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捌 大地无寸尘 参禅须是大丈夫
参禅须是大丈夫
要想参禅悟道,必须要有大丈夫的气概。所以古人说,此一件事非将相所能为,唯有大丈夫不顾性命,勇往直前才能有份。因为我们平时向外寻求习惯了,一但遇到事情马上想到的是改变外在的环境,从不想改变自己。而参禅正好相反,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去参寻。
所以带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能够在战场上纵横自在。但是在禅堂*里面就不见得能够战胜自己。自己平时也常常说,修行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要与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要把自己的坏习惯去掉。所以自己永远要以“失败”为告终,这样才能算“得胜”。
做个比喻,在俗世间,我们平时要是跟谁过不去,恨透了他,就说:“我找人修理你一顿。”在我们出世间,我们要对自己的坏习惯过不去,恨透了它,所以说:“我要把自己修理一顿。”“把自己修理一顿。”如此做来,自己岂不是很难受?当然过程会很痛苦、很难受,但是,结果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
所以参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非大丈夫所不能为。下面我们还是来看看圆悟克勤禅师有关这方面的开示。
师云:欲得亲切,第一莫将来,将来不相似。向尔道,壁立万仞。依前却来,撞墙撞壁,有什么近傍处。虽然如是,已是落草了也。不免将错就错,于第二头说葛藤去也。还知么?直下如当门按一口剑相似,凛凛威风。才跨门来,谁敢近傍?若近着则丧身失命,若望涯而退,不是大丈夫汉。须是不顾死生,从他手中夺去始得。所以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须是当前不顾性命。若夺剑在自己手中,任是佛来也不放过。直饶恁么,已是第二头也。不见资福道,尔隔江见资福刹竿。便回去,脚跟下好与三十棒。睦州才见僧来便云,见成公案。随后云,放尔三十棒,似此等有什么近傍处?然子细推穷来,不妨剿绝。免他说玄说妙说理说事,说向上向下秽污心田。
须知人人分上有一段事,辉腾今古,迥绝见知,净裸裸赤洒洒。先没许多般,只为尔诸人从无始时来妄想浓厚,背却自己只从他觅。若能回光返照,无第二人,终不随他起灭。若一处得脱,则千处百处一时透脱,莫只向人舌头听他处分。聊闻举着剔起便行,已是三千里外没交涉。若得个中受用,便乃毛羽相似。作他屋里人,虽有恁么人,也须向山僧手里饮气吞声始得。直须按下云头,将自己平生所知所解,掇在善知识面前。若是则与尔证据,不是则与尔刬除。
岂不见药山参石头时,置个问端,云:三乘十二分教某粗知,诚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某甲实未明了,乞师指示。石头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山不契,直至江西马大师处,又如前问。马师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教伊不扬眉瞬目。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是,有时教伊扬眉瞬目不是。药山于是有省。马云:尔见什么道理?山云:我在石头时,如蚊子上铁牛相似,今时众中兄弟便道。石头一向壁立万仞,所以他不会。马祖放开一线,他乃悟去。殊不知,石头恁么道,已是漏逗了也。马祖道处,这一着尤更毒害。因什么药山得悟去?且道:因什么如此?到此须是生铁铸就底汉始得。所以云:此事不在语言上,不在文字上。看他置个问头,问石头了。及至马祖处,亦如是问。此人是个铁石身心,如今若有如是心底人,何忧不彻?尔若只觅言觅句觅玄觅妙,何时得了!千人万人各说不同,尔用那个句则是?若见道了,更用言句作么?若不用言句,尔作么生见?到这里,参须实参,悟须实悟,令教透顶透底亘古亘今。打开自己库藏,运出自己家财拯济,莫只向外边寻觅。尔若拶得一路透去,便与尔同参。尔若只守个昭昭灵灵,下咄下喝扬眉瞬目,不如这个更是大病。所以云,此事隐在四大六根里,六根四大只是个闲家具。故云:生如着衫,死如脱裤。六根四大,只是个衫裤。且道:着底是什么人?且道:是谁着。乃喝云:莫便是这个么?复云:错了也。所以古人云,身心一如,身外无余。尽乾坤大地,只是个本来心。尽山河大地,只是个一末撒子也不要。既不要,且道:向什么处安身立命?到此须是有生机一路始得,若不如是,尔若道佛则着佛,尔若道祖则着祖。直须红炉一点雪相似始得。且去巾单下,放教如寒灰死火,世法佛法都不用思量。莫怕他落空,莫怕如土木瓦石。尔若怕落空,只如忧落空底心,是什么?何曾落空来。若是果歇得,到真实休歇之处,佛祖也不立,千圣万圣法门一时透了,岂不径截也。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