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在整个大乘佛教当中,它到底有什么特色?

\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

  第一卷

  《佛说阿弥陀经》,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请放掌。

  我们这次结夏安居,要跟大家研究的课程是《净土学概要》。

  在讲这个课程之前,我们先作二点的说明。

  第一点,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程?说明研究的目的。

  这个净土的念佛法门,在我们中国佛教历代祖师的赞叹、弘传之下,可以说弘传得非常的广泛。我相信几乎每一个佛弟子,多多少少都有念佛的经验,所以古人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就可知道这个念佛法门,普遍在整个大众当中,是很多人修学的。

  但是我们仔细的去了解,在这么多念佛人当中,真正对净土的教义,有真实了解的人非常的少。大部分的人虽然嘴巴念佛,但是对净土的教义、对名号的功德,都只是片断式的粗浅认识。

  我们对于所归依的境,就是你念佛,虽然你心中对佛号是真实的归依,但是你对于所归依的佛号了解得不够透彻,这个时候,佛号在你心中运转,产生调伏感应的力量,就相对的薄弱。

  所以蕅益大师说:信既不深,行亦无力,悠悠泛泛,一事无成。

  就是说,我们虽然很认真的念佛,但是我们对于所归依的佛号,它的真实相是什么不了解,所以产生的力量就很薄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们的确有需要很认真的──我们不要作片断的了解,我们要很真实的去探讨净土宗的教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的这句佛号,它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真实义?我们应该好好的了解清楚。

  这就是我们这三个月的时间,希望透过这样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就是我们开净土学的目的,就是让你了解什么是阿弥陀佛。

  第二点,我们说明净土宗在整个大乘佛教当中,它到底有什么特色?

  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内心的本性是想要离苦得乐。虽然有时候我们颠倒,造了很多罪业让自己痛苦,但是我们想要离苦得乐的本性是没有改变的。

  我们想离苦得乐,我们要知道一个生死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在三界当中受生,只要你三界的受生不停止,你的痛苦是不会停止的,因为你每一次的受生,都累积很多老病死折磨的痛苦。

  所以,当我们开始思惟生命的离苦得乐,我们开始思惟三界的轮回应该如何来出离?

出离三界,我们有二个选择:

  一个是用圣道门,就是仰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靠你内心的戒定慧,来断烦恼而出离三界。

  但是这样的方式,是要经过多生多劫的,所以古德说这是难行道。

  另外一个,就是你仰仗佛力的加被而往生净土,这个法门是一生可以成办的,所以我们叫易行道。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持〈大悲咒〉、你可以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可以念嗡玛尼贝美吽,都可以。在这么多佛菩萨的法门当中,你念阿弥陀佛有什么特色呢?

  如果站在消业障、增福报的角度,阿弥陀佛是没有特色的,是一样的,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要消业障、增福报,那你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都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如果你是站在了生脱死、要出离三界的角度,阿弥陀佛的圣号就有不共的特色。

  就是说,今天你对来生的抉择是要远离三界的话,这句佛号对你的意义就重大了,因为它提供你一个很特别的捷径,是其他法门所没有的──就是有弥陀本愿的摄受。

所以我们在修这个法门之前,你要知道有什么样的特色?

  它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这个是你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找不到的地方,这是它特别的地方。

  所以我们在了解阿弥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所以我们在讲这个课之前,先让大家先了解一下这二点。

  我们这一次的净土学有三个主题:第一个是《阿弥陀经》,第二个是《净土十疑论》,第三个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阿弥陀经》跟《净土十疑论》,是偏重在教义的研究;这个《念佛圆通章》是偏重在修行的方法。我们希望透过这三个课程,让大家能够全盘的了解净土宗的教义跟修行。

  好,我们先看第一个主题,请打开《讲义》第一页: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

  这以下的《讲义》,是学人根据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摘录出来的,把它汇编成导读。我们看《讲义》第一页:

  ○将释此经,大分为四:

  ┌一、解释经题

  ├贰、经文大意

  ├参、随文解释

  └肆、结示劝修今初

  我们研究这一部经有四个主题:

  第一个解释经题。这个经题就是解释一部经的要义,所以我们应该先了解;

  第二个经文大意。我们在正式进入经文之前,先扼要的说明《本经》的修学纲要;

  第三个随文解释。正式的就着经文来解释其中的义理;

  第四个结示劝修。我们讲完经文以后,引用古德的二个偈颂,把经文作一个总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