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把玩禅诗又一人
把玩禅诗又一人
昨天接待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徐居士,他还是个未毕业的学生,他是通过北大禅学社的陈老社长介绍来的。徐居士是云南人,这次路过武汉,顺道来祖庭拜访。他给自己最深刻的印象是,禅诗写得特别好,真的是把玩禅诗的人,以至于把他自己的专业都给掩盖了。
在来之前,他就给自己发来短信:“十载客京华,疏窗满落花。隐归山野地,寻迹故人家。指上清香透,诗中岁月嗟。小炉围一品,煮罢话禅茶。”如此漂亮、清雅的句子,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学理工科的大小伙子笔端。更加可贵的是,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自己也给他胡诌了几句,表示欢迎。并且询问路程如何,他可能已经到了武汉,所以又给自己发来:“已是山中岁月新,江城雪尽便成春,未妨禅意添诗意,结作禅缘即妙因。”虽然还没有见面,自己好像对他已经十分的熟悉,盼望着相见的一刻。
中午为了等他们,没有去过堂。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后,我们商量参观的行程。最后决定中午不休息,直接先去老祖寺,然后再去五祖寺参观。自己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向导,同时接受他的新诗:“一弃尘间事,来从世外游,禅门尤可觅,风月不堪留,古寺添新客,高僧话旧由,山中日月久,不觉几春秋。”
路上自然不会寂寞,我们可以说是海聊。从禅、茶、鬼道……聊到微电子、激光、计算机……在聊天的过程中,才发现他和自己一样是个工匠,不过他的文学功底自己实在是不敢攀比。与他同来的人也说,他们清华学文科专业的人,也不如他写作来得迅速,这让自己大跌眼镜。
一下午我们的声音就没有断过,自己凭着这几年记忆,背了不少祖师的经偈,应酬着他的出口成章与信手拈来。比如:“晚听灵僧偈,钟声入暮遥。祖庭遗旧训,古镇隐渔樵。禅院风清淡,空山夜寂寥。青灯长伴处,雪月漫相聊。”当然自己不会放过谈空说响的机会,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祖师公案。
他最感兴趣的是四祖的公案。这个时候,自己才发现有关四祖的公案实在太少。四祖寺在太平天国的时候被毁坏得很彻底,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字资料了,唯一剩下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还是从敦煌发现的。其他其他的资料只能从《大藏经》里面,零星半点地体现出来。
所以,自己只能给他讲四祖大师与牛头法融禅师的公案,还有五祖前身栽松道人的转身公案。毕竟在黄梅这个出了三位祖师的地盘上,即使自己口笨手拙也能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求法人。
* 延伸阅读【牛头法融】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