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佛问须菩提说你怎么想的,也就是说你怎么样看法,你看佛出世间是不是这样想,佛出世间是度众生的。汝等,不是须菩提一个人,所有与会大众千二百五十人,你们是什么样想法,是不是看见我在度众生?如果这样想法是错误的。不要作是念,什么念呢?不要认为佛出世是度众生。何以故?明明佛出世就是度众生,那佛要说不要作这想法,什么原因?就是何以故,什么原因?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我跟你们说真实话,实实在在说没有众生可度,也没有如来来度众生。假使若有众生可度,那佛就有我、人、众生、寿者,就有四相。
佛在这个时间以前没说这个话,度众生度了二十年了才说这个话。这样子说一切众生就有疑心了,须菩提跟千二百五十人法会大众都认为如来出世是度众生,这是执着见,这个见一切众生都如是。佛遣除这些个执着见,你这样执着认为佛出世是在度众生,说前二十年佛说法都是在度众生,这个念都有,这是错误的,不要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如果认为如来度众生,那如来就有我、佛能度者,还有所度的众生,就有人我知见,度众生说法就有法见,而且相续不断的,有这样想法、这样认识法就错了。以前没有错,随缘;现在显般若义、显真实义,如还有以前那个念那就错了。你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法,还一个因缘,对什么人说什么法。现在到我们末法时候,说者没有般若智,听者也没有般若智,我们这是种善根。我们看那些小道友来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种个善根而已!你跟他讲你不要人我知见,他莫名其妙的你说的是什么话。
因此应当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迷了,迷了要没有佛说法,他怎么能明白呢?业障怎么消失呢?又能够依照什么修行呢?佛说法度众生不错的了,你要是没有这个怀疑,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些知见都没有了之后,你就知道了佛是说即无说,那你怎么办?你也是听即无听。这个经的含义就是让我们把二十年前佛说法都有我、人、众生、寿者,把这些个遣除,要不因为佛说法他不能得悟。我们举例来说吧!六祖大师听见人家在念金刚经,他就开了悟了,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假使没人念经,他没听到,他就开不了悟。一开悟,他不执着,他也不去找谁念经,谁念的也不管,能念者,他听闻开悟了,念金刚经那个人并没开悟,也不知道他念金刚经别人开了悟了,他知道吗?他也不知道。这个就是不知者不有执着,没有执着,但是这个不执着可不是解脱的不执着。
但是我们在修行当中,对于这类启发智慧的法,你怎么样用功?因为你听见多了,闻到也多了,理解也多了。咱们现在是在我、人、众生、寿者当中锻炼学习,要增长智慧,想达到,达到就是证得,想证得这种境界,那你就平常的生活当中,遇到任何事情多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不要执着的含义,不要执着,知道一切法乃至于我自己的修行一切行为,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既然不是真实的,我们磕头、礼拜、念经,还赞叹佛的功德,忏悔、发愿,没有这些个你怎么能达到真实呢?所以说藉假修真。有时候我们自己要有知见,有时候又不要有知见,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当你跟人家争执辩论有些什么问题,那你静下来,用我、人、众生、寿者有没有,就是这四相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没有,那你是正确的;若有,你是不正确的。
例如像证道歌当中说,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我们互相之间要不要诤论?诤论是不是就是不对?他说四句偈子,在那个证道歌里头我摘的四句偈子,说我们在辩论当中要不要显现真理?说圆顿教没有人情,有疑,有怀疑不能解决,有疑不决直须诤,这个诤非是山僧诤人我,不是用人我知见来搞斗争的;为什么?修行恐落断常坑。学般若智慧的人,学,没有成,最大的利害关系是什么?断灭见。诸法都空了,什么也不做了,什么也不学了,什么也不修了,这不是断灭知见吗?偏于断见,断见就执到空的一面去了。最大的过患是藉着般若义,佛说的执我度众生无生可度,说须菩提你不要这样想,没有众生可度,那你把这个没有般若智慧来当成烦恼来争执;说佛都这样说了,无生可度,无法可说,我也无法可闻,那该一天睡大觉,那不是堕落了,那就堕落断常坑。执常执断都落坑,都了不了生死。执常的他还能有功德,也不对;执断的,功德相都没有了。所以学习的时候,学般若的特别注意的要有智慧,你做任何事物都要用脑子,再用佛的教导衡量一下这些认知的过程。
佛在跟须菩提说这些话的时候,须菩提他们那些当机众都证得阿罗汉果了,佛说破他们法的知见,他们对法的执着,佛是给他们破除他知见的。如果对我们来说,我们不是当机众,我们是善根众,种善根吧!将来向这方面求。所以学金刚经、学般若门最大的毛病堕于断见,要把这个毛病一定改。常听到学大乘经的,我就是佛了还修什么,不讲因果了,什么都不讲了,没有善恶,没有因果,那都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是说大话,不行,因为你没到这个地位。这是特别注意的,经常听到有人学了金刚经了,拿金刚经话来说,这是不可以的,要有智慧,不然那会跳到崖里头去了。有智慧的人他不会冒险的,例如古来人说“马到悬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平常那马跑到悬崖去,你这时候才勒马叫马不跑了,办不到了,马就跳下去了;那个船开到大江中心去了,你来补船的漏洞,晚了,船到江心补漏迟。你把马放它跑,跑到前头是悬崖,它止不住了。“马到悬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你的修行,断烦恼,你要这样理解了是渐渐渐渐的,不要跳崖,跳崖落到断见坑。说生灭即是不生灭,不生灭即是生灭,没有生灭,那又落于常见了,落于常见坑了。修行的人不断不常。
你要修行哪一法,每一法都有利,有利一定有弊,有进一定有退,你把退想好;就是要有智慧,要有般若智慧,不要做傻的事,意思就是这样含义。因为你听到每一法要知道每一法的因缘,这个金刚经须菩提请问的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心,当你修行的时候,千万注意,既不落断也不落常。同时先认识自己,我们众生最大的过错不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尽做些冒险事,修行也如是。同时我刚才说这两句比喻的话,假使你在修行当中遇到些个灾难,甚至是命难,你怎么样对待?你是佛弟子,依着佛法你怎么对待?正常修行当中无灾无害,像我们在普寿寺大众这个道场,你这样修行有什么灾害!什么事都找不着你,任何的事没你份,你就好好修行,很安稳。但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啊,想入非非,很多道友想打般舟三昧,一个念佛七都住不下来,要打般舟三昧,这是冒进。说我学佛法,修行勇猛精进;说得很好,愿很大,能做得到吗?甚至于什么叫般舟三昧还没搞清楚,怎么样修、修的次第也没搞清楚。
我今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拿般若经来讲,就像现在我们讲这段经文,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经,让我们生极乐世界,劝我们念佛得到念佛三昧,生极乐世界。如果咱们拿这段经文来印证我、人,我是现在修行者,要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佛,这个中间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相续不断,你怎么理解?以金刚经和阿弥陀经,你怎么样来理解,用你的智慧,有矛盾没有?观音菩萨在法华经普门品,法华经咱们刚讲完,普门示现大慈力,经常度众生,观世音菩萨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地藏经,地藏菩萨在地狱化度众生,常在地狱化度众生,有地狱相,有众生受苦难相,有没有?他们都是般若智慧成就的。地藏菩萨跟佛讲,佛赞叹,地藏菩萨痛哭流涕,他还有感情吗?好多大菩萨在闻法,为了众生悲伤流泪,这是情感吗?是大慈大悲吗?这些个都是问号。你要学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对这些个现相你怎么样理解?
本来要想求成道求智慧的,智慧没得到,那又发生了很多的障碍,障碍就是业,就是没有那种般若的智慧判断是非能力,那你修行往往落入邪见坑。我刚才念那个永嘉大师证道歌说圆顿教,听起来是圆满的、超生的、立即成佛的,但是你有这些个智慧的能力没有?第一个具足智慧,这就辨别你生智慧的。若是从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相所不遣,任何的疑没有,有智慧就无疑,有疑的时候就没智慧。那些个大菩萨向佛请问,他是代众生问的,不是他怀疑,他不怀疑。如果大家读地藏经,看见普贤菩萨问地藏菩萨,问他地狱的事,普贤菩萨不知道地狱的事吗?他是让地藏菩萨说,藉此一问,地藏菩萨一说,令一切众生知道了地狱的苦难,避免,不堕地狱。大菩萨的问答,像须菩提这些问答,须菩提不是不知道,须菩提都知道了,须菩提有智慧,为什么?利益后世,就是度末法的众生得到利益。
一切众生皆具足佛性,既然具足佛性,一切众生都是佛,但是他迷了,需要返本还源。具足是一回事,应用又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讲性空缘起就辨别这些事。用世间法说具足,你没有用,没有用等于没有。咱们现在世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谁开的?人民开的,咱们都是人民,咱们都是银行的主人,你到中国人民银行去拿钱,办得到吗?人民警察给人民服务的,人民是主人,警察是佣人。当你没犯法你是主人,当你一做错误事,佣人就干涉主人了。你拿这个例子说,我们本具足佛性,人人都是佛,现在你失掉了、迷了,这个权力没有了。因为你失掉了,失掉了还有吗?我们要把它恢复回来,要学,这样来学金刚经不会有错误的。千万不要拿大菩萨的圣境,因为走路还得一步一步走。咱们说那小孩子,三两岁小孩子他是人,什么都具足的,但是他这个时候还不成长,还没有人的智力,大了才行。咱们刚信佛,信佛的根底没打下,没打基础,没牢固,学般若经,学金刚经,或者学大般若,往往学错误的。空的,都是假的,一开口就空的、都是假的,对不对?对,没错,是都是假的,你假得了吗?你给他两耳光,他马上就跟你打架。你是假的,我打的是假的,我没打你真的,行吗?不行。就像我们人民说我是主人,我这主人到银行去拿钱;拿不到的,办不到。一定把这个道理懂得,完了时候你就懂得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把那个人失掉了,把那本性迷掉了。以下再看迷掉了的情况。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如来说我,或者说如来,或者每个说有我者,这个我不是真我,非有我;但是凡夫认为这个是我。如来也说有我,如来说有我非我。凡夫以为是我,真我,他不是非我,他把这个我当成实在了。所以佛经常用那个例子,说空拳哄小儿,小孩哭,说别哭,我给你个玩具,我给你个吃的,小孩真不哭了,这一撒手什么也没有。佛利益众生说有功德、有福德,这等于哄你,你就修行修行;等你修成了什么也没得,我即非我就这个含义。如来说是随缘,不是真实的,如来说那个我不是我,执我非我;但是凡夫他就当成真实的了。受苦,八苦交煎,有吗?凡夫他是有,他苦就是苦,他解脱不了。经常说痛就是痛,对我们凡夫说痛就是痛;佛说歌利大王割截他身体,他没有痛。前一次跟大家讲你能觉到痛,觉到痛那个它不痛,痛不是觉,觉不是痛。这个义理就知道了佛说的有我非我,没有个我存在,那为什么佛要说我?随你的缘,因为你执着我,佛就跟你说我。干什么?去你那个执着,就这个含义。佛说我不是我,没有我;凡夫就执着是我,我就是我。这是一重义。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是名凡夫。】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凡夫是假名,不是凡夫,是名凡夫,这是随缘义。例如说如来说我、佛说我是清净法身,是自在的、无碍的自性清净,以这个为我。这个我具足什么?常、乐、我、净四清净,这个我是常、乐、我、净我;凡夫那个我是贪、瞋、痴、无明、十恶;都是我,名字同,义理不同。咱们就说人,拿这个来举例说,人,其实笼统的,非常笼统,说哪个人、哪里的人、什么时候的人,过去的人、现在的人、未来的人,黑人、白种人、黄种人、红种人,颜色也不同,你要把这个人分析起来,你写一万子、写十万字也写不完人,还没把人弄清楚。就举这么一个例子吧!这只光人间,还有天上的天人。所以凡夫这个名字就统一了,凡是一切没修成的都叫凡夫,凡是凡夫都认为有我,不论大人小孩。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不会说话的小孩他那贪心表现,你给他什么东西他都拿到;或者刚会说话,我看这个小孩小名叫妞妞,谁动他东西都不行,他说妞妞的、妞妞的,他就知道是妞妞的。你问他什么是妞妞的?他就答覆不了你了。无始时来的业,这就叫凡夫。
有我就有对待,有我就有人,这个人指着他人说的,有我、有人,我相、人相,整个众生相。但是有一点一切众生相是相同的,哪一点呢?贪、瞋、痴。不论黑人也好、白人也好、黄人也好,哪一个皮肤的人、国土的人贪都是一样的,贪瞋痴平等,都一样的,这都叫凡夫。你看每个人都具足无明,都是虚妄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除了修道成就了那是真正的。凡是凡夫都有我(我执),都有人(众生执),我、人、众生,这种含义相续不断,就叫寿者相,这都叫凡夫。无我无人非凡夫,无我也无人。我们的心有生灭的心,就是凡夫心,这就叫凡夫。等你把修行修行的心无生灭,就是降伏你的心了。就是须菩提所问怎么样降伏你的心?无生灭,不生不灭,那就不是凡夫了。如果是悟得般若波罗蜜那就开悟了,开悟了就脱离凡夫了。不悟得般若波罗蜜的都是凡夫,悟得般若波罗蜜的不是凡夫。
例如我们经常这样说,前头有是法平等,什么法?约众生心说,如果一切众生心里头没能没所、无我无人,在这个上头平等了,达到无我就达到究竟了。因为佛无我,佛是无我的,达到究竟无我。因为他达到无我也无人了,所以说他不见得有众生可度,就是前文说的不要见我度众生,没有众生可度。那佛要度众生,所以说有我,这个有我是随缘的。原来是无我而自证的,随缘说有我是随缘的。凡是执着有我都是凡夫,无我相、无人相就是圣人了,因此佛才说无众生可度。佛说无众生可度是真实的,跟须菩提说不要见佛是度众生,佛对众生无生可度。佛说有我是随缘,佛是明明白白无我,谁要执着有我,谁就是凡夫;不执着了,无我,就是圣人。因此这一段佛说凡夫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最后这句话圆融了,随缘吧!空色不二,空是不随缘的,自证分,有形有相的、有我的是随缘义,就是随众生的意思,要能具足这种知见才叫正知正见。什么是正知正见?就佛自己证得的法身,不是有相的,是般若的,般若是空义。
- 梦参法师:为什么众生不能得见诸佛菩萨?
- 梦参法师:学佛的第一个要求--坚信不疑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梦参法师:如何修行禅定?修禅定的方法
- 梦参法师:学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极乐世界吗?
- 梦参法师:怎么样修行?至心精进
- 梦参法师:为什么要求明心见性?
- 梦参法师:到寺庙里千万不要起嫌恨心等嗔念
- 梦参法师:受了三皈五戒后需要注意什么?
- 梦参法师:护持佛法功德无量,人人都能弘扬佛法
- 梦参法师: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的便宜事
- 梦参法师:为什么修道的人障碍重重?
- 梦参法师:为什么依占察忏法来忏悔?因为地藏菩萨会加持
- 梦参法师:怎么离苦得乐?念地藏菩萨圣号
- 梦参法师: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 梦参法师:如何修唯心识观?什么叫真如实观?
- 梦参法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随时地观照自己的念头
- 梦参法师:果报分为几种?四种
- 梦参法师:听闻了佛法需要去修才有用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