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长老访谈录
1、在中国佛教史上,湖北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武汉作为全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全省佛教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武汉乃至湖北的佛教概况。
湖北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之中部,属交通要道,是楚文化的中心。隋唐之际,是湖北佛教鼎盛时代,“天台智顗,玉泉立宗,止观玄义,教观大成”,智者创当阳玉泉寺,《摩诃止观》与《法华玄义》始成于此。“禅起蕲黄,道信初变,东山法门,弘忍开宗”,在黄梅有禅宗四祖寺、五祖寺。湖北尽亨“天下祖庭”之风光。清民之时,又出现了以太虚、持松、来果、慈舟、妙真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僧大德,特别是太虚大师,就是因为武汉是“九省通衢”的重要因素,才选中武汉创办武昌佛学院,由此而掀起了现代僧伽教育之高潮。在现当代,台湾佛教会会长白圣长老、百龄高僧本焕法师等均出自湖北。遍观当今中国佛教,客观地讲,湖北佛教与先进的佛教省分还是有差距,但湖北佛教还是具有很好的优良传统。振兴湖北佛教,再现辉煌,我们的思路是抓住两点,一是保持优良的传统,发挥优良传统的作用,二是还要大力培养僧才,充分发挥中青年僧人的作用。
2、您青年时代曾一度亲近太虚大师,能否请您谈谈对太虚大师的印象,您对他的佛教改革运动作何评价?
1989年12月,我在香港法住学会举办的“太虚诞生100周年国际会议”上,曾发表有一篇论文:《缅怀行师,继承人本遗业——亲近太虚大师的因缘》,其有较详细内容。简而言之,我对亲近虚大师有四点体会:其一,虚大师一生举办僧学,培养僧才,为人本佛教做干部储备;其二,虚大师一生倡导佛教服务社会,参加社会各部门工作,遵循“问政不干政”的原则;其三,虚大师一生立足佛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其四,虚大师一生弘法以人为中心,破除封建迷信和鬼神色彩。虚大师其行其为、其思其想,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对今天乃至今后,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佛教只有立足于人间社会,适应于人间社会,服务于人间社会,贡献于人间社会,爱国爱教,发扬优良传统,才能社会与佛教共同兴旺,永世昌隆。
3、文革期间,全国佛教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冲击,请问当时归元寺情况如何?落实宗教政策以来,您在归元寺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当时,先有红卫兵到寺院翻抄,说归元寺是封建思想根据地,我就用大纸写上“反封园”,封贴在“归元禅寺”额表面上,保护寺匾,又向红卫兵种种随顺劝导,使他们行为得以节制;后来武汉经历“七·二○”事件后,有兵团、造反司令部等强行占据归元寺,并在寺内开设工厂,我把主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藏经楼等)从里反锁,用东西顶住,在外面门上贴上封条。这样,开始还起作用,后来他们要强行打开,我见形势不能控制,临危顶着巨大的压力,上书周恩来总理,说明归元寺的情况,我还清楚记得写信日期为1968年4月6日。不及半月,周总理亲笔批复要保护归元寺,后来他们在武汉警备司令部的命令下撤出了归元寺,并以“翠微公园”的名义得以完全保存。所以文革期间,归元寺基本上没大的损失。因为有周总理的亲笔文件,1979年便复名“归元禅寺”对外开放,在全国可以算是第一个,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座有条件接待外宾的的佛教寺院。以后归元寺逐渐恢复丛林制度,对破旧、老化的殿堂进行了重修。现在,还在寺后新购地一百亩,兴办佛教教育,以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如此风风雨雨,几十年来,我最大的体会是,要依靠党和国家,佛教才能弘扬光大,诚如东晋道安法师所言“不依国主,法则不立”。
4、文革以后,您在对外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方面做了许多贡献,请您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一些情况。
文革以后,佛教在国际上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形式、两岸友好往来等方面作出了很重大的贡献,仅举一例,1984年11月,我参加以玉佛寺住持真禅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的邀请进行了二十多天的访问,参观了印度六个邦(邦相当于中国的省)、十八个佛教圣地,印度友人赞叹我们一行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玄奘。通过这此访问,宣传了正自己,增进了中印友谊。特别是在菩提迦耶,我们不期而遇台湾佛教朝山团一行,除居士外,有法师近二十人,其中有灵根法师,是我在湖南学习的老同学,真是因缘殊胜不可思议。我们相见都很惊讶,我惊讶的是分别近五十年的老同参能在佛陀圣地相逢,他惊讶的不仅是我们的相逢,而且我居然仍是僧人一个。他们说:“听说大陆已经没有和尚了,今天见到诸位大德长老,真相大白,才知其是谣传”。我们也借机介绍大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
5、您老一向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武昌佛学院的恢复创办是单纯的历史重现还是具有全新的办学理念?您认为今天的佛学院教育与解放前的佛学院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武昌佛学院是太虚大师1922年创办的,首创以现代教育的方式培养管理、研究、僧师范等人才,不同于此前僧教育仅为培养某宗某派的讲经法师而已(太虚菩萨语)。1994年我们恢复武昌佛学院,相对于其它佛学院起步较晚。现今中国的佛学院教学模式,大都采用的是现代教育方式。鉴于解放后一段时期佛教僧才断层,以及当前佛教状况,十分需要讲经弘法的人才,所以武院恢复办学,一方面继承太虚菩萨办学理念,培养多方面僧才,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此基础上培养讲经法师,1996年武汉市佛协送贞净、能利、印宗到新加坡弘法人才培训班学习,现在武院也开设了专门的讲经班,学员通过讲小座的形式提高自己和弘扬佛法,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您老勤于修禅、工于书法,您的书法禅意深厚,清秀高峻,巧妙地将书法与禅定融为一体,是当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能谈一谈其意境吗?
释门高僧大德兼并书法大家者不胜其数。昔画竹通禅者曰竹禅,吟诗通禅者曰寄禅,今泼墨透禅者书禅也。禅书融合,千变万化,方便多门,归元无二。书、禅合一,只是书以现心,心以书明而已。先师太虚上人挥毫时,一气呵成,尤其是“佛”字末一竖,一笔到底,修长有力,我写“佛”字时亦多效尤。又,当年弘一大师,封笔埋石,闭关清修,后以书法能弘佛教,接引众生,故又提笔。所以,常常高僧以书赠人,都是为方便弘法故为之。初习书法者要勤习揣摩,打下坚实基础,才能融多家之长;熟之,则浓淡自如,长短自如,达到神韵、字形合一,形成自家风派,此如祖师禅同,棒喝问答,机锋各不相同也。总之,精进万化,寂默是本;禅书若舟,渡人渡己。
7、作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会副主席,您对当前中国佛教的现状有何看法?您认为中国佛教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哪些问题?
中国佛教在七届全国佛代会以来,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工作变化大,做了许多实事、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大事;二是在领导班子中,年轻人多,他们年富力强,信心坚定,干劲十足,具有蓬勃之朝气,浩然之正气,昂扬之锐气。在当前社会与佛教形势下,第一要做的事,还是要加强僧才的培养,这是根本、是关键,第二是对佛教优秀的传统要继承、保存、发扬,这是立足点。我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各方面建设的力度加强,新一代中青年法师的大批涌出,中国佛教的明天一定更美好,正法一定会久住世间!
附:昌明长老简历
昌明法师,俗姓曹,1917年8月生,湖北省枝江人。少小聪颖,即入私塾学习,刻苦认真。1935年秋于枝江江口弥陀寺礼觉岸法师出家,1936年2月在枝江弥陀寺依妙德和尚受具足戒。后就学于崇善佛学院,毕业后至湖南衡阳法光佛学院攻读三年,又参加“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之抗日僧伽救护队、桂林祝圣寺弘化社,期间于二处常亲近太虚大师。1950年任枝江弥陀寺方丈,1954年往江西云居山亲近虚云和尚,1956年任汉口护国寺监院,后移锡汉阳归元禅寺,1957年到北京中国佛学院研究部研学佛典,1960年卒业后任归元禅寺监院。文化大革命期间,与红卫兵、造反派周旋,1968年4月临危上书周恩来总理,反映寺院混乱局面,得总理亲笔批复,使归元寺得以完整保存。1979年11月荣任归元禅寺方丈,是文革后丛林升座第一者。后历任黄梅五祖寺方丈、武昌宝通寺方丈,相继接待过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先生、新加坡李光耀总理、日本中曾根康弘首相、比利时菲利浦王储等,先后出访过印度、尼泊尔、泰国、韩国、日本等国,举办归元禅寺僧伽培训班、恢复武昌佛学院。为中国佛教协会四至六届常务理事、七届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佛教协会三至六届会长,武汉市佛教协会四至七届会长,武昌佛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湖北省人大代表、常委,武汉市政协委员、常委,汉阳区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等。出版有《昌明方丈法偈选》、《昌明大师诗文选》、《昌明大师书法集》等。
---------------------------------------------------
本文受《觉群》编辑部委托作为特约记者采访昌明大师而成。
发表于:上海佛教协会会刊:觉群 2005年第2期(总第22期)
- 上一篇:印光大师的因果与感应思想论
- 下一篇:尼泊尔的狗
- 能利法师:给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 能利法师:文明敬香 身心健康
- 能利法师:大乘与六度
-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一)
-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二)
-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三)
-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四)
-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上)
-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中)
-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下)
- 能利法师:应城天元寺心诚和尚塔铭
-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因果与感应思想论
- 能利法师:尼泊尔的狗
- 能利法师:迦絺那衣法会上的开示(能利法师 译)
- 能利法师:蓝毗尼园的月圆诵经法会
- 能利法师:佛教诚信观
- 能利法师:《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上)
- 能利法师:《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中)
- 能利法师:《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下)
- 能利法师: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一)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