无念。亦成妄想。首楞严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间。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若以念佛。著有为患。则执空之人。其患尤甚。永嘉云。豁达空拨因果。[漭-廾+卉][漭-廾+卉]荡荡招殃祸。若以外求他佛为未达。则内执己心。不达尤甚。长沙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若以别求净土。为遍见。则执目前。为净土者。其失尤甚。楞严经说。落魔道者。都指现前。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迷惑无知。堕无间狱。若以执有修证。为权说者。执无修证。堕落外道。其祸尤甚。楞严经曰。若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谓三祇劫。一念能越。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叠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疑误众生。入无间狱。是故当知。执空破相。皆是魔属。智度论曰。譬如田舍人。初不识盐。见人以盐著种种肉菜中而食。问言。何以故尔。语言此盐能令诸物味美故。其人便念此盐。能令诸物味美。自味必多。便空钞盐。满口食之。咸苦伤口。而问言。汝何以言盐能作美。人言痴人。此当筹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纯食。无智人闻空解脱门。断诸善根。亦复如是。思之思之。任尔一切空生死空。争柰阎罗大王。空不得何
七随缘堕者。谓。古人云。随缘消旧业。任运著衣裳。但顺天真。万行自圆。举足下足。谁非净业。何用种种作为。答。先德问曰。即心是佛。何假修行。答。只为是故。所以修行。如铁无金。虽经锻炼。不成金用。贤首国师曰。今佛之三身。十波罗蜜。乃至菩萨利他等行。并依自法。融转而行。由众生心中有真如。体大相大用大。今日修行。引出法报身等。由众生心中有真如法性自无悭贪。今日修行。顺法性无悭。引出檀波罗蜜等。涅槃经。佛告师子吼菩萨。一切众生。皆有念心慧心。发心勤精进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虽念念灭。犹故相似相续不断故。名修道。乃至如灯虽念念灭。而有光明。除破暗冥。如众生食。虽念念灭。亦能令饥者。而得饱满。譬如上药。虽念念灭。亦能愈病。日月光明。虽念念灭。亦能增长草木树林。宝积经曰。若无正修者。猫兔等亦应成佛。牛头融大师曰。若言修生。则造作非真。若言本有。则万行虚设。长者论曰。若一概皆平。则无心修道。应须策修。以至无修。慈愍三藏录曰。若言世尊。说诸有为定如空华。如何敕诸弟子。勤修六度。万行妙因。当证菩提。涅槃之果。岂有智者赞乾闼婆城。坚实高妙。复劝诸人。以兔角为梯。而可登陟乎。由此理故。虽有漏修习。是实是正。如达摩对梁武之言。为彼贪著有为。因病发药。何得以一期之语废佛道业。且诸经中所谓。不住相戒施等者。谓有而不住耳。有而不住故。作而无作。今以本无为不住。如下里乞儿。向人言。吾不以富贵骄人。岂非梦语。又复执言无作者。将须槁心枯体。如铸金像等耶。抑犹酬酢应对。如常人耶。若酬酢应对者。应非无作。若言不乖无作者。观佛礼念。本自天真。岂应独乖。二义不成。即大妄语。是故当知。随缘任运。非是无作。若无作是随缘者。蚓壤蛙泥。亦是随缘。何不成佛。错认祖机。执砾为玉。与市井儿。所宗之无为教。何以异哉
八唯心堕者。谓自性净土。即俗恒真。七宝瓦砾。一道平等。但净自心。何须分别。答。汝言心净土净不须分别者。引汝入厕室中。能久住不。入死尸场。秽气熏灼。不掩鼻不。与疥癞脓血之人。能同应器及床褥不。若不能者。此相即是厌五浊相。若居住尚须净室。同游尚宜净侣者。此相即是忻净土相。忻厌炽然。何谓平等。纵汝难忍能忍。如上所说。种种浊秽。不求远离。则诸蜣螂鸦犬。亦能亲近。此种种物。岂皆得道。脱汝净秽俱离。依然取舍。于唯心义。亦不相应。是故当知。诸佛以唯心故。忻厌出生。以唯心故。说名平等。以唯心故。庄严佛土。若不唯心。岂能随念。若非平等。凡夫无分。秽尚不舍。何独舍净。舍既是心。取亦何乖。皆由不了佛旨。致斯妄执。但识惟心。疑义斯遣
九顿悟堕者。今世禅人。皆云一超直入。不落功勋。尚不求作佛。何况往生。答言。不求作佛者。舍身之后。将灰断永灭耶。抑尚受后有耶。若受后有者。为生净土耶。为生三界耶。若居三界。即不如净土。若净土者。即同往生。又先德曰。夫善知识者。虽明见佛性。与佛同等。若论其功。未齐诸圣。须从今日。步步资重。又云。未悟而修。非真修也。唯此顿悟渐修。既合佛乘。不违圆旨。如顿悟顿修。亦是多生渐修。今生顿熟。此在当人时中自验。若所言如行。所行如言。量穷法界之边。心合虚空之理。八风不动。三受寂然。种现双销。根随俱尽。譬诸无病。不应服药。如或现行。未断烦恼。习气又浓。寓目生情。触尘成滞。虽了无生之义。其力未充。不可执云我已悟了。烦恼性空。若起心修。却为颠倒。然则烦恼性虽空。能令受业。业果无性。亦作苦因。苦痛虽虚。只么难忍。如遭重病。病亦全空。何求医人。遍服药饵。祖师云。将虚空之心。合虚空之理。亦无虚空之量。始得报不相酬。汾阳无业禅师云。如今天下。解禅解道。如河沙数。说佛说心。有百千万亿。纤尘不尽。未免轮回。丝念不忘。尽从沦坠。如斯之类。尚不能自识业果。妄言自利利他。自谓上流。并他先德。但言触目无非佛事。举足尽是道场。原其所习。不如一个五戒十善凡夫。观其发言。嫌他二乘十地菩萨。且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药。假使才并马鸣。解齐龙树。只是一生两生。不失人身。临命终时。一毫圣凡情量不尽。纤尘思念未忘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裹托质。镬汤炉炭裹烧煮。从前记持忆想见解。一时失却。依旧再为蝼蚁。从头又作蚊虻。虽是义因。而招恶果。圆悟和尚曰。生死之际。处之良不易。唯大达超证之士。一径截断则无难。然此虽由自己根力。亦假方便。于常时此小境界。转得行。打得彻。践履将去。养得纯熟。到缘谢之时。自然无性畏。是故古德坐脱立亡。行化倒蜕。能得勇健。皆是平昔淘汰得净。香林四十年。得成一片。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石霜劝人。休去歇去。古庙香炉去。永嘉云。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盖竞竞业业。念兹在兹。方得无碍自在既舍生之后。得意生身。随自意趣。后报悉以理遣。不由业牵。所谓透脱生死者耶。当知诸大师。密密履践。只是图个生死好处。路虽不同。期于终净一也。往有狂僧。自负见地。余问之曰。汝信得出家不。信得身在长安不。僧愕然曰。恶得不信。余曰。汝梦中。或梦未出家时。见父母兄弟时。或为稚子嬉戏时。是时知身在客不。僧曰不知。余曰。论汝信得出家及与行脚。可是极明极彻。汝见道明白。当不过此。然才到枕上。返僧为俗。易客为家。己自不知。何况生死长夜。靠汝此子见地。焉能保其不颠倒也。时僧悚然
十圆寔堕者。谓华藏世界。一刹一尘。具含无量国土。本无净秽。焉有往来。故长者言。西方净土。是权非寔以情存取舍。非法界如如之体故。答若约真论。则华藏世界。亦是权立。何独西方。如论中。言理智无边。名之为普。知随根益。称之曰贤。是普贤菩萨。亦权也。文殊师利。是自心善简择妙慧。觉首目首等菩萨。是随信心中。理智现前。是文殊菩萨等亦权也。又如此方圣贤尼父颜渊等。论中皆云。此是表法本无是人。是一切贤圣皆权也。今试定量。文殊普贤。及与此方贤圣。权耶实耶。若言权。则现有其人。及诸遗言往行。若言实则是长者。诳凡灭圣。犯大妄语。于此辩得。西方亦入刹尘。刹尘亦含西方。岂有权实。又若论中云。莲华藏体。是法身随行。无依住智体之所报得。宫殿。总大悲含育之所报得。楼阁。即是智照观根顺悲济物之所报得。其地金刚平等。自性法身之所报得。摩尼庄严。法身戒体随行报得。金刚轮围山。大悲戒防护之业之所报得。众华。庄严万行利生开敷之所报得。宝树。建行利生覆荫含识之所报得。但业不相应者。同住居而不见。犹如灵神及诸鬼趣。与人同处。人不能见。若尔。则所谓华藏世界者。与汝所见之刹尘。同耶异耶。若云同者。目连鹙子。视听尚隔。若云异者。何名一真。又如僧灵干。志奉华严。作华严观及弥勒天宫观。至于疾甚。目睛上视。若有所见。童真问之。答曰。向见童子引至兜率天宫。而天乐非久。终堕轮回。莲花藏是所图也。言终气绝。须臾复苏。真问何所见。干曰。见大水遍满。花如车轮。而坐其上。所愿足矣。言终而逝。故清凉国师云。观行则天童。迎而大水弥漫。此与西方往生。为同为别。是故当知。漏[栀-木]勺海。萤火焚山。徒益疲劳。诸有智者。不应如是分别
(谓娑婆在华藏十三层者。乃凡人之报土。非佛之净土也。长者所论之华藏。与灵干所生之华藏。皆是佛之报土。凡人所同住。而不见者也)
- 上一篇:西方合论卷之九
- 下一篇:西方合论卷之八(一)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