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观无缘·现行自解脱(二零零九年结夏安居佛七开示)
—慈法法师己丑结夏开示《安乐集》精华选录
《安乐集》为唐道绰禅师撰写,此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
此文为慈法法师2009年8月17日开示《安乐集》第十二大门中内容的精华选录,明灯根据录音整理成文。
——宝箧2009-9-16
【原文】
就《十往生经》为证。劝往生也。
如佛说生阿弥陀佛国。为诸大众说观身正念解脱。
《十往生经》云。
佛告阿难。夫观身之法者。不观东西。不观南北。不观四维上下。不观虚空。不观外缘。不观内缘。不观身色。不观色声。不观色像。唯观无缘。是为正真观身之法。除是观身。十方谛求。在在处处。更无别法而得解脱。
佛复告阿难。但自观身。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何以故。譬如有人。精进直心。得正解脱。如是之人。不求解脱。解脱自至。
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世间众生。若有如是正念解脱。应无一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也。
佛告阿难。世间众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譬如有人。于自父母。及以师僧。外现孝顺。内怀不孝。外现精进。内怀不实。如是恶人。报虽未至。三途不远。无有正念。不得解脱。
通篇《安乐集》就以往生劝生、劝信除疑为一个中轴线,来导引我们生起往生彼国的信心与抉择。
如佛说生阿弥陀佛国。为诸大众说观身正念解脱十往生经云。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观身之法。其事云何。唯愿说之。
“观身之法”,我们对观法还是比较在意的,但“观身之法”是什么内容呢?
佛告阿难。夫观身之法者。不观东西不观南北。不观四维上下。不观虚空。不观外缘。不观内缘。不观身色。不观色声。不观色像。唯观无缘。
“唯观无缘”,我们现场有情对“无缘”是个什么概念呢?或者说怎么来运用这个“唯观无缘”呢?
是为正真观身之法。除是观身。十方谛求。在在处处。更无别法而得解脱。
不知道我们能不能用得上?因为“观无缘”要是能用得上,我们所谓的清净啊、平等啊、自解脱分啊,不假修持自得解脱,许多平时的说法可能都会用得上。要是平时用不上,这个“观无缘”实在是无从下手了。“观无缘”,可能先要引起我们对这个法则的一个认知,在后续中才有实际的利益。
佛复告阿难,但自观身。
这个“观身”就是“观无缘”,此身是什么身呢?以“无缘观”而表,无缘观!
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何以故。譬如有人。精进直心。得正解脱。如是之人。不求解脱。解脱自至。
这在许多教法中是有这样的,所谓“现行自解脱”。这是怎么来表达呢?这一定有它操作的方式,这个“现行”也可能是烦恼,也可能是善法,也可能是恶法,也可能是持戒、精进、布施、忍辱,也可能是杀盗妄淫,但说“自行解脱”实际是,或者说本性,或者说佛性在起作用,或者说法性在彰显。但“现行”是不一的,因为我们对这个“现行”的概念,实际一切法皆是“现行解脱”,不假于作为,但要是一这样说,很多学佛者就认为那我们啥也不要干了,就可以成佛了嘛,就会有一个偏激的误解,所以对这一类有情,佛后面会说十种往生的善巧。
假使真正地了解这个“现行自解脱”,世尊在告诉诸比丘的修法中,说“我法无修修”,这个“无修修、无念念”,他不是讲玄话的,是如实之教诲。那少之有情或者说着相偏激有情呢,平时我们在两种边见中运用惯了,他就会处于断灭想、顽空想。“无修”是一个修行;“无念”是一个正念;那么这个“现行自解脱”分中,是一个所谓的“观身之法”,也就是“观无缘”的一种修法。这种修法是彻底的、是真实的、是究竟的,诸佛如来所相续传达印心之法,一切诸佛如来所传达的殊胜教诲不离于“现行自解脱”。
我们对“现行自解脱”分的认知不够,他就会有其他的教育。因为有情都是在有无二边,有无就会落于二边。这个二边是什么呢?一说“无缘”,他就把它放在顽空这样一个位置上去了,那么对这一类的执着有情,那后面的十往生方法就必然成为事实的教诲。
那么对了解“现行自解脱”分者,所谓的佛性作用、本性作用,这个作用是不假造作的,任何事情都是一个无常相、无我相。深达此性,一切自显自解脱,所以现行自显自解脱,这用得上力用不上力呢?用不上力那就是个缘,用得上力也就是个缘。这个地方多说一句也是没有意义的,少说一句也是没有意义的。
怎么来运用这个“自显自解脱”呢?近代的圆瑛法师,也就是民国时代中国佛协的第一任会长,他念佛有一定的感知后这样说,“了了分明,分明不可得。”“了了分明”一定是现行了,“不可得”一定是解脱分了,他实际是对念佛实践过程的一个自我认知。当时在念佛的时间看到这个文字,感觉到这个菩萨的确把“自显自解脱”分表达无遗。也就是所谓的“烦恼即菩提”,这样一个“即心即是”的真实教法,他运用出来了。
这在《无量寿经》中说:“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那么这个“住不退转”,所谓“自显自解脱”分中一个相续的法则。阿弥陀佛有这种誓愿力,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闻其名号欢喜一念,住不退转。法性自显之力、功德之力自然会彰显。
那我们平时每一个事物,只要是现行事情,任何一个现行因缘也都有这样自显自作自解脱的功德,只是说我们在畏惧中、染着中、徘徊中、疑虑中、贪嗔痴慢疑的鼓吹中,可能会产生迷失,就是所谓的画蛇添足,给它附加了一个取、舍、爱、憎,又附加了一个所谓的轮回的妄念,或者排斥的妄念、净与不净的妄念,那这个自解脱分就会受蒙蔽,这个自解脱就无力,何以故呢?因为取相染着故。
现行中是种种相,“现行”也就是所谓的万法,万法之现行也就是自解脱,一切法的显现也就是自解脱清净显现,一切法显现之刹那也就是自解脱之刹那,万法自显之刹那也就是其自解脱之刹那。
那么这样念佛法门就真正揭示了一个所谓的“往生”的正义,“往生”的正义无外乎是佛性自显自用、无所增减的一个所谓的大智方便,这个大智方便是在万法显现之当下自显解脱。世尊在《心经》中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如是真实之言,真实地表达了万法现行自显之刹那的自解脱真实功德。那我们念佛亦复如是,万法显现之刹那,也正是自解脱、自圆满、自成就之刹那。这一段文字是《十往生经》一个开篇的文字,来提示我们深观无缘。
实际念佛法门的确在这个地方运用得是十分普遍的,但往往有情们念佛就是取相念佛,取于得失、感觉,或者取于功夫,取于自身的邪正、大小、力度、时间的久远,往往取于此,而不是“深观无缘”,在“无缘”上没有真正地去深观、深究。
我们作为一个念佛者,要知道佛亲证这个法性无得无失,无来无去,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平等回施,十方九界众生咸令往生彼国,正是深达此义,令我等有缘在念佛之时亦深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深观法性无别,在凡在圣了无对待,心境不二,心色不二,在不二法门中圆明朗照于世而无染着,所以了了然于世间,于世无染无着。“深观无缘”是为念佛最殊胜方便!最殊胜方便!
若是我们不轻易地从这个地方滑过去,这个“不退转”,这个“佛力住持”,我们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佛力住持”之义,所谓的“得不退转”之义是讲些什么?提示我们些什么?实在一切法皆是自显自解脱之功德,所以这正是佛清净圆满平等回施的真正用心,妙用于此。是不是这样子呢?那我们各个念佛者要深深地、细细地、简单地、明了地去思维自己念佛的刹那是不是无得无失、自显自解脱呢?
所谓的自显自解脱就是无所得失称念弥陀,无佛无我,无前无后,无所对待,心智无缘,究竟解脱,一时安住,法性圆朗。这样我们就能体会到所谓的“佛力住持”,所谓的“得不退转”,所谓的“一生必得成就”的这种妙用——念佛的妙用。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又有几个人不去求功利呢?所以不求功利者,不求得失者,不求胜缘劣缘者,人得其清净缘、平等缘、安乐缘、真实缘、佛性之缘!此缘——缘无来去,缘无增减,清净一味,无所对待!
诸位善知识,这是学净土一法的一个要点,也是一切佛法的一个要点。佛法的教法的利益的契入口恰恰就在于此——远离妄想颠倒,远离对待思维,清净无对,真实利益!无所增减故——无生无灭!无生无灭故——寿命无量!寿命无量故——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摄化众生,不舍众生!何以故?平等一味,真实饶益,不作取舍!善知识们,这个所谓的“深观无缘”对我们念佛人来说,十分十分十分地要得,要思维它、观察它、了解它,要不然我们下面就用取相的方法继续学习了。
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世间众生。若有如是正念解脱。应无一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也。
阿难这时候就作了一个判定:假设一切现行皆是自解脱,自显自解脱,那应该没有三恶道。假设万法皆是现行自显自解脱,那还有什么三恶道呢?还有什么六道轮回呢?可能我们也都会提出来这样的疑问。
阿难是代表有情来提问我们心中的疑情的,何以故呢?阿难在佛住世的这个时间一直没有证果,就在世尊说《楞严经》这部经典中,证须陀洹果,以后就不再做增上,何以故呢?以代表众生方便启教故。要不然他在圣位,好比证阿罗汉果,再来代表凡夫有情启问启教甚为不便,何以故呢?圣者自有圣者之法界,与凡夫不干。假设没有阿难以凡夫身相续于我等闻法,或者说传达教义,或者启教于佛,我等现世这些遗教是不可闻见的。所以诸位善知识,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到,阿难的这个疑难实际是大众的疑难。
说这万法现行自显自解脱,那怎么还会有三恶道呢?我们会不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我感觉都会提,尤其是刚刚接触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甚深究竟的教法,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虑,但是这是必须得接触的,假设一直不接触这种教诲,我们学佛的究竟利益往往被蒙蔽在自己的思维、取舍、对待的心智之中,不能得到究竟的利益。佛力住持对于我们,往往我们在取相增上中能撞击得到,在一切现缘随顺中往往体会得就差。
这个地方真是希望大家能沉淀沉淀,不要轻易带过去,哪怕是阿难的这个疑难。因为这个地方一般我们容易一带就过去了,(若)带过去了,后面取相教言中,大家都可以得到一些取相方便,但是“无缘”的这种法性方便我们就会丢失掉,就会在一刹那间失之交臂,一刹那间没有感觉地就会丢失这样的一个利益,那是十分可惜的,何以故呢?这个地方是不假用功,不假任何的用力。
宗下的大德讲到这个地方就说“精彩处!省力处!”就讲的这一个所谓的法性方便、所谓的无缘、所谓的观身,这是最精彩的地方,佛法精彩在什么地方?就是省力处!省力到什么程度呢?一切现行,万法现行自显自解脱!这是彻底地、无疑地表达了一切万法的真实相,这是一个所谓的法性方便,也是无相方便,给我等带来了一个所谓佛法的真正的精彩!也就是说佛力住持!也就是说不退转的功德所在!何以故呢?一切凡夫恶缘炽盛之时,轮回堕落到极恶极恶世间,此法性载负亦未舍离。众生无明蔽故,苦难折磨相加故,人不知,所以说常于苦难中,以妄增妄,轮回流转,无有出期。
那我们在这种所谓的“无缘”法性方便中,也就是在这种无相方便中得不得方便呢?若得其便,那么取相方便就会运用得更加自如,无粘无着,就会不染不着于种种相——善相、恶相、凡相、圣相、人相、我相,一切相一时汇入无相,得见如来,得究竟解脱!
诸位菩萨,这个地方真是要细细地、孜孜不倦地……不要认为跟自己有缘没有缘地去观察,那我们要是带过去,很容易地带过去就带过去了。我不希望带过去,因为我们学这么久,就要来运用这个法则的!
阿弥陀佛、十方诸佛从自己的智悲的心智中,一直想把这种法则回施给众生,揭示我们本有的善巧、权力、智慧与慈悲,这是一切众生从来没有退失的智慧,从来没有退失过的殊胜方便,从来没有丢失过的根本利益所在,从来没有丢失过!但是我们因为无始以来的对待蒙蔽、二元心智的这种所谓的边见的蒙蔽,把它轻轻地给遮蔽起来了,反而在这种虚假的轮回中纠缠不清,无有出离之时。
希望诸位善知识在此处,若有缘者,常思之;无缘者,多缘于此法。虽说无缘,各个有缘!因为此法性之周遍、法性之平等、法性之清净、法性之真实,无有任何对待,所以于一切有缘是平等的,我们可以平等地来运用它。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中就是真正地证实了此不可思议的功德,一切诸佛如来相第传达心印,授记于法,莫不是在此功德上来传达、运用、饶益有情。
我们看看世尊怎样回答阿难的这个问题。
佛告阿难。世间众生。不得解脱。
虽然万法有现行自显自解脱的方便,一切众生不得解脱,为什么呢?世尊会给我们讲出来理由。
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
这个“无缘之正念”我们运用过么?若是真正运用过,那佛这个话说的就不是你了,何以故呢?你是个智者、圣者、善运用法性者,于现前一念已出离生死,那我们不在此数。
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譬如有人。于自父母。及以师僧。外现孝顺。内怀不孝。外现精进。内怀不实。如是恶人。报虽未至。三途不远。无有正念。不得解脱。
这是对我们末世人,或者说是对有情的一个痛呵,来提醒我们。所谓的正念,“无一正念”,我们“念”多是以虚为实,以假为真,来做虚伪不相应的这些世事,所以“外现孝顺。内怀不孝。外现精进。内怀不实。”何以故呢?名利所奴役!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多虚少实,无有正念”,因为这样的因缘,我们在这个万法自显自解脱的当下会丢失利益,丢失什么样的利益呢?——无有正念,染着于现缘,排斥于现缘,对待于现缘,取现缘于善恶分中,现缘——要么善,要么就恶,所以“无有正念,不得解脱”。
这两段文字对我们的提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凡夫有情虽然有法面对,常不用于法,而用于自己的虚妄业力,就是所谓的“多虚少实”,虚是什么呢?虚伪,就是伪业所致,没有真正的真诚相待,“直心道场”,所以说虽然“自显自解脱”分中,妄自轮回!一切有情的一切作业实在无所得失,众生妄执以为得失!实在无有善恶,妄执以为善恶!实在无有凡圣,妄执以为凡圣!实在无有人我,妄执以为人我!所以伪业所缚,正念不得,就轮回于六道,虚妄轮回啊!我们经常会读到“虚妄轮回”这个名词,虚妄!恶业相激,虚妄轮回!
这个黑板可能是一个最能表达有相无相的东西了,一会儿这个字那个字的,大家刚看看,一下就擦掉了,就跟因缘所生法一样地,缘生缘灭,实在是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的底色要是挂的不好就会出问题,一般我们凡夫有情的底色就是所谓的二种边见。这二种边见就是我们凡夫的底色,这个底色不是有就是无啊,这称为“是非百句”,它就会衍出来很多很多的麻烦——是、不是、或是或不是,是是非非……这里面可以分出来一百句,过去古人就把它当成“百句是非”,“是非百句”。(【四句百非】乃为泯除众生有、无对待等迷执邪见而说明真空无相不可得之理时的常用语。三论宗与禅宗均常用此一用语或概念以接引学人。所谓四句,通常指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四句,或指肯定、否定、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两者均否定等作为判断一般论议形式之四句。于禅林中,亦多指临济义玄之四料简:(一)夺人不夺境,(二)夺境不夺人,(三)人境共夺,(四)人境共不夺。此外,维摩经玄疏以为四句之说有十种之多。百非,则指百种之否定,如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所说如来之涅槃乃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乃至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等种种之否定。故知四句百非均为基于一切判断与论议之立场而设立之假名概念,然佛教之究极宗旨乃在于超越此等假名概念而达于言亡虑绝之境界,故禅林盛传‘离四句绝百非\’之名言。传至今日,禅宗有关四句百非之公案极多,乃参禅办道之指南。[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金刚身品、中论疏卷二十、大乘玄论卷一、宗镜录卷四十六、碧岩录第七十三则][佛学大词典])凡夫有情就在这二种边见,就是是非、人我、善恶、大小、取舍,我们在这里面就一生一生地忙道。忙道什么呢?就忙道这两个字,就一直在这里面忙——有无、是非、善恶,在这两边跑,来回跑。我们说这个“中”实际也不可住地,就是人都在边上跑,哪边跑呢?“有”这边跑,不行,就“无”那边跑。你不说“有”,你一定要说“无”;你不说“无”,一定要说“有”;你不说“是”,一定要说“非”;你不说“善”,一定说“恶”,我们的心就在这两边不断地奔跑,跑来跑去的,就把我们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给覆盖起来了,蒙蔽起来了,看不到了,就在这两种边见中来回地奔波,跑啊跑啊……一生一生一生就这么折腾,也出离不出来,就是有无、善恶、是非、好坏、大小……就这样。不相信,你静一静看看,脑袋里就这个。
实际佛说观无缘,观身,这个“无缘”就是跟这两种边见无缘了。你来观一观是不是这样呢?假设是跟两种边见无缘,那么“安乐”也就自然生起来了。假设我们哪一刻的思想不在有无、善恶、是非……不管哪一个对法若不在其中染着了,那这个“无缘观”也就成立了。
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时,即是实相!即是无有对待!即是清净!即是无得无失!即是非善非恶!即是清净平等!即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即是智慧光!即是解脱光!即是不思议光!即是炎王光!即是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即是无穷光明!
底色啊,无缘是个底色,什么样的底色呢?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清净的法界,诸佛早已证实了,一切众生在此法界中从未走出过,但因眼前的一些虚妄执着而自我蒙蔽,一叶障目——中国那个古典寓言“一叶障目”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我们就被自己这种边见的取、舍蒙蔽了自己一切众生本来清净的法性,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就这么“一叶”就把它障住了,我们就在这“一叶障目”的当下延续着虚妄的感知,就是“一叶障目”的感知,就是某种边见的感知,相续推动,业相激荡,一生一世地就这样虚妄地流转,虚妄流转!在这种虚妄流转中制造出许多虚妄的业报,自己莫名地承担着这种不必要的虚妄的痛苦与轮回,所以佛菩萨才悲悯这些有情,来提示教育我等。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