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练行愿.一片丹心感生佛──敬祝家桢长者九秩诞辰
两袖清风练行愿.一片丹心感生佛
──敬祝家桢长者九秩诞辰
仁俊
我和家桢长者从相认到论交,整整三十个年头了。他今年九秩诞辰,五十年前他的一切,我知道的相当少;近四十多年来,他对佛法灌注的心血与献舍的资财,做到了勤恳与充分。我对他这样的勤恳充分,引起我对他的体察与了解,因此,我给他九秩诞辰的献礼:两袖清风练行愿,一片丹心感生佛。
学佛法,最应握紧、觉践处──「无贪」。位居「三善根」之首的「无贪」,一发心,便肯认着它为解脱生死与圆证(无上)菩提的唯一要门,所以志决得直趣这一要门的,他的心念与身行,眼光与脚步,从此就正实明健得不诳(己)不误(人)。大路头上得了,大关头跳得过,大缘头察得透的,总是扎根发力于这样的不诳不倒。景仰佛陀与渴求佛法;景仰得不着身而献身,渴求得能化(常)心而发心,这样献发得不隔(诸佛)不舍(群生),诳念起不了,误行止得绝;不诳则献奉得不匮,不误则导慰得不倒(不杂),自与他就这么融洽、通廓、摄济得净净足足,照护得宁宁切切,不肯离群索居,时时致己为人,他人的财物不看作自己的,自己的一切尽看作他人的,无贪善根的成长与发达,从此便永无际限。人心就这么开豁得直通佛心,深探而深入佛法胜义,从胜义中彻底察治、改革了自我意识,学佛法则学得脱胎换骨,成为佛法的善洁佛种;行世法则行得眼明志正,成为世法的高坚品性;学佛法把人做到这般境界,则成为佛德与人格的总持者。
无限际中修学得兴神充溢、信誓苦激,径直上进得跃脱困遮,佛法光辉照耀得清清廓廓,看开去做出来的,完完全全地绝透自我,精神中的意势与品概,总是一味地挺真旺固,也淡泊得寂然安然,从不让无贪善根离开念头。人格的最大保障者──无贪;所以,凡是无贪观行成熟了的,内存与外现的一切,莫不自然地流露得极其克己;这样的克己──直从体践诸佛的有义苦行中来。不忘记诸佛的有义苦行,从有义苦行中淬炼得直效直验、能舍能济,真有心与大有为的人,端凭这么发心致力的,
心,发得清净坚健,清净得绝无所占,心量开敞得无量无遗,应为而必为的,则为得不再归自己;坚健得绝无所了(不急求自了),眼光洞照得无遮无拨,应舍而必舍的,则舍得决定为众生。众生为得成为天职了,菩萨的果决弘济与佛陀的真纯圆充,成为自己的型范与标徽,从此就清净得成为决定性的清净者。学的从人心上彻底清净,行的从人形上具体清净,内外都这么体践清净,得之于佛法与现之于身心的,就没有一念粘搭或私图。菩萨所践展的行与愿,首须汰绝这样的粘搭与私图;菩萨之所以能永见诸佛而永为众生,对此一念也不肯蒙昧。所以,菩萨的智慧福德,尽管广大深厚,由于念念瞻效诸佛是由有义苦行中普度众生而成佛,所以总是从身心中豁露着一贯的清净行愿。行──无尽无染的发趣上进、上学;愿──不懈不怖的发挥下随、下度,就这样空得一般人所不敢空的(身心耽恋),有得一般人所不能有的(胆概道气),表面上好像甚么都没了,实际上却极充盈;因为两袖清风中腾涌出无限行愿。于无限行愿的腾涌中活透了、做足了,菩萨从行空舍有中获得的健全与快畅,一般畏空恋有者,再怎么也领会不上!
有漏众生最恋着的地方──有!为着自身,求这求那都是一个有字在嗾使、驱迫自己,将自己驱迫得如疯若狂,野心大权力强的,横暴地发动争城并国的铁血战争,造成人际间无数生命的惨酷毁灭,也断送了自家自国的一切。从古迄今的强霸者,为着争有所构积的祸殃与罪恶,真个是「罄竹难书」。所以学佛的行者,尤其是行菩萨道者,深知一般泛俗者因争有所构积成的绝大患衅与荼毒,一发心,便直下斥呵争有之念。与群众相处得极融洽,与佛陀相见得极诚恳的菩萨行者,能念念体见诸佛无得之心,将诸佛无得之心化为自家无量之心;从无量中对所有的全看幻了,对众生所缺的关顾得深切热挚,所以只须拿得出、做得到的,总是喜喜敬敬地奉献得致力致德。沈沦在「贪墨」中丧失人心的太多了,学佛者从智观中透脱了贪墨污染,所以总显得手伸得快而净,事做得正而大,佛法面目尽让人看得光净善厚。菩萨行者所展现的一切,到处都不离这样的面目!
家桢长者就是个心目中不离佛法的人,因此,佛法成为他的念头之光。他从佛光中掉转得决定,敞豁得分明,所以当事业旺盛得火红的时侯,一听闻正法,立即感到「法业」比事业更重要,抛开事业全身全心奉献给法业。他从大勇气中抛得开火红般的事业,直直了了地投入法业之门;从法业之门中豁开了不共的出世之眼,将资财与身心完全看作缘幻性空,不肯以资财而耽恋身心,悉数为法业施舍得慷慨净快;他的夫人──居和如──,也同具深厚本愿,所以他施展的一切法业,从同行同愿中进行得顺顺畅畅。淡泊平实的和如夫人,对佛法的体解与践验,含蓄与恳到并重,一切都默默地启示得细致明淳,所以,家桢长者能开怀偿愿的鼓振兴神,从血忱的沥注中为法业而奉献一切,不禁令人回忆到和如夫人的无限的潜德与幽光!
家桢长者在如此的良缘与大心的凑合中,将法业做得明明决决、足足实实,没有为自己保留甚么,洒脱得清风两袖,正法一心,从这么种清正中做人学佛、学佛为人;为得行愿切真、身心坚坦,正表征着他从佛嘱中练就了学佛为人的无量大心。
大乘行者的直投生死,直为众生;为得一念也不恋自己,一切都不忘众生;众生看准了菩萨具有这般不忘的宽醇胸怀,因而推知道佛陀的一切,更是无上无极。众生意象中数数现起这样的不恋不忘,无上无极,精神界也就深深地体见到诸佛菩萨的音容与德业,从此与诸佛菩萨相处相见得永恒无间。有漏众生能向无漏中念念系缘、步步展迈;从无漏净化中深契无为──不再为自我营造一切,众生能如此的进窥深化之域,都凭菩萨的无量光力所导持。
菩提心发足了、行真了的菩萨,一切时处见诸佛与见众生的心,总是敬切与体贴得不懈不减、愈久愈充。大乘佛法中的发,总是与献配合得一致到底,所以发得大就献得大;相反的,发不大就献不大。献得大的催促力──欠,所以,催促力催促得紧而重,就越发献得勤恳果决。因此,必须肯认着发、献、欠的密切关联性,才会发得透底、献得到头,修成圆满的永不亏欠的人。学菩萨发心的、验心的第一所在:欠人与欠佛的非常非常的多,多到简直无法统估,对人对佛因此愧感到无比的亏负与歉疚,由是偿欠之心与行迸发不已。菩萨就这么强烈得抗绝欲贪,极迅猛地将无贪善根培固得莫可动拔,任何时处都提醒着自己清偿积欠,手掌便展献得绝不为自己敛藏任何希世珍贵。许多艰困者就这么从有形无形的绝处逢生的。佛法学得豁开了智眼慈心的,对这些有形无形中的极端艰困者,总是抢先的致力致德,予以挚慰而敬施。空义体悟得不空洞没空话的,必然地能做得这么自然而笃然,热情而真心的菩萨,就这么让人们看得起眼舒眉、奋神振胆的。
菩萨心的察照处──佛心,对佛心察照得极深极明,深得触不着自我,明得牢记住佛陀,心门中进进出出的都以佛陀为表率,步趋中则践接得不脱不倒,得之于佛致之于己的,一切就如法如律了(妙法与净律,乃是护建菩提心的基石)。法化为新心新眼,律践为正路正轨;法化中的智光灿照得晨晖般的温煦,律践中的戒体净护得白雪般的皎洁;皎洁中和敬得默融安乐,温煦中雍穆得坦豁蔼如,体解了「胜义谛」的「胜义僧」,大体上都做到这般田地。从胜义中发透了心、空绝了身的,所涌现出的真情健誓,则不为任何胁诱所怖所迷。家桢长者的修为与承顶,做到了不怖不迷了。
于娑婆世界中发了菩提心的,对娑婆的正面涵义──堪忍,一定勘验得极深刻,也激发得最勇猛,对「能于娑婆世界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释尊的那种「有义苦行」的精神,瞻效得身体力行,面对当前充满苦难的人间,耳所闻目所见的一切,都恫然地于血影泪光中痛沈悯恤。智观之力勘破了自我,慈行之德关顾着众生的菩萨,对苦乐的取舍与好恶,与一般人绝不相同;一般人总是贪乐而怕苦、避苦而着乐;菩萨却是深愍五道苦、猛制五(邪)欲乐,处处从智心中对一切苦难众生,看作同自己的父毋、师长、兄姊一样,尽可能的为他们奉献得空空尽尽,而心头充满了无限的喜敬与安乐。具有这样与众不共的苦乐观,所以舍乐取苦的义命行,就经常地果敢得奋勇当先──甚至抢先,真德行与鲜血忱的无限充溢、无尽涵扶,全都从这样的二先中激发出来的。菩萨行者加诸自己的激刺与振策,远非一般人所能拟摩及之的。由于肯得如此的激刺与振策,菩萨的一切才越学越能深察佛心,深见佛德;从佛德的无极体现中,对众生所兑现的,才莫不充分而毕真,体现得不离法性,脱离了法(我所与)我,与众生交道得息息相通,洞悉众生明暗中的一切艰辛,不待启口便体贴而兑现得温存备至。挚情吸得紧一切人,醇德效得足一切佛,就这样,菩萨才永远地见得一切佛和一切人,作为佛的使者和人的侍者。
菩萨之所以能虚心下气为佛使、作人侍,深深地感到从无始迄今,对诸佛的法乳之恩涓滴未报,对众生的供养之谊毫末未偿,因此,积压在心头念底的极重极紧。于此,显出了菩萨的心肠极厚极热,所以,感激诸佛与众生的心,也就无比的恳笃而日增。肯认或效学菩萨的起点处:从这样的感激上着眼着力、发心发愿;愿发得与一片丹心相应;这样的丹心发得沸沸扬扬,沸扬得蒸化了自我,内在的贪婪与外在的冷酷,任何人也察不出看不到,世间人心目中就这样深铭永镂着菩萨的一切。而菩萨却对一切人感敬、感激得如佛如亲,以敬诸佛的热忱敬待一切人。从一般情感升华为普遍感激,感激中所掀腾沸扬的,乃是诸佛大悲的启示与弘愿的疾呼!耳根与意根中充满了如此的疾呼与启示的菩萨,从对诸佛的感敬中联想到对众生的感激(无众生供养则无自己的健康色身),这二感遍透了身心肝胆,佛法则活透了身心──不求疾成;身心从佛法中活透了、献决了,就不绝舍众生了。菩萨的丹心就这么永恒地鲜活得奋旺而昂扬不己的。
本愿深厚的家桢长者,念头提照的不离菩提心;凭着增上的菩提心的点示、发练与开廓,把身心奉献得直学诸佛、直为众生,所以才真能做到两袖清风练行愿,一片丹心感生佛。我就以这两句话敬祝他:生生世世从大菩提(身)心中清得极清、丹得极丹;我更渴盼着:时下的中国佛教界多多出现清得极清、丹得极丹的人物!
佛历二五四七年元月十二日
于新卅同净兰若写
- 宗密大师: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清净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 谛闲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太虚大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录
- 印光大师:预嘱死后莫张罗,略述行愿显悲心
- 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讲记
- 隆莲法师:普贤行愿颂讲记
-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 大安法师: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 济群法师:济群法师《普贤行愿品》
- 圣赞法师:《华严经》之《普贤行愿品》
- 慈舟法师: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 道源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
- 谛闲法师: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觉真法师:弘范毗尼行愿无尽──弘澈大和尚示寂礼赞
- 会性法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
- 济群法师:《普贤行愿品》合刊编后记
- 仁俊法师:法语清凉
- 仁俊法师:闻『正觉音』豁心眼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