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两种情况下可以开杀戒

  1.《梵网经》鸠摩罗什 译

  佛言。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2. 为利益他人,发慈悲心,可以开戒

  如安住净戒律仪之菩萨,见盗贼欲杀害众生,造无间业,不忍此恶贼死后受大苦,,以慈愍心,断彼性命,此即开杀戒。(瑜伽师论卷四十一、梵网菩萨戒本疏卷一、四分律行事钞卷中 )原文经典:

  非染违犯。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谓如菩萨见劫盗贼为贪财故,欲杀多生。或复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见是事已,发心思惟:我若断彼恶众生命,堕那落迦,如其不断,无间业成,当受大苦。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菩萨,意乐思惟。于彼众生,或以善心,或无记心。知此事已,为当来故,深生惭愧。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济群法师答疑:

  问:如果说,外族侵略中国的话,我们也抬头让他杀吗?

  济群法师: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佛教戒律分声闻戒和菩萨戒两大类,五戒是属于声闻戒,受了就不能杀,这是受戒时所作的宣誓和承诺。当然,如果你觉得生存高于一切,别无他求,那怎么做就是个人选择了。但若觉得人生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就应以此作为行为标准。所以说,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取舍,是以生存高于一切,还是以修行重于一切。

  此外,佛教还有更高的菩萨戒,不仅要止恶,更要行善,要利益一切众生。作为菩萨,可以毫无保留地布施生命在内的一切,有这样的发心,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为利他而开杀戒或是其它,这在《瑜伽菩萨戒》有明确说明。比如菩萨看到歹徒要杀死很多人,可以为保护他人而将之杀死。但这也涉及到发心问题,若是象侠客那样嫉恶如仇,那还是凡夫心态。身为菩萨,对所杀歹徒应生极大悲悯,想到此人将造作深重罪业而堕落恶道,为使其免遭未来苦果,宁愿自己把他杀死,宁愿自己堕入地狱也不使其造下重罪。果能本着这样的悲心行动,不但不犯戒,而且功德无量。

  所以说,对于外族入侵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心和所受戒律来衡量。在特定情况下,菩萨可以抵御外族入侵,前提是以慈悲心去做,为利益更多人去做。

  问:那我问一下,老虎一生会吃掉很多兔子,是否老虎一出生就应该把它杀掉?

  济群法师:动物造杀业是出于生存本能,罪过较轻。这和它的业力有关,因为感得这样的果报身,才以这种方式生存,没有经过意志选择。其实,一个人造业的轻重,不仅取决于行为本身,更取决于发心。按照戒律,若无心造作杀业,虽有业罪却不犯戒,果报也是很轻的。所以,从佛教观点来看,业有重有轻,有定业和不定业,有可悔有不可悔,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