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己开刀,禅修是一场冷酷的心灵的实验
向自己开刀,禅修是一场冷酷的心灵的实验
——2009年9月11日上午在甘涧禅修中心IT经理人禅修营,明奘法师开示
奘师:
相信这句话对大家都很熟悉:宗教就是麻醉人的鸦片,宗教也是一般人,心灵穷苦的人的叹息。可是我推广禅修,发现跟这两种都不大相关。所以后来发现,禅修只有他真正喜欢的才行,你只是盲目推广都没什么用。只有他真正喜欢了,才愿意来实践。因为这场实践太过残酷也太过冷静,它拒绝一切麻醉也拒绝一切的包装,它只需要像理性的外科手术医师一样的拿了一把刀,这把刀很尖,刺向哪里去呢?刺向自己的内心去。没有谁帮你,没有谁来搀扶你,也没有谁在手术后帮你包扎,都要自己清理自己。所以,手术是一把向内看的刀,切割的对象就是我们的身体、心灵。所以,一切叫做内观。向内观,向内观。
你说活着很压力。那我问你,压力是环境给你的?家庭给你的?你的事业给你的?还是……?最后,你会发现,环境给你,哪怕泰山压顶,你拒绝它也压不到你。你说家庭给你的?你要是拒绝,也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回到你的内心中来。所以,禅修是这么冷酷,一般人受不了。没有那种很迷醉又很梦幻,很唯美的那种感觉。禅修就是彻底的向内来看自己。因此,释迦牟尼佛何其冤也。他冤在哪里?本来他是一个超级冷酷又超级内省的一个手术医师,向自己开了刀,然后把自己开刀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公之于众。但是他没有被当成医生,没有被当成一个精神领袖,却被当成一个神圣的、可以予取予求的一个向他祷告的神灵。真是冤死了!特别的冤。
所以上来先给大家一棒子,不要以为禅修有多么美妙多么浪漫。禅修一点不美妙一点不浪漫,禅修很痛苦。相信三十分钟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痛苦。首先是来自于你身体的知觉方面的,你不习惯于这样一种姿式。脊柱要直,但是要放松的直,不要硬挺。硬挺的直你一会儿就僵了酸了。很放松,你可以体会你二十四个骨节一节一节的放松。慢慢的你掌握这个,让自己最大程度的放松。腿是盘着的。也是刚一开始很浪漫很好玩儿。过一会儿,一点都不好玩儿。不是酸就是痛,不是麻就是胀,还有冷还有热,总归那些感觉,你会在内心里边由生理的觉知引发到对心理的一个反问,困惑:我真的犯傻吗?我干嘛自己把自己交在这么一个地方,让自己来活活的受阳罪?……你会有很多的问题,让你不想再坐下去。
由生理的觉知、不舒服,然后向心里的那种不愉悦产生。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一个人,你会觉得哭一场笑一场无所谓。但是你突然的睁开眼睛,看看前边的人坐得像尊佛,后边的人坐得像尊佛,左边的人右边的人都坐得像尊佛,只有我自己……那种沮丧:我在事业上那么成功,社会上地位那么好,可是在这里我却如坐针毡。那种沮丧在心上会非常涌动,像波涛一样涌动。但是你又再一次看看身边的人都坐得这么好,更加不甘心做一个失败者。所以,一定要再去深入地痛苦地跟内心的这种困惑,跟生理的酸麻冷热胀痛痒作斗争。结果,越斗争越煎熬,越煎熬越斗争,整个一场这一小时的禅坐,没有得到什么乐趣,相反,你觉得自由就来自于自我折磨之后的解放。因为腿子盘起来眼睛闭起来,手机关掉,拒绝一切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层面向外的认知。眼睛不再看,耳朵不再听,鼻子自由的呼吸不去特意找好的、喜欢的味道,舌头已经关闭了。身体,生理的觉知在进行。但是心灵,尽管我们说不要去。这个时候,因为你的眼耳鼻舌身五个东西已经关闭了,只剩下一个心灵。心灵不甘平淡,不甘寂寞,也不甘无所事事,然后开始坐在这里。如果准许我去吃红烧肉,我会去慕田峪吃。如果准许我干什么,我会去干什么。开始去幻想没有发生的。过了一会儿发现,总想着吃,总想着玩,总想着没有发生的,并不好玩儿!开始想,昨天应该把广州那个客户交代一下,但是我怎么忘了?能不能现在打开手机呢?可惜手机被没收了。昨天不应该跟儿子吵架,不应该跟妈妈怎么样怎么样,又开始回到过去的回忆中……。在禅修的状态下,佛教专门给这有一个词汇:掉举。掉,掉入深渊,掉入情绪,掉入痛苦的回忆之中,叫掉。这是心灵的一个运转模式。另外一个,举。还没有发生的,你把它抬起来。没有发生,你抬起来,尽管你手托虚空一分钟二分钟,不觉得劳累。举上五分钟,你会觉得怎么样?没有举的物,就是举的姿势,一定让你不堪忍受。何况你还要举一个没有发生的事件搁在这里,也会累。然后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回忆掉下去不好玩,想将来不好玩,那干嘛呢?眼前正在发生的。
禅修的方法和技巧很多。无论是佛教有,婆罗门教有,印度教有,中国的道家也有,乃至西方的宗教中的祷告也是有,也算是禅修的一种。但是佛家的禅修呢,相对来说,更加系统化,更加符合现代科学这种阶梯的教学方式,叫九次第定,九个次第的禅定。所以,入门有很多。但是,这个九次第定是个非常严谨的课程手术。从第一步,饮食不能过多。七分饱六分饱、乃至五分饱四分饱三分饱,甚至是不吃,慢慢的。但是不要吃八分饱,八分以上你是坐不住的。一,(胃部)堵住了。你至少拿出一个小时跟这里的壅堵作对抗。然后呢,因为这里壅堵,往这儿一坐,这个姿势容易让你犯瞌睡。所以,第二个睡眠。睡眠要充足。这种充足不是跟长短挂钩,是跟你的认知观念挂钩。有时你睡一个小时,精力旺盛,够了。有时候你睡十个小时,觉得精力还不够,所以睡眠要充足。很多人打坐禅修,会把一种麻木当成禅定,这是一种误区。这个不叫禅定。这个叫昏沉。你说他睡着了,没有睡着。你说没有睡着,他又完全是在似梦似醒之间,所以,也不叫睡着也不叫清醒,昏昏沌沌。所以,第二个要调整睡眠。
第三个,调身体的坐姿。不强调大家一定要双盘或单盘或怎么样的。只要你有乐趣,只要你觉得双盘是个乐趣,你就来双盘。你觉得双盘太过残酷,痛得无法忍受。那你就单盘。单盘你也觉得无法忍受,那你就自由的散盘,都可以。因为禅修是关乎心灵为主的。但是呢,关乎心灵为主的时候,在有些情况下,要降伏这颗心,先降伏这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人错了,一看别人坐得好腿也不痛,我也一定要坐。最后实际上这一坐,完了!跟疼痛去对抗。这就跟禅修毫不相关。当然,我也走过这种极端,认为坐着不动才是禅修,不是的。
当你的心灵的掌控疼痛的能力,也就是你的疼痛像孙悟空,观察疼痛的能力像如来佛的手心的时候,随便它怎么痛,你就坐。但是,当你觉知观照能力已经圈不住疼痛,疼痛已经要撕裂你的时候,放下来,把你的腿放开,哪怕把你的腿伸直了,乃至你躺下来,都无关紧要。所以在身体坐姿这方面,我的方法比较独特,就是放松。但是放松不等于没规矩,大家仍然是个群体。人家前面正坐好,你一脚伸过去,二踢脚把人踹了,不行。所以,仍然有一定的规矩。不要发出特别大的声音影响别人。最根本的原则,让脊柱保持自然的挺直。给大家提供了这个黑色的蒲团,你不要把屁股全部坐上去,只要坐上1/3到1/4就好,让后边高前边低,这样自然前倾的,那我们这个脊柱就会自然放松。(眼睛)自然平视前方。(高了)这样很容易不舒服,(低了)这样很容易瞌睡。所以,调身体的坐姿,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呼吸。这个呼吸界定四个层面。第一个,风。(奘师深呼吸),这个叫什么,大喘气,是吧?这个叫风。你想一个修禅定的人这样子,可能会定下来吗?不可能。所以,如果你剧烈运动了,你爬完山了打完球了,都不适合禅修,至少要缓一下。第二个,叫喘。能定下来吗?也不可能。第三个是气。那我们现在用的都是气。你可以尝试听气息出入有一个微弱的声音。现在这个环境下你来听一听,听自己的气息的声音。听得到吗?这是外呼吸。如果还有很强烈的,那个仍然不可能定下来,所以,第四个叫息。一进一出曰一息。所以佛教讲,一息不来,人则成死人。指一呼一吸之间。小沈阳怎么说的?“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生过去了。”一息是含了一呼一吸的。一息不来,你或者进气或者出气。只出不进不行,只进不出不行。所以,我们要调的是一呼一吸之间的空档。你们可以尝试,一呼一吸可以停顿一下,你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吐出去和吸进来之间,或者吸进来到吐出去中间那个间段。体会一下,吸……
在这个中间段,有没有想法?有没有念头?有没有心念的运作?还有,是吧?就在一呼一吸之间,来停靠在这个空间段,来看那个是谁,是什么,是什么力量在观察这个东西。在一呼一吸,或者是一吸一呼中间的空间段来观察,把心把观照力、觉知力、审察力就停靠在那个地方,来看,是今天观察?是谁在感知?是谁在清楚的知道这一切在发生着。就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这个地方,能明白吗?…………有不明白的马上就举手来问。
学员:
我问个问题,呼吸是连绵不断的吗?那我怎么去分割呢?
奘师:
所以让你尝试。来,你马上吸一下气。你不要刻意停留太久,就像你在水中潜水一样,你是在故意闭气。那是故意的,太长了。……自然的。怎么发生二氧化碳出去,氧气进来这个过程你不要管。你就是,进来到出去之间是不是有个空档?有吗?找到没有?能找到那个空档吗?再试一次。一定要自然的,不要憋得太久。憋得太久,你坐不久,坐10分钟你就会疲累得不得了,很累很累。这个呼吸之间要特别放松,再体验一下。
学员:
师父,这个吸呀呼呀,是用嘴还是用鼻子,还是一块儿都用?
奘师:
用鼻子呼吸。除非你特别困,困得不行了。打坐时候一定会犯困。尤其是像你们,习惯了晚上九点才开始生活,早晨九点才开始深层睡眠这样的人,那对你们是个煎熬。说实在话,三天禅修根本没有什么用,七天时间禅修,你前三天前四天都是在调整你的社会上的节奏跟山里的节奏而已,是吧?我把国外那些课程引进来,就一直在劝说那些方法管理者和导师们,尤其缅甸泰国那些地方,农耕时代,基本保留了那个传统,所以,四点多就起来禅修。要知道城市里,不要说北京上海这样大都市,就是我们三级的县城,都开始晚上十一点十二点才睡觉。整个前三四天,全都浪费在调整作息时间上,一点效果都没有。因此,你在困得不行的时候,加重呼吸试一下。就三次,别多了,多了你也会累。但是这样子,你马上很轻松。鼻子吸嘴巴吐,把这个困倦逼出去。还有,有时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困得不行了,这个时候可以大吼一声。这一下子,有种振动,也把那个困劲儿逼出去了。要是旁边有人正在坐,吓死了。所以,这只适合自己一个人禅修的地方,可以这样去对治。
再来找一下呼吸之间的空档。找得到吗?关键在这个空档中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好比说,我要抓贼抓老鼠,抓到了是处死它还是把它吃掉还是把它放掉,对吧?干什么。那这一呼一吸的空档,有谁读过《坛经》,请举手!“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的空档,你再体会。平时你一分钟有多少个念头?
答:八万四千。
奘师:
你学什么的?(中文系。)那你一定学习盲目相信宗教。你怎么就知道佛经上说八万四千,你就认为是八万四千?你又没有实证到,对吧?八万四千,形容念头极多而已。真的是八万四千吗?不一定。但是,来,再体会一次,什么叫做“不思善不思恶”,把鼻子都捏住,来观察你的心念有没有念头?看得到吗?眼睛照看,是吧?看得到吗?听得到吗?
再来一次试验。看看有没有想法有没有回忆有没有担心的将来?有没有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判断?有吗?没有对过去的“掉”,回忆;没有对将来的“举”,想像;没有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一个判断、分别、了知。但是你又没死。你真实的活着,你又没死。所以,我教给大家的禅修方法比较独特。你们去书上找不到。你去其它的禅堂打上个五九四十五天,七七四十九天,是吧?你找不到这个方法。你就在一呼一吸的空档处去寻找无念的、无分别的去找,谁是知道的那个东西?
学员:师父,这个方式是让人集中注意力吗?(奘师:不是。)是思考吗?(奘师:不是。)
奘师:
这个问,是参禅的疑情,产生了疑情。什么疑呢?不是疑惑疑问的疑,也不是转移的移。是什么,是真的对你固有的生命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原来,身体的眼睛,竟然睁着眼睛看而没见,是吧?看见。听了但没听到任何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终于体会到。这时候,你对原有的所有的认知方式,根本性的疑情。你看很多禅宗的书,“疑情”,现在有些明白了。千万不要指望这三天,从我这儿发一个毕业证,以后你们都可以去闯荡江湖了。禅修是终生的事,禅修是永远的事。因为禅修是要解决我们心灵的认知模式的这样一件事情。要知道,我们的认知模式随时随地需要校正。那禅修就是校正的方法。但是,我们以往的校正都是怎么样?拿一个认为最前沿的、最科学的、最文明的否定或者取代另一个。从来没有想到,放下所有的认知方式。没有方式的认知是什么样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写笔记没关系。记下所有认知的困惑。这回明白了吗,这个方法?
学员:师父,当我闭息的时候,还是有想法有念头的。
奘师:
没问题。好比说,真的拿个时间看一下,30秒不闭息你有多少个念头。你观察。(答:肯定更多。)
对,所以,心、念、气、息四个东西分不开的。因此它既是科学的也是物理的,同时又是纯精神的。所以,唯物说物质决定心灵,是吧?那唯心说心灵决定物质。但是,透过我们的禅修实践,我们会发现,他们不是在桌子的这边,就在那边,从来没有在桌子上。没有真正体验过所谓的唯心唯物都是桌子。那我们再想像一下,这边是心灵这边是气息。这是一个方的。拿一个刨子锯子,把角砍掉,削成一个圆。再削再削,彻底的圆,你还能找出心和物的关系吗?
学员:师父,如果你去分,这个禅修有什么阶段吗?或者是出现什么情况,就到了第二个阶段?
奘师:
恩,《心如晴空》都发给大家了,是吧?专门有一个禅修问题的对治。抓紧时间看一看,禅修问题对治。这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坐了五年也不会爆发任何问题,还是单纯的坐。那有的人刚一坐不到五分钟,就面临所有的问题。这个是没有次第的。问题的爆发,不跟你坐的时间长短有关。这个很神奇。有的人一坐,就所有问题全冒出来了。有的人坐了五年,任何问题都没有,还继续坐。所以,有问题,先看那个禅修的问题与对治,都有。这几天我会带你们,所以我会及时的面对你们的问题。
学员:那我不去观察我的呼吸,心念就离开了吗?
奘师:
你不去观察呼吸,那你就随着你的心念,实际上你的心念很多很多,是吗?眼睛看,是不是个念?眼睛看到东西,这是杯子,是不是心念透过眼睛的作用?我耳朵听,是心念透过耳朵的作用。实际上你没有观察,但是心念透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种种种种的给分割了。现在因为盘坐这个方式,眼睛让你尽可能的不看,耳朵尽可能的不听,鼻子自然呼吸,舌头没有去尝,但是接下来,就会身体已经开始痛了吧?那个不舒服的感觉,包括酸的包括麻的包括胀的包括冷的包括热的……,最难受的是痛和麻,会让你无法忍受。还有一种,胀,胀得你觉得腿肚子跟大象似的。睁开眼还是我的腿,但去摸自己的腿,就是感觉是大象的腿,那种气胀的感觉。因为它要过去,过不去,就全都聚在这儿,很不舒服。但是一过去,就很自在很自由。所以这些方法无非让你体验心、念、气、息的交互作用。当你明白了,你明白这些道理,我再让你老老实实观察这个呼吸之间的空档,那个心念,去找什么在起作用,你才能明白。
学员:
这个一念,一念我是能感受到的,它很实在的。但是心在哪儿?
奘师:
是的。我也不知道心在哪儿,所以才让你找。问题来了吧?这样你坐着就有兴趣了。心念知道有在作用。但是知道心念在作用,不知道心在哪里?这是很大的麻烦和问题呀。你一定会像探索未知领域一样的充满了乐趣。所以禅修一定要有乐趣。你没有乐趣,在这儿煎熬活受罪,不如去打球不如去爬山不如去游泳不如去搓麻将,真的是那样子。但是你一旦有乐趣了,会发现,其乐无穷。
学员:奘师,您刚才让我们停下来感受那个心。那如果不停下来,那个“心”还是存在的?
奘师:
对。但是平时,你不知道呀。本来就在,但是不经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你是不知道的。所以,这也是佛法的修行跟其他不同。其他的冥想,是没有那个东西,你要想出一个东西来,弄假成真。佛教的禅修很直接。是本来就有这个东西,但是因为你本来就有,你却找不到发现不了。所以,只是让找回原有的。这是佛法为什么叫“内明”?向内明白自己最核心的原因。它是本来一切都在,只不过,我们拿了太多外来的认知,把这原来的给遮住。所谓的内明,就是“丢弃”的过程,丢弃丢弃,就是放下。放下什么呢?就是放下很多很多我们捍卫为真理的那些东西。
好比说“我”,认为我实实在在的有,认为我所有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我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我的身我的心我的认知我的理想我的主义,都是不可撼动的。但是随着你慢慢的体验,就会发现,四个字:变化密移。所谓变化密移,变化随时在发生。但是悄悄的移。一寸,甚至一寸的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的在移,非常科学。但是被宗教化了,就变成黑白无常。白天就是白无常,黑天就是黑无常,大舌头。这就是宗教。但是佛法告诉你,变化密移。能明白了吗?这个基本的方法。如果能明白,我们坐一会儿,好不好?
- 明奘法师 :佛弟子和佛教徒不一样
- 明奘法师:禅修小贴士
- 明奘法师 :禅茶无非一味
- 明奘法师:禅修开示
- 明奘法师:第十二届禅修开戒
- 明奘法师:六祖坛经说什么
- 明奘法师:佛教的生命态度是智慧慈悲
- 明奘法师:宗教让人敬畏 佛法让人站起
- 明奘法师:素食馆吃素成了我的痛苦经历
- 明奘法师:生命是一条无尽的长河
- 明奘法师:壶踪茶影
- 明奘法师:“佛教与气候变化”研究项目访谈录
- 明奘法师:不及时的答复-关于思与不思
- 明奘法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 明奘法师:企业家的心灵环保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 明奘法师:也许会引发争议的答问
- 明奘法师:与新浪网友的问答
- 明奘法师:最优秀的人才来做和尚
-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开营
-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