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梦参老和尚讲经 佛说阿弥陀经 6-5 上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我们上头讲的是极乐国土,极乐国土是佛的依报,现在讲佛的正报,正报这是佛的功德成就阿弥陀佛。所以佛跟舍利弗说你如何想的,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佛的德号都是他在因地修的,在因地里修行所得的果。现在不止讲极乐世界里的阿弥陀佛,还要讲极乐世界里的众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也就是他们是怎么闻法的、他们是怎么修行的,现在来解释这个。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成就佛果之后,心有心光,身有身光,这个光明是哪来的呢?佛的身心,佛的身光跟心光合而为光明,遍照一切法界,遍照法界就不是只有极乐世界了,也包括我们娑婆世界。如果你念佛,就会感到佛的光明,那你不念佛就没有缘,没有缘佛光明就没有;本来是遍的,在无缘的众生身上就没有了。佛的身光能够照一切的国土、一切的世界,光照的是色相,在极乐世界里,整个的世界都是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的,只是身光是照一切色相的,成了大光明藏;心光也如是照,但是照的不是色相,照的是众生的心。所以为什么你念阿弥陀佛,在你念阿弥陀佛念到能生,阿弥陀佛说就来接引你,那是佛的光,不是佛的身,佛的光把你摄受去了。当你念阿弥陀佛,你的心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受,入佛的知见,当你念得成熟的时候,就心佛不二了。
佛的身是无量身,器世间也都变成佛的身,正觉世间也都变成佛的身,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器世间是无情的国土,有情世间是一切众生,正觉世间是佛菩萨。阿弥陀佛的光称为无量光,无量寿。极乐世界的人民大概凡夫就很少了,一般的都是辟支佛、声闻、菩萨。阿弥陀发愿的时候,凡是生到极乐国土的人(凡夫)都具足光明。这在佛的三十一愿当中说,我的佛国不但国土清净,而且所有生到我国土的众生,每个众生都有光明。所以三世间相同,有情世间一切众生,器世间极乐世界,正觉世间诸佛菩萨,同一无量光明。极乐世界的国土放光明,器世间也光明,有情世间的一切众生,凡是能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众生都有光明,乃至正觉世间的佛、菩萨,这些都是佛的愿力。释迦牟尼佛跟舍利弗说极乐世界众生不止佛是光明无量,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都有光明。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佛及他的人民寿命无量,寿命有好长?无量无边劫,直至成佛。成了佛就没有死亡了,法性无生灭,彼土众生寿命跟佛一样的也是无量寿,只要你能生到哪里去。受命有时候(能享受的受),这是约佛的法身说的,约佛的法身,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约法身说的,因为生到那个世界的众生跟真如、跟法界不相隔离的这样的受,寿命的寿就是享受的受。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以智慧为体,智慧就是光明,你能够感生到极乐世界就享受到佛的愿力。我们的化身(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化身)是随业而受身的,也是感受的意思,随你所做的业感外面缘的促成,但是你的本体还是法身为本体。什么相?是智慧德相,就像生到极乐世界去跟佛相同的以法身为体,所以一切相都是智慧相。化身(用)叫应用,在极乐世界众生应用的时候都是培养福德、培养智慧。生到极乐世界去寿命无量,没有死亡,直至成佛。
这是单举光明。佛的寿命及其人民平等平等,佛的寿命是无量寿,一切众生都是无量寿,没有时间,因此阿弥陀佛叫的名字就是无量寿、无量光,光明为体。不止佛如是,他的国土的人民都如是。所以发愿生极乐世界,生去了虽然没成佛,那就直至成佛,有了保证了。从凡夫直至成佛,中间不间断的,没有还有死亡,死了再生,生了再死,跟娑婆世界完全不一样。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先说佛,佛成就佛果之后到现在有好长时间了呢?佛对舍利弗说,阿弥陀佛成就佛果已来,到现在已经经过十个劫了。这个十个劫的数字,咱们经常讲什么算一劫?人的寿命没有时分说的,劫是时间性,印度话叫劫波,中国话劫波就翻译成没有时间的性体的,梵语劫波,此云时间,时间就是时间的长,譬如阿僧祇,短叫刹那。在娑婆世界这样说,在极乐世界就不是这样说了。这个是按娑婆世界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成佛在娑婆世界算已经有十劫了,就是这个时分就有十个劫这么长。一个劫就好多呢?这个时分算起来,就是以咱们娑婆世界的算,人的寿命从十岁开始,过一百年增一岁、过一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再过一百年减一岁,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算一个时分,这个时分就叫劫,劫就是时分,这个时分。这个十劫就经过十番的增减,就是阿弥陀佛成佛已来,如果拿娑婆世界的时间来算,时分来算,就有十个劫了,这时间很长了。不像我们释迦牟尼佛八十岁,一个劫也没有,半个劫也没有,千分之一也没有,这个人间的百岁是很短很短的,那跟极乐世界是不能对比的。说佛成佛已来,阿弥陀佛成佛已来已经有十劫了。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用算数来算是没有数字可以解说的。好多阿罗汉?不是算数所能知道的,也不是数字所能算出的。罗汉如是,菩萨也如是,都是没有数字的,就拿无量无边来说吧!这个地方说声闻都是大阿罗汉,不像娑婆世界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没有,都是阿罗汉,而这些阿罗汉都是发大菩提心的,转化了;没有发菩提心的人,乃至阿罗汉,是不会到极乐世界去的。因为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说阿罗汉有两种,一种定性声闻,说定了,他不再上进了,就是到阿罗汉为止;还有不定性的声闻,转小向大,发了大菩提心了。在极乐世界里没有定性声闻,全是发大心的;定性就是没有回向心,不回小向大;极乐世界的阿罗汉全是回小向大,都是发大菩提心的阿罗汉,那就是菩萨了。有好多?用算数是算不出来的,不是算数所能知道的,没有量。声闻如是,菩萨也如是,就是那些大菩萨发了菩提心利益众生的有好多呢?无数。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所以极乐世界的殊胜,依报是那个样子,前头讲过了,依报种种庄严;正报,全是菩萨,可以概括地说全是菩萨。阿弥陀佛的弟子是没有不发心的,咱们知道依报庄严,正报也庄严。娑婆世界依报不庄严,国土危脆,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叫五浊恶世,依正二报都不庄严,极乐世界是依正二报都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那个世界的众生都是一生成就。佛又跟舍利弗说极乐国土的众生皆是阿鞞跋致,一生成就。阿鞞跋致就翻一生成就,都是一生补处,他不用再换身心了,一生直至成佛,都是直至成佛。“多有一生补处”,在极乐界里头补处的菩萨有(就是等觉菩萨)很多很多,没说数字,“其数甚多”,像弥勒菩萨那一类的菩萨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这是怎么来说呢?就是无量无边阿僧祇。阿僧祇本来就没数字的,无量数,又把阿僧祇说了个无量无边,都是佛。生到极乐国去你可以这样看,都是佛,阿罗汉也是佛,菩萨也是佛,多数是一生补处,都进入了直至等觉位。重复地说,生到极乐国土那一切众生,不止咱们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咱们看那六方佛的世界,乃至十方世界,那些众生求生极乐世界的很多,十方世界众生都想生到极乐世界去。
我们中国对于生极乐世界有一部分重视,但不是全都重视的,不是全部的,例如我们寺庙里头就有念佛堂,还有禅堂。在我们普寿寺里头,有净戒堂、有华严部,还有戒研部,还有净土部,好多个部分,净土部是极乐世界的,其他的部就不是了,是不一样的。极乐国土可没有其他的,纯一的得往生的。在我们中国净土以前不怎么样重视,有很多人很轻视净土部的,例如说那些老太婆老太太,没有知识的,“唉呀!你念句阿弥陀佛就好了”,不是很尊重的。在我们中国最盛行的是禅宗,他不要到极乐世界去,在这个世界就成佛了。禅堂叫选佛场,禅门一炷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什么都不求,就求自己,他自己求自己,直至成佛。但是又参禅又念佛,咱们过去的祖师永明延寿大师,他是又参禅又念佛。他说没有禅,不修禅,专修净土念佛求往生,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都去得到,没有走错路的。一万个人念佛求往生,一万个人都能修,只要你念佛修绝对能生。但是可要一心,提倡的是一心念佛。如果你一边打妄想,一边又做罪,口里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心里想的是娑婆世界事,那怎么生?那就生不到了。为什么?你念这个造的业,业所牵,不是单一的,你还是生不到的。光知道好,是知道好而去不到。
人人都想长寿,你想长寿的意思就是留恋,留恋这个世界;但求生极乐世界的那个长寿就对了。所以要想求生极乐世界有两件事必须得做到,一个信,信极乐世界实实在在的有。很多人不信,十万亿佛土那个地方有个极乐世界,没有这个信心。你没有信心怎么能生呢?生不了。有信心了,还得发愿你想生。因为这是佛说的无上法门,只要能生就能成佛,很简单,很浅显,不是很深奥的。唯有念佛法门又方便,但是有一样,得把这个世界上的业障消了。说我这业障消不了,能带业往生么?可以啊!方便善巧,带着我这世界的业还没消完,过去世的做得很多的业并没有消尽,带着这个业到极乐世界里消去吧!就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了。能带得动、带不动,在这就有个问题了。带业往生,你带得动、带不动?你一边的想带业往生,一边还在不断地造新业,旧的业可以带,新造的业是带不成的,所以就不能生到极乐世界。一边念着佛想生极乐世界,一边还在造业,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想着娑婆世界的财富、男女关系、怨亲债主,放不下的事可多了,你这样能生吗?我想咱们都知道是不能生的。过去的业现在没消完可以带,但你现在还造的新业,新业就不能带了,带不动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在生极乐世界时,往生录上那故事就太多了,要讲起生极乐世界的故事太多了。在古时候有一个屠宰业,专门杀害众生的,杀猪、杀羊、杀畜生造杀业的,他以杀生为职业,现在也是,那这个罪恶就大了。在他临命终的时候地狱相现了,病重的时候迷迷糊糊的看见地狱相,他吓坏了,等他明白过来时,就叫他的家属去请人,请僧人来给他忏悔,他向这些僧人求救。僧人就告诉他说:我哪有力量来救你,你要得救的话,你只有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你恳切的念,阿弥陀佛能救你。因为这个屠宰人他看见地狱吓得不得了,他拼命的念阿弥陀佛,畏苦,畏惧地狱苦而念阿弥陀佛。这真诚的念、恳切的念,这时候没有造新业了,也不可能造新业了,十念,念十声,佛来接他了。
这里有人解释的有所不同,说这叫带业往生,算不算他过去的因果呀?他不在一生,无量生所做的因果,这业是带动了。他现在生虽然做屠宰业,他过去无量生中,他种的善根也是很深厚的,光看他眼前是不行的,还得算算他的老帐,老帐就是过去的业,无量劫他的业都是要算的,这就是过去的善根很深厚,不然是不会的,得这样来理解。要一生造的业,你很容易带动,你当生就忏悔了。像我们很多道友磕头、拜忏,你天天上早晚殿,或者单拜占察忏,你今生造的业已经停止了。为什么?你现在做净业了就停止了,所以今生的业就不算了,那你无量劫的业,你忏尽了没有?忏尽了就能生,没忏尽还是生不到的。还有一个问题,这人很恶的,这人造了很多的业,他能有信心吗?到临命终能相信阿弥陀佛来接引吗?那个信是生不起来的。所以这要从好多方面来解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