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清绝的灵隐诗风,禅僧身处乱世之中的淡泊与从容
灵隐寺僧的吟诗之风,可以追溯到中唐时期。当时,灵隐寺僧道标、皎然二人皆以诗名;其后,又有韬光禅师能诗。入宋之后,如壁、契嵩、瞎堂、道枢、智融、居简等人,均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洪武年间,灵隐寺住持来复(1319-1391)应召入京说法,官至僧录司左觉义。来复教部精密,兼通诗文,与宗泐并称为明初最有名的诗僧,“二公诗于时表表丛林中,泐公清淡古雅,复公丰腴条鬯,中朝士大夫多所推让,而求者日接踵户限”。后因牵连胡惟庸案,来复被杀。
其后,灵隐寺住持守仁“书通东鲁,经备西来”,被召至南京,担任僧录司右讲经,住持天禧寺。终因在京赋翡翠诗,而获罪罢职。其后住持原瀞也善诗,“伸纸引墨,思源源不可遏”,元末即得名士虞集、黄缙、危素等赞誉。
清朝初年,弘礼住持灵隐寺,其诗作皆具狂禅之风。其弟子戒显于明清鼎革之际,削发为僧。康熙六年(1667),继主灵隐,著有《晦山和尚诗文全集》五十卷。时人评他的诗作,“横挥直洒,苍气充溢,庐山有尽,笔墨无穷”,又拿他与吴伟业作比,“梅村或有并驰,和尚永无第二”。戒显之后,有山止高(1648-1727)编有《韬光纪游集》。
其后,以义果为代表,开始了灵隐诗风的全盛期。义果(1695—7158)是弘礼再传弟子,曾于雍正十年(1732)、乾隆三年(1738)两主灵隐。义果为诗,“气味清古,风调隽逸,无棒喝习,时时天真流露不假雕锼。”义果德字辈再传弟子中,以律月诗名最著。
嘉庆十四年(1809),律月出任住持。他长年陶然于“野鸟啼深树,山花淡白云”的方外之境,时人评价他的诗作“烟霞之气,萦绕笔端”。弟子辑其诗作语录为《品莲上人遗稿》。
律字辈之后,灵隐寺中,又有悟森、体纯以诗名。嘉庆二十年(1815),悟森被延为灵隐首座,著有诗稿若干卷。体纯自幼出家灵隐,后至京师,“日结诗社,与名士大夫往还唱和”。道光初年,南归灵隐。其诗“无率意之作,品在小颠上”。小颠即杭州净慈寺著名诗僧。
灵隐诗风,悠然清绝,显示着禅僧身处乱世之中的淡泊与从容。
- 上一篇: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下一篇: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禅门喝叫
- 你的心是满的还是空的?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红茶]福建的红茶是怎么制作的?做工考究的红茶制作技艺
- [佛与人生]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 [印光大师]家长应该如何教导孩子?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入门须知]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人物故事]先礼佛还是先礼祖?
- [佛化家庭]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 [哲理故事]比丘尼的一碗油,有何启示?
- [佛与人生]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 [佛学常识]佛教“出坡”和“普请”是什么意思?
- [人物故事]济公和尚重建净慈寺的神话传说
- [绿茶]开化龙顶属于什么茶?开化龙顶茶的功效作用
- [佛与人生]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星云大师]对于佛教及众生,出家人的任务是什么?
- [禅宗公案]禅门喝叫
- [生活故事]缺点的功德
- [哲理故事]人生只偷一次,你悟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