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攻略:初学 三、中士道
三、中士道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士道。
涅槃,就是进入不生不灭,与天地同体,与万物同在,不生不灭的至高境界。在佛教中把涅槃称作最高的境界,亦分四大阶段:一思维苦谛,二思维集谛,三思维十二有支,四思维解脱生死正道。在佛教中称作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是知苦,要知道苦;集就是断集,要知道苦的原因,从而解决它,知苦断集。慕灭,就想到,真正的不苦就是把苦的因缘灭掉,就不再苦了,这就是涅槃境界,为此要努力去做,就叫修道。按照次第来讲,就是先知苦,断集,然后修道,最后获得寂灭的至高境界。
第一种苦是生苦。生,我们来这个世界出生是带着苦来的。由于我们已经忘记了出生时的那种状况,如果记得那是非常惨痛的,像婴儿在母体中非常祥和,出生时从窄窄的产门中挤出来,头都挤扁了,娇嫩的肌肤风一吹就像刀子割一样,就像剥皮一样痛,所以小孩出生时哭得撕心裂肺,有的哭得昏过去。有的修行人回忆起自己出生时的苦,吓得都不敢再投胎,是很苦的,出生时的巨苦就像活着剥皮一样。
老苦。从出生到慢慢变老是很苦的事,老人身体衰弱,白发苍苍,牙齿松散脱落。像咱们这里几位老居士,当年帅呆呆的小帅哥,现在来看,谁也挡不住,年龄一步步的在衰老。我们要知道,老意味着接近了死亡,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现在流行一句话:女人不问年龄,男人不问收入。为什么女人不问年龄?她不想说,恨不得说的自己很年轻,美容院就挣这个钱,造假拉皮染发,往年轻去打扮,其实就是怕老,一想到老,大家都有一种失落感,恐慌感。
病苦。人人都怕病,病苦很严重,一生病所有的幸福就全部被打乱了。你看这个身体很幸福,那怕一个小脚趾头疼立刻就把幸福打乱了。所有的器官都良好运作,有一个出现一点小问题,就陷到苦难中。我们这里其中有好几位医生,知道病人的苦。病人的苦是很惨痛的,犹如地狱一般。我出家前在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局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巡逻。那时很多人在高速公路,开车时找不到感觉,踩着油门使劲跑,大货车有的就爆胎了,后面的车追上去,人撞零散的,撞残废的,七零八乱,缺胳膊少腿的,都有,那种病苦都亲自见到,惨不忍睹。你到医院去看看那些病人,病苦每个人都在承受。
死苦。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核心的恐惧点就是怕死,怕“我”消失了,死了怎么办,本能的怕死。由于怕死就本能地延伸,延伸到怕死人,怕鬼,怕棺材,怕坟地,怕花圈,路过一个寿衣店就快走过去,觉得害怕,这都是基于怕死。如果这个人在这站着,你敢跟他打,他骂你你敢跟他骂,他一下死了,那你立刻躲得远远地,做梦都怕梦见他,想起他就恐惧。活着敢跟他打,死了你就怕他,为什么怕他?怕鬼。其实核心是怕死,怕直面死亡,这是死亡恐惧。
就像一些老居士,也愿意念佛精进,也愿意求生净土,如果你跟她说:“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她就:“谢谢师父,托师父的福,谢谢师父!”如果你说:“祝您老人家早日往生!”她心里就咯噔一下:“师父怎么这样说呢?” 虽然嘴上天天说求往生的,但如果你一旦这样说,她就害怕了,她甚至会着急:“师父,是不是看出什么了?我今年是不是会有事?看出来跟我说,别瞒我!”其实是怕死。修行人都怕死,何况世间人呢?
我在东林寺,曾经见到有两个居士,念佛很精进的居士在聊天。一个居士问:“老菩萨,这几天没见你,你干什么去了,怎么没来念佛?”老居士就说:“哎呀,别提了,差点往生了!”那个居士就说:“哪能啊,您身体这么好,我们都往生了,您也往生不了。”老居士说:“哪里啊,病倒了,差点往生了,幸亏女婿和医院主治大夫是同学,抢救及时才治好了,要不就往生了。”……
由此可见,修行人的一种共性的心态,把往生极乐世界看作是最烂的事。他也理性地知道,人都要死,如果不死最好了,如果实在要死,实在没办法就去极乐世界。在他的内心深处往生净土是最可怕的事情,往生是极不好很无奈的事,最好还是继续活着当人。长生是第一志愿,往生是最后的选择。这就是基于对死亡的恐惧。不仅是普通大众,宗教人士也恐惧,害怕死亡。
爱别离。你爱的事业,你的家人,你的爱情,你的家庭,你的友情,在某种因缘下都将会离散,这就是爱别离,总要离开,谁也拦不住。你喜欢官位,很好,你总要退休;你喜欢那堆钱,很好,你死的时候一分也带不走,总要离开;你喜欢你的老伴,很好,老两口一辈子不吵架,很和睦,但早晚会散开,没办法,爱别离。
怨憎会。什么是怨憎会呢?不是冤家不碰头,从小就有冤家,小时候有个小朋友欺负你,到学校有个老师不喜欢你,工作了有个人盯着你,背后还有人臭你,你说我怎么得罪你了?不管,我就臭你!她嫉妒你,你再低调她也嫉妒你。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成就,不管你是男人女人,你都被一个小人盯着;你调走,到另一单位又会出来一个接班的,继续臭你,造你的谣,背后盯着你,往死里踩你。这就是怨憎会。你不上班了,家里又会出来一个,或者出来个冤家邻居。你说我学佛去,同修中又会出来一个。怨憎会,是你躲不开的阴影,就像你的影子,一定有个盯你的,不管你是谁。佛陀身边还有个提婆达多呢,是不是?躲不开。孔子身边还有个三桓,耶稣身边有个犹大,毛主席身边还有个林彪呢。不管你是哪一位,都是这样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人,会盯死你,这就叫怨憎会。认了吧,躲不开。
求不得。你想求长生不老,你死定了;你想求发财,你将来一分都带不走。
- 上一篇:大乘攻略:初学 二、下士道
- 下一篇:大乘攻略:初学 四、上士道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