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关乎佛教根本 不止免费那点事
去门票与求生存,这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概念被一并拈出,其原因何在?
今年两会期间,习主席讲话指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语给了佛教界一个明确的信息,佛教界可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参与主流价值的共建,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那么,佛教该如何参与,以何种身份参与呢?
当务之急,破邪显正,恢复佛教“阴助国政、显淑民心”的正面教化功能,是积极参与的方式;而去门票化、去文物化、去旅游化、去娱乐化,还原寺院的神圣性,恢复僧团的庄严性,这才是佛教合理的身份。
从2013到2014,大陆佛教界不少四众弟子,从一贯的“与世无争不计较”,跨入了“如理分明守法治”的清楚自觉状态。法海事件、兴教寺事件、瑞云寺事件、鸡足山关山门事件、惠州交警辱佛事件、士力架广告辱佛事件、毕福剑央视辱佛等一系列事件,使“挟佛敛财、庙产兴商、夺寺驱僧、戏谑佛教、消费佛教”等关键词高频进入大数据时代,令“辱佛无需付出代价,软土深掘肆无忌惮”的流俗不再继续泛滥,让公众意识到——侵犯佛教权益而无需付出代价的时代,已然结束。
当前,“去门票化、去文物化、去旅游化、去娱乐化”话题正被激烈讨论。人们在说,对佛教文化遗产用“开发”这种词汇太野蛮;人们在问,为什么社会被贫穷毁坏了一次,结果还要被富裕再毁坏一次?为什么要拿佛教作世俗的点缀,身价的陪衬,利益的引爆点和身份的垫脚石?谑佛者眼里的佛教何以如此之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贱卖佛教者为什么不去贱卖其自家祖先?
以上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佛教教义被裹挟以非正确方式参与公共事务;佛教僧团被裹挟以非法律主体身份参与价值共建。
以卖门票为例,佛教圣地被全国性地进行门票开发,神圣扫地,买卖关系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佛教形象。僧众始终无力制止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宗教场所法律主体界定的模糊。
《宗教事务条例》三十三条规定,“……拆迁人应当与该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协商,并征求有关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这里的“该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对于宗教场所法律主体界定的模糊,成为操作过程中诱发争议、庙产兴商意图乘虚而入的法律漏洞。可见,只要寺院房产未落实、僧人不是寺庙主人、僧团不具法人地位,寺院合法权益便得不到依法切实保护。“被门票、被旅游、被文物、被娱乐”等现象,即便有十部委联合发文,事实上也仍难禁止。中佛协刀述仁副会长说:“佛教寺庙是社会所有,你说社会所有就是国家所有,庙产你都不是主人了,法人代表怎么来”?
眼下,宗教场所法律主体界定的模糊与现代寺院在公共事务中应承担的责任,存在着极大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佛教的生存与发展。而门票,成为这一矛盾的聚焦点。
门票,也许是社会大众对佛教最直接的第一印象。它将僧人与社会直接变成了买卖关系,这意味着“让宗教师等同于商人”,门票改变了佛教在世人眼中的身份。在信息化时代,“门票”一夜之间就有可能成为所有僧团共同的标签,势必因解决一时困难而引发群体的生存危机。以“身份异化或改变”为代价来求生存,必使三宝离席混俗,僧人已不再是宗教师,而是生意人。只怕越求越难生存,这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
僧团是佛教的代表,如果大众眼中的僧团真的发生了“身份改变”,这一改变将是“致命的”。
而更致命的是,因为庙产权益与法律主体的不明晰,使这一“改变”不可改变。僧团不是寺庙主人,卖不卖票上不上市僧团说了不算,一切都被圈寺敛财者代言,佛教各类权益受侵害时僧人没有诉讼权。卖门票的行为,将使僧团落下一个贪财谋利的骂名,并沦为挟佛敛财者的蹭脚布。被动中,佛教将用身家荣誉为贪婪者的恶行埋单。
门票有两种,地方旅游商卖的,和寺院卖的。虽然早期寺院门票是因宗教政策恢复以后部分寺院维持自养的无奈之举,而现在则多半变成了旅商门票的陪衬。旅商门票的售票关卡紧随寺院而来——寺院在山里则票卡设在进山口,寺院在平原则票卡挡住寺院门,寺院在市区则票卡设在第一道门。寺院自身五角、一元的门票与他们相比虽然“有若无”,但对心虚者而言,这个陪衬不可无。
就把守在寺外的多数“操杆族”而言,最大的诱惑,无非是一杆之下每天创收的“活钱”,一个不太规范的收费点收到的门票钱,是完全可以在几位负责人之间消化掉的。僧团的抗议无法抵挡这种现实利益的诱惑,虽然大寺院门外的收费卡也因强售僧人及居士回寺门票,频繁被抗议的四众弟子推翻,但修复的速度总是更快。
“如果有关部门许可,我们寺院宁愿不收取一分钱门票”,这位法师的话语,是多么无奈的写照。
根治门票的问题,其症结显然在庙产法人的法律主体不清问题上。否则,寺庙僧团若是主人,他们决定不让卖,谁也无权强卖。
在庙产法人主体尚不明了的情况下,免门票的举措,看来只能先从寺院这边单方面开始。为了争取长久的生存与发展,佛教界应单方面放弃寺院这边的小额门票,并宣布永久免除。
这似乎是一件治标的事,但佛教必须昭示立场,如果能够治标,必然也就治好本了,况且,教内免门票至少是佛教可以做到的。正如王岐山书记所说,“虽要标本兼治,但不妨从治标开始”,他还说,“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反者道之动,虽然卖佛教门票的大多并不是寺院,但佛教应当统一决心,放弃门票,主动昭示立场。佛教界需要确认一个基本道理——坚决不去充当挟佛敛财者的垫脚石。否则,未来堪忧。
没有壮士断腕之志,怎么可能扭转局面?
台湾佛教渐从“人间佛教”转为“公民佛教”(台湾慈济大学林安梧教授),他们将一个重要的概念带入大众视野: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此概念显示了当代社会某些不容忽视的特质。这一概念强调,宗教生存的余地,将有一大部分取决于这个宗教能否合乎身份地为社会主流价值做出贡献,脱离这个主流价值的宗教将缺少生存空间。
与挟佛敛财者共舞,非但不是对社会的良性贡献,甚至是贻害无穷;不要让门票总伴随在佛教左右,积极主动地给予大众宗教关怀,才是对社会主流价值最大的贡献。
去门票,求生存!这是佛教自身与社会主流价值共同的需要。
今年两会上,心澄法师递交了寺院免门票的提案;湛如法师提交了“儒释道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课程”的提案;而永信法师,则提交了“修改文物法第二十三条,将佛道教寺观场所归还给佛道教界”的议案,佛教正稳步走出围墙困境,走向社会主流价值领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圣辉大和尚说:“时代需要我们佛教界有所作为,我们佛教界也一定能够有所作为!”相信,去门票化,不仅只是佛门中的一个梦想,它必将成为现实!
祈祷!为佛教的生存,为佛教的明天!
- 明海法师:要不忘初心,善于观察因缘、随顺因缘
- 明贤法师:从古到今僧服都未曾改变 为什么说僧服是无价宝?
- 明贤法师:修行人对人生的三点理解 进入禅修境界的重要常识
- 明贤法师:玄奘大师扬威异域立论高明一字不易
- 明贤法师:勿在背地说人坏话!
- 明贤法师:舍命为争取宗教信仰的弥光老和尚
- 明贤法师:嗔恨堕入恶趣忍辱功德殊胜
- 明贤法师:走偏的人间佛教:“人成即佛成”讹误半世纪
- 明贤法师:禅修要放弃一切成见
- 明贤法师:企业家为什么热衷学佛
- 明贤法师:如果人人出家会怎么样
- 明贤法师:佛教的世界观
- 明贤法师:尼泊尔的中华寺
- 明贤法师: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
- 明贤法师:佛身如金,清净无漏
- 明贤法师:千年那烂陀兴衰
- 明贤法师:佛说五个“不”连贯起来的修行路
- 明贤法师:为山僧明空上人纪行
- 明贤法师:喂鹰救鸽舍身饲虎 佛陀前世度生无数
- 明贤法师:问提“天下皆知”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