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五日
初七第五日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心就是佛。当时马祖在江西,法常就跑到浙江的四明大梅山住茅蓬,相信自己的心,一点妄想都没有,把心管得清清净净,在山上耕地,种一些芋头红薯,无挂无碍地过活。
有人到山上采药材,迷失了路,转来转去,看见了法常禅师,就问:「老师父,你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我也不知道,我只看见四山树木在冬天叶子变黄了,到春天叶子发青了,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问:「如何走出去?」「跟流水走,水向下流,水流到那里,就可以走出去。」那人走出来,就说这山上有位老修行住茅蓬,消息传到马祖耳边,马祖说:「我都忘记了这个人,不知现在怎么样子,找个人去试探他,是不是这样用功?」
来人问法常:「你为何跑到山上住茅蓬?」「我那时候听马祖讲『即心是佛』就跑来这里住茅蓬了。」来人说:「现在马大师的家风变了,不是这样说的,现在马大师是『非心非佛』。」「这个老家伙!惑乱人心,我不管他,我只信『即心是佛』!」他就是深信不疑,「即心是佛」不走样。那人回去告诉马祖,马祖赞叹说:「梅子熟也!」
佛法无多子,很简单,我们就是放不下,妄想执着,分别这个是师兄,那个是师弟,你是湖南人,他是江西人。释迦佛成道时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执着,故不能证得。」神赞禅师回来度他师父,也是讲这个东西,当你万缘放下,即是佛。佛是什么?摩诃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德性就是佛。从释迦佛至百丈祖师,都是讲同一样的东西,同一样的道理,他们都能成佛了生死。我们为什么不能?皆因妄想丢不掉,妄想就是生死。今天吃包子,咸的甜的,吃饱了就算,不能好吃就多吃,不好吃的就不吃。过去的祖师,终日吃饭没吃着一粒米,就是这样的道理,他没有妄想,「念佛是谁」从没有离开自性。六祖讲「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依此修行直了成佛」,即是「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懂得这个道理,挖石头也好,砍柴也好,活得自自在在,即使住茅蓬也过着神仙的日子。懂得这个道理,生死不但放下了,就像我们这里有许多发心菩萨,一天到晚搞劳动,供养大众,也不觉得辛苦,也没有烦恼,这些大菩萨真是了不起!
你们有些在这里吃,还说不好吃,事又不干,偷懒不做,有些不懒但却不会做。有位大学生,来了两次,叫他种菜,就是种不出来,心里有执着:「我是大学生,种菜?真倒霉!」我叫他去学习,不要骄傲,放下「大学生」这个架子。但怎能放得下呢?把泥土翻来覆去,将泥巴浇到菜心上,把嫩菜心塞死,当然生不出来,总是种不好,他不管,一天到晚乱搞,搞一次失败一次!
不打妄想,一支香则很好坐;如果打妄想,一支香就感觉好长好长。眼睛一闭,妄想一来,过去所做的种种事情,这么一回光返照,八识田中的种子全都跑出来了。有一次,老和尚在这里打七,还没有开静,有个年青人打妄想打得好厉害,着魔了,只见他忽然发笑,起来把门打开,跑到钟楼,拿着锤子,两下子就把钟打破了(放置在天王殿的那口大铁钟就是他打破的),又跑到厨房拿菜刀,大家吓得要死,赶快跑到房里把门关起来,老和尚跑过去看,见他正把菜刀放在韦驮菩萨那里,就追过去,一手把他按倒在韦驮菩萨面前,把两个袖子往后一拉,他的手就动不了……你们看,老和尚有没有本事?一百一十二岁了,那年青人才二三十岁,年青力大,又发癫,老和尚把他的袖子一拉,夺去刀子,真了不起!
有一个女众,是安徽人,有文化有知识,在这里受戒,是老和尚的戒子,可能坐在这里打妄想,开静上厕所,上完厕所一回来就发笑,也是着了魔。无始以来的业障,是由心里来的,心生种种法生。有些人参话头也不知如何参,又参不上,坐在这里打妄想,想来想去,想起过去古古怪怪的事情,他不笑才怪,肯定会笑,这就是魔,魔入心,使你笑,使你发癫了。
云居山年年打七,总有人着魔,闭关也是这样,用功用不上,闭在那里出不来,就着魔了。早两年,丹霞山就搞出人命,有人从窗子里跑出来,跳崖死了,所以用功不是开玩笑的!老参师父自己会参话头,晓得用功,现在你们初初参,初初用功,要生惭愧心,千万不要胡思乱想!
魔,有忧愁魔、欢喜魔、睡魔、狂魔,我见过很多魔,在家人也有着魔,现在小西天门口有位女居士就是着魔,她不上殿,又不过堂,一天到晚关在房里念《法华经》,念就念,不要乱来,乱来就着魔了。还有一个比丘尼,本来不错,发心在厨房帮忙,但专爱跑到别人的寮房里讲是讲非。上次来这里找我,我不睬她,又到南华寺去找我,我也不睬她,人人都说:「糟糕!这个女的弄得真不像样子,穿的裤子都不是出家人的裤子了,明天不知又变得怎么样……」他们说她遇鬼,被打得一身稀巴烂。
你看,一个出家人没有正气,鬼就会来找你。鬼有魔鬼、有正神、护法神,你们要懂得这些东西,要真的用功,不要懒,不要做不正当的事情,要依教奉行,不依教奉行的事情是永远弄不好的。
功夫要用得活,不要执着,不要太紧,否则憋在心里,吐不出吞不下,使头脑糊里糊涂,想来想去就会着魔。参话头就要老老实实参「念佛是谁」,真的腿子痛,就下坐来,站在佛翕旁边参。坐着参,站着参,跪着参,都是参,不要打闲岔。若是话头参不上,那就老老实实念大悲咒,此咒能消业障,能消除一切病魔苦恼,能开智慧,能满足一切愿望。还要每天拜佛,最好是睡觉前拜一零八拜,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拜佛消业障,确实感应得不得了,你不相信就试试看,每天拜一零八拜,消消烦恼。
你们这些年青小和尚初出家不拜佛,话头不会参,做事做不成,长远心又发不起来,现在打混过日子,等业力来了,你远可以做和尚吗?我看你这个和尚当不成啰!那时候就好可怜了!
用功拜佛、持咒、参话头、打坐,是一辈子的事情,为这事而生,为这事而死,死了则成佛。时间过了,提起话头来——参!
- 上一篇: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四日
- 下一篇:修行用功要靠觉悟
- 投胎是个大问题,信愿坚固就不会走错路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修炼你的福德因缘,否则无法往生极乐
- 拜佛真的就能消除业障吗?
- 不传之法的秘密就是看好自己,就是回光返照!
- 生死这个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
- 佛源老和尚开示中秋普茶
- 不紧点严点,成不了才的,严师出高徒!
- 佛教中的“打妄想”是指什么?
- 管好自己,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用功
- 好好把戒持好,自然有护法神护你!
-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一点也不空!
- 修行用功要靠觉悟
-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一日
-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二日
-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三日
-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四日
-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六日
-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初七第七日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