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文摘42
《与祖师同行》文摘42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一讲到开悟的时候,常常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来形容。不管是净宗还是禅宗,这个词的使用率之高,真的是无过其右者。但是这句话的来源在哪里?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典故?这几天看书才知道,原来是出自玄奘大师,而且是他在印度的时候讲的一句话。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唯识学派认为,菩萨入见道位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不分能证、所证。当时,西天竺有一外道曾就此观点,诘难比丘僧团:“既不分能证、所证,却以何为证?”当时因为没有人能应对此诘难,故比丘僧团遭到了外道的羞辱和贬损。
因为僧团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外道不让寺院鸣钟击鼓,比丘们被勒令反披袈裟。后来玄奘大师来到天竺,有力地回应了外道的这一诘难,解决了这一理论上的疑团。玄奘大师的回答是:“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玄奘大师击败了外道的问难,因此僧团的形象很快得到了恢复。
这个回答真的是太传神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后来被历代各宗祖师们反复引用,尤其是禅宗的祖师所引用的最多。现列举几例。
杭州永明寿禅师*《戒无证悟人勿轻净土》文中说:
设问曰:但见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系念彼佛求生他方?答曰:真修行人应自审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存龟鉴,以破多惑。诸仁者!当观自己行解,见性悟道,受如来记绍祖师,能如马鸣龙树否?得无碍辩才,证法华三昧,能知天台智者否?宗说皆通,行解兼修,能如忠国师否?此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劝往生。盖是自利利他,岂肯误人自误?况大雄赞叹,金口丁宁,希从昔贤恭禀佛敕,定不谬误也。如往生传所载,古今高士事迹,显著非一,宜勤观览以自照知。又当自度:临命终时,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自无始来,恶业重障,定不现前否?此一报身,定脱轮回否?三涂恶道,异类中行,出没自由,定无苦恼否?天上人间,十方世界,随意寄托,定无滞碍否?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其未也,莫以一时贡高,却致永劫沉沦,自失善利,将复尤谁?呜呼哀哉!何嗟及矣!
右赜禅师语,见《禅师劝化集》中,智者大师及寿禅师语,见宋朝王敏仲侍郎《直指净土决疑集》中。
侍郎名古,在搢绅间,为神仙所知。钟离真人尝与诗云:“风灯泡沫两相悲,未肯遗荣自保持。颔下藏珠当猛取,身中有道更求谁。才高雅称神仙骨,智照灵如大宝龟。一半青山无卖处,约君携手话希夷。”由此观之,可见侍郎为非凡,且益知西方净土所宜归心也。
《六祖坛经》记载:
慧明云:“某甲虽在黄梅剃发,实不得宗乘面目。今蒙行者指授,也有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今向后,行者即是慧明师,今便改名,号为道明。”行者便云:“汝若如是,我亦如是,与汝同在黄梅不异,自当护持。”道明云:“行者好与速向岭南,在后大有僧来趁行者。”道明又问:“宜往何处?”行者云:“遇蒙则住,逢袁即止。”
佛眼禅师说:
先师到白云,一日上法堂便大悟:“如来有密语,迦叶不覆藏”,果然,果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诚哉是言也!乃有投机颂云:“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道谦禅师说:体道之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下承担便是。一旦疑神疑鬼,就会当面错过。吃茶和洗钵是人人都会的事,只要你能吃茶洗钵,你就能悟道、体道。赵州和尚当年让行脚僧“吃茶去”、“洗钵去”,其用意亦不过如此。关键是要晓得回头转脑。
- 上一篇:《与祖师同行》文摘39
- 下一篇:《与祖师同行》文摘4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