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与菩提

  烦恼菩提

  文/ 释本性

  佛门有句话:金屑虽贵,在眼亦翳啊。

  而相反——

  曾经,人问曹山本寂:世间什么最贵?

  本寂答:死猫的头。

  人问为何,曹山说,因为从没有人给之定过价钱。

  事情确是这样,贵的未必真贵,贱的未必真贱。举一反三,大用的未必真大用,小用的未必真小用;成功的未必真成功,失败的未必真失败;得便宜的未必真得便宜,吃亏的未必真吃亏;快乐的未必真快乐,忧愁的未必真忧愁……

  关键的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对待问题的态度。

  就以苦乐来说——

  玄奘大师以当高僧为乐,推辞了宰相之位。而慧琳大师以高僧之身,兼作宰相,乐此不彼,号称黑衣宰相。

  曾经,人让马祖选官,他却偏偏去选佛,而后,成就一代宗师。

  有次,洞山问徒弟:世间什么最苦?

  徒弟:地狱最苦。

  洞山说:不对。

  徒弟请求开示,洞山告诉他:穿着僧衣,不明了大事,这样最苦。

  佛教常说:烦恼即菩提。反之,菩提弄不好也就成了烦恼。

  赵州禅师对此很有体会,也很有办法,他握明珠于手,黑来显黑,白来显白,能把一根草当佛的丈六金身使,也能把丈六金身的佛当一根草用。

  为此,有人问赵州禅师:烦恼是哪家的?

  赵州:大家的。

  那人问:如何避免烦恼?

  赵州:干嘛去避免。

  是啊,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烦恼人人有之,何必去避免之。

  如不避,烦恼来了,怎么办?还是那句话:要保有平常心啊。

  当年,赵州禅师未悟时,问南泉禅师:什么是道。

  南泉答:平常心是道

  赵州又问:是否有目标可循?

  南泉又答:有目标就错。

  赵州不明白,再问:无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呢?

  南泉再答: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无知无不知。

  是啊,是啊,确实如此,确实如此。菩提也罢,烦恼也罢,来也罢,去也罢,关键还在看待的角度,还在对待的态度。我们凡夫,不明此理,只执自我,只执己见,只执己词,必有歧见,岂不烦烦恼恼。

  怪不得,文偃禅师要那样教化不开窍的禅人——

  你们不可只知食人口水,记一堆废话,担着无数老掉牙古董到处行脚。而且,不管驴唇马嘴,到处夸耀自己,什么都懂,天上懂一半,地下都知。就是你能从早说到晚又怎样?死后阎王面前他可不会听你说的。你们都是舍离父母、师长而出家,踏破草鞋,千里迢迢,在外面经冬历夏的人,你们要小心,不要因为图人一粒米而失半年粮啊。

  有此禅人怎么办?文偃禅师的看待角度与对待态度是——

  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以前如何,只问十五以后如何。禅人不知文偃意思。文偃提醒:日日是好日。

  是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有一颗平常心,何愁烦恼不菩提,何愁人生不快乐。如无一颗平常心,只怕菩提也烦恼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