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
[原文]
慈心不杀
卵胎湿化,飞走虫鱼,皆未来诸佛之流,或过去多生父母。
至于顒顒怖死、汲汲贪生,避苦而乐其身,此情一等;求安而养其命,斯理万均。
何乃声哀哀而牵上刀砧,眼盻盻而驱就死地?或张罗亘野,布网连山。火逐岭以高低,烟随处而疏密。疾电之鹰争举,追风之马竞前。猿睹箭以魂飞,雁看弓而胆落。解头陷脑之酸难抵,洞胸彻骨之痛奚禁?
况斯等,共禀五行,俱含四象,同沾佛性,共有神明。何乃陈此肉山,树兹炮烙,充其口腹,美彼心肝?
殊不知,断其命者,是出佛身之血;食其肉者,宁非父母之身?造杀害之深尤,断慈悲之种性;生前福寿,暗里消磨;死后沉沦,刀山剑树;还作鸡猪鱼兔,次第填偿;至此宰割烹炮,因果相似。
谛观食肉,可谓寒心。纵售易于屠门,亦难逃于重罪。
菩萨宁当破骨,终不食噉众生。是以白兔焚身,而仙人不顾也。草尚不拔,肉岂容尝?远彼庖厨,有闻声不忍之训;养他出卖,同口杀心食之尤。
大圣垂慈,所以制戒,永断杀生;其德大也。修净土人,故当持守。可谓,“不贪香饵味,始是碧潭龙。”
[消文]
慈心不杀
无论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还是飞禽走兽昆虫水族,都在未来诸佛的行列,有的还是你我过去的多生父母。
至于对个个怕死、人人贪生,趋吉避凶,希望身心安乐的情感需要而言,大家都是没有差别的;并且,追求平安,滋养身命的生存道理,大家也是平等的。
因此,为什么可以在哀痛凄厉的惨叫声中被牵上砧板,魂飞魄散地等待着利刃穿喉?为什么可以怀着无助恐怖的眼神被驱赶着迈向死亡之路?有时候,人们漫天遍野地支起罗网,四处上下点起驱赶野兽的大火,烈焰与浓烟疏密杂乱。快如疾电鹰隼从头上飞扑而下,追风的健马四面驰骋。猴子看到穿出的利箭就魂飞魄散,大雁看到张开的弯弓就心惊胆寒。断头陷脑的辛酸如何去忍受啊,穿胸碎骨的痛苦又如何去承受?
更何况,这些生命和你我人等,共同禀受五行,一样具足四象,同样具有佛性,同样耳聪目明。为什么竟会造此尸山,立此炮烙,把它们的心肝视作美味,来添充我们的肚子呢?
大家难道不知道,夺取它们的生命,如同出佛身之血;嚼食它们的身体,何异于父母之身?我们造下杀身夺命的大业的同时,也在断送我们慈悲的种性啊;生前的福报寿命,就这样暗中折损掉了;死后的堕落恶道,也是在走向刀山剑树啊;因果循环,报报相还,投胎化为鸡猪鱼兔之时,还要一一偿还杀业;到那时,或宰或割或煮或腌,因果没有什么不同。
仔细观察,认真参悟之后,反观吃肉,可谓寒心啊!纵然只是从屠门买来食用,也难逃于重罪啊!
菩萨宁愿自己粉身碎骨,也不会食啖众生之肉。所以才有“白兔焚身、仙人不顾”的先例。比丘律中,青草尚且不忍拔割,众生之肉又怎么能够品尝呢?远离庖厨,夫子有不忍闻其声的教导;畜养牲禽出卖,与劝杀想杀的罪过是一样的。
如来大圣垂示慈训,因此上制定杀生之戒,永断杀业;戒杀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修净土之人,理当坚持遵守。可谓:“不贪香饵味,始是碧潭龙。”
- 上一篇:《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九
- 下一篇:《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