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宝是幸福之源
——在香海开示之一
大家好,我们在这次共同分享之前,大家首先合掌跟我念三句佛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好,请大家把手放下来,放轻松,安住在一种恭敬心的状态当中……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香海禅寺,回到我们自己心灵的家园。我们要了知红尘当中的家是束缚,是套在我们脖子上的枷锁,因为我们红尘当中的家充满了喧嚣、竞争、还有焦躁不安、恐惧、忧恐,在这样的状态当中找不到自己心的本性,所以经常会处在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过程当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家会选择到寺院里边来修习静心,让自己的心获得一个休息的机会,借此我们来召感、来寻找我们内心的宁静和祥和,这种喜悦我们可能在外边的地方很难获得。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来到寺院的清净地呢?因为三宝的加持力在无形当中,会让我们体悟到内心里面这种宁静的力量,并会让我们逐渐获得体悟心性的机缘。
我想,我们每个人来此的目的无非归结为一点,就是借此机会学习一些佛法的知识,然后由此让自己的心态或者心情有所改观,通过学习禅修让自己的心慢慢地变得宁静祥和起来,体会内心里边的愉悦,所以我们来之前内心里边肯定有一种隐隐的盼望,一种期望,这种期盼,会有一种对于佛法的好奇,还有自己对于人生或者是生命所要获知的一些道理,需要获得启示和启发来到这个地方。
我们要知道,我们以前在世间所追求的一切,不管是世间的学问、财富、还是美满的家庭、幸福的人生等等,我们往往都是一直向外看、向外求的,追逐外边的现象界的事物,追求外在的客观之事,外在的人事关系,还有外在的获得,比如说我们想要获取一些财富,或者是比较享受性的东西,象美女、宝马、别墅、华衣、美食等。用佛法来说,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向外散射,不停追逐美色、悦音、好香、妙味、乐触和妄想,那么追求六妙欲的结果呢,就是六种譬喻:追逐美色,飞蛾扑于灯火中;追逐好音,麋鹿死于猎枪下;追逐妙香,蜜蜂缠死花朵中;追逐美味,鱼刺卡在喉咙中;追逐妙触,大象陷于淤泥中;追逐无明妄想,众生堕于轮回中。那么,在轮回世间受伤的我们现在来到佛法的这个净地,在这个清净的道场我们想要获取什么呢?我们要向我们的心里边去求,求得我们心灵本性的真理。如果,我们想获得心灵的平安和寂静,我们有可能会需要别人的引导,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自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这个道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因为我们要通过佛法了知,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备有清净佛性和清净的真心,如果我们不了知的话我们会一直在轮回当中,茫然无助地随外境流转。如果我们坚持来到寺院里进行学习,对于佛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了知,我们自己的真心当中拥有无尽的宝藏,拥有无尽的法藏,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佛法的教育来提升自我。那么佛法教育的精髓整个归结为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智慧和大慈悲二谛圆融,这个是通过修行现前的。
佛法中将禅修从大体的角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道的禅修,一种是外道的禅修,也可以说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禅定。为什么今天首先要跟大家讲一下皈依三宝呢?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获得佛教合理的方法和传承的话,有时候会落到外道的禅修当中去。外道的禅修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像道教的一些方式,还有一些别的教派,还有一些世间法的气功,它也会讲一个用禅修这个名词,但是有的会追求身体会长生不老,有的根本没有想过让我们真正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从轮回的迷乱中解脱出来的方法,所以我们内道跟外道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有否皈依三宝。我们世间经常会有些人,说自己学佛已经很多年了,但是皈依了没有?他也没有皈依。还有的人学佛他也皈依了,但是不知道皈依的究竟的意义。禅修在我们佛法的修持当中,属于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部分。如果我们不具备最基本佛法的信仰或者知识,盲目地进行禅修的话,有可能会暂时对我们现在的身体有一点点的利益,但是究竟来讲意义并不是很大。
平常我们在世间跟人相处,会经常好勇、好强、好斗,或者是自私自利、只是为了自我的利益为中心来做一些事情,或者做事情没有耐心和韧性。如果我们通过禅定的修行基础,内心获得宁静和慈悲以后,我们就会慢慢地培养慈悲喜舍的大精神,也就是真心祈愿一切众生:永远具足平安快乐和安乐之因,永远远离痛苦衰败和痛苦之因,如果众生永具无苦之乐则我的心中时刻充满喜悦,对于任一众生我要安住在平等舍心中,而不会见悦意者生贪见不悦者生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四无量心。如果我们这样发愿和修行,我们就会有明确的人生观和追求的大目标,就不会与人争强好胜,会让心里边很踏实、很平稳地来做一些事情,我们在世间会修炼我们的忍辱心和平等心以及慈悲心,这些全部都是从修行当中逐步得到的。
我们经常有一句行话说,我们修行人跟不修行的人有所同有所不同:同的一点是,我们也会像一般的人一样会有吃,会有喝也要睡,也有我们的感情,也要在这个世界上奋斗。但是不同的是哪一点呢?不同的就是修行人对于无上解脱道的追求,对待世间万物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慈悲包容、笃定豁达、欢喜自在的境界,跟世间人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尔虞我诈是完全不同的。进一步来说,就是我们获得的外在的冷静,还有内心的祥和,跟世间人焦躁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外相上我们跟别人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内心的境界是决然不同的。
所以,我们首先就是要了知我们通过修行禅定,我们想要获得什么,也就是说,当我们真正通过禅修学习佛法,获得了佛法的受用之后,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任何外境的显现,无论是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蓝天白云、人事万物等等,都会在内心里面有一种明明空空的大喜悦,这个大乐是我们从修行得来的。就像以前高僧大德所说的,“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无非法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看到原野当中盛开的鲜花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阳光下青青的翠竹伟岸挺拔光影娑婆,所有美好的世间万象万景,实际全部都是我们内在的大清净智慧的一种体现,甚至就是佛陀法身的妙用。这样子的话我们的境界就跟平常人大不一样了,不管是在动当中,还是在静当中,我们都能够用慧眼来关照我们在世间当中所碰到的一切,这样子慢慢地通过次第有序的修行就会提升自我的修养。如果我们内心获得了改进以后,慢慢就变得清净起来,别人看我们的外相,看我们的言语行为都会感觉,哎呀这个人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会不一样,这个也是修行的一种道用和显现,是我们回归极乐家园、踏上精神之路的开始。
我们要提升自我、踏上精神之路的开始就是皈依三宝,皈依就是皈投和依靠的意思,是内心中发起的坚固明确的意愿。就好像小孩子紧紧依偎在妈妈的怀抱中寻求护佑一样;同样,我们这些在轮回的旷野中流浪的孩子,需要投靠在佛陀的怀抱中,在三宝的清净光明中才能远离恐怖和黑暗。就好象小孩子要进学校报到申请学习的资格一样的,如果我们没有皈依三宝的话我们一直在门外边学习,只是门外汉。世间有自学成才一说,但是佛法即使自学也必须先皈依才有成佛法之才的可能。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具德的老师引导的话,自己可能很难会很系统地会学习,深入学习。如果皈依了三宝以后就像一个孩子进入到校园里边,那里边有和我们一起学习的小朋友,还有老师会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地教导我们从幼儿园一直上到小学,然后初中生、高中生、到时候大学毕业,相似地讲,就是初步获得圣者菩萨的境界。所以,我们在回归我们自身本具真性的家园之前,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的就是,什么是三宝?今天要跟大家着重介绍一下。
我们有很多人虽然学佛很多年,但真正对于三宝的概念和功德并不了知。如果我们胜解三宝的功德之后,我们对于佛法会生起非常坚固的信心,这个信心会驾驭我们的生活,会让我们在生生世世当中对佛法坚定不移地修学下去,直到成佛。如果我们对于三宝的功德一点都不了知的话,刚开始可能会有好奇心,看到别人打坐,好像很好,坐一坐,感觉那个样子很舒服。几天的好奇心完了以后,自己内心里边没有获得法喜的味道,内心相续并没有获得改善,那个时候往往会退失。有的人,看了很多书,但实行的很少,所以看不到佛法的益处。还有的人学佛有极大的贪心,把佛当做神来敬,每天在佛前摆几个水果,跟佛菩萨讲条件,供三个苹果,要让佛菩萨保佑自己健康、长寿、儿子要赚三百万,女儿要嫁有钱人,也不看看儿女天天喝酒杀生,自己自私自利,从来没想过帮助别人,不但不帮助人,还要佛菩萨帮他赚钱,这种人简直是痴心妄想。所以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三宝,才能真正信奉三宝。
这个宝是一种象征意义,是我们所说的珍宝或者至宝、宝贝的意思。在世间的宝石、黄金、白玉这些具有高贵品质的物质,我们会把它叫做奇珍异宝。传说以前在我们人类的初始福报比较圆满的时候,有一种如意宝,在天界里边一直有,为什么叫如意宝呢?就是凡是我们向它祈求任何受用、财富还有一切的吉祥圆满的时候,只要我们真心向它祈求的话,我们都会如愿获得。佛教中引申为三宝,也就是说佛陀、圣法和僧伽是我们在浊恶世间难值难遇的珍宝,是我们获得幸福安乐的如意源。
在世间的物质当中,如意宝具足很多功德,而佛法僧具有与它相似的六种德相,所以安立宝的名称。这六种功德相主要是出自于《宝性论》,第一是罕见,第二是无垢,第三是具有势力,第四是庄严,第五是殊胜,第六是不变。
我们首先讲如意宝的六种功德:1、如意宝很稀有、很罕见;2、如意宝上面没有任何垢染,非常清净;3、如意宝具有势力,能够满足所欲,赐予财富;4、如意宝是世间的庄严,任何环境当中如果有如意宝,都会显得非常庄严;5、如意宝很殊胜,普通物品无法与之相比,所以叫殊胜;6、如意宝具有不变的功德相,无论火烧还是土埋,质地都不会改变,这就是六种功德相。与比喻对应,佛法僧具有相似的六种相。《宝性论》中说:“少出现故无垢故,具势力故世严故,殊胜故及不变故,以此六因称胜宝。”
第一是“罕见”,与如意宝在世间很难获得相似,三宝也是极为罕见,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没有善根的众生,在百千万劫当中也难以值遇三宝,所以是罕见。三宝的功德广大如海、力用无边,能赐予一切利乐,能从一切衰败中救度,是这样无以伦比的殊胜对境,所以无善根者很难值遇。在我们生活当中,要遇到一个非常有学问、有修养、有财富、愿意帮助自己的贵人,或者遇到一件殊胜的事,譬如彩票中头奖等,或者学习一种殊胜的技艺,如打造钻石,都要有很大的福报因缘,而且越是殊胜的,越难碰到。就像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想找一个自己欣赏中意的对象难之又难,那首先就要培植自己的福报,努力提高自己素养,否则再怎么求也很难具足因缘,自己内因不足嘛。
而在一切显现的差别法中,佛陀、圣法、僧伽,是最殊胜的导师、法道和助伴,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再找到比三宝更殊胜的法。在世间,要找到一个好老师已经很难,在世间某个领域当中,要跟随大师级的人物更难,而要得到他的传授就更是难上加难;遇到一个共同行善法的团体,也是非常困难。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一切法都需要有因缘,没有因缘不可能凭空出现,现在是比这些殊胜无量倍的三宝,当然更是需要具足无量的善根因缘才可能遇到,所以三宝极难值遇。我们经常听人说“念佛一句,罪灭恒沙。”,即使是仅仅见一下佛的相、佛经的名字、僧人的幢相,也需要福德成熟才会在你的根识面前显现,所以是极难。难就难在因缘不好集聚,所以是罕见稀有。
第二是“无垢”,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无垢是说明三宝清净的相。与如意宝没有丝毫瑕垢相似,三宝也非常清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法僧都是远离一切有漏法的体性,没有杂染的缘故。而我们的世界叫做杂染世间,为什么叫杂染世间呢,因为它是由烦恼、业和生老病死这些杂染的法所组成的。唯一三宝才是清净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三宝远离一切过患和衰损。一般讲,佛具有二种清净,不但具有自性清净,而且具有远离一切客尘的离垢清净,这就是佛宝的无垢。所谓佛的法——圣法也是极为清净的,因为它不同于世间文化,不同于外道的法,为什么呢?因为佛如实照见一切所知法的相,所以佛说的法完全契合实相,以现量、比量、教量做观察,没有一点染污,没有一点欺诳,这就是法宝的无垢。【金刚经】中说:佛是如语者、真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他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没有任何欺诳的地方,这是无垢的含义。相比来讲,外道的典籍或者世间的法,都是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被邪见所染污,他们所说的不契合真理,充满了欺诳、无知,充满了迷惑,唯一是让众生陷入迷乱。
第三是“具势力”,就是具有遣除衰败、赐予圆满的势力。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它的功能,比如衣服可以保暖,食物可以养身,房屋可以遮风挡雨,但是所有这些用过以后就自然作废了,根本不具有其他作用。与此相反,佛法僧三宝的威德极大,它具有遣除衰败、赐予圆满的势力,它能遣除一切轮回恶趣的衰败,赐予善趣和出世间解脱的圆满。这种势力不是世间的政治家、科学家、医生、教师、学者所能具有的,也不是一切世间药物、世间衣食、世间声色所能具有的,但是由于我们的信心不够,没有真正诚信三宝具有殊胜的势力,所以往往还是外求,认为是不是哪个教终极销售学的“老师”,还是某一个气功师给我发发功,我就能发财或者无病健康,我们说这都是一种学术迷信和信仰迷信,可能那些“老师”销售的终极就是创造了卖给你一个人三百万一堂课的“奇迹”。以为一种外在的事物或者以某个凡夫,或者以一种世间思想,能够真正让我们远离灾难、赐予幸福圆满,这是完全颠倒的。
第四是“庄严”,如何才能成就世间庄严呢?答案是:只有三宝住世才能成就世间庄严,因为三宝是一切善心福德的因。有了佛成为众生的导师,有了法作为众生的道路,有了僧成为众生的伴侣,这样依仗佛法僧的助缘力,众生的心才能趋入到福善的正轨当中,才能产生善心福德。如果三宝住持在世间,人们也依止正法来止恶行善,世间就会现前无量的善相吉祥,所以三宝是庄严,是最殊胜的庄严。这个世间,即使有再丰裕的物质、再好看的服饰、再多的饮食、再多的歌舞,也都不是庄严,因为人心远离三宝,恒时处在贪嗔痴的状态当中,毫无庄严可言,这样就可以了知三宝才是世间真正的庄严。
第五是“殊胜”,殊胜就是比其他法更超胜的意思。假如把其他的法和三宝放在一起,就会发现三宝是最殊胜的,以三宝的功德能映蔽一切法,就象太阳大放光明,一切星光都被映蔽一样。三宝是无比殊胜的法,而我们世间一切法的总和都无法与它相比。懂得这一条,我们就要主动地以三宝为所缘境而精勤修持。比如对佛陀修习承事供养,对于法修习相应的瑜伽,或者是对于僧修习共受财法,以对境殊胜的缘故,所得的功德,也会远远超过不以三宝为所依的一切世间善法。
第六是“不变”,佛法僧三宝是恒常不变的法,无论我们在何时何地,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败,无论在何种因缘当中,我们永世都可以对她做皈依,她也会永远平等地救度我们。而世间法就不是这样,它要观待条件,比如你赞叹他,他会对你高兴,你呵斥他,他就会不高兴,你以很多钱来供养他,他会帮你做事情,如果钱少一些,他就会置之不理。或者随着时间因缘的变化,无论是财富、地位、感情、人情,还是沧海桑田、天际星空,它会变坏,它会穷尽,不可依靠,不可信任。而三宝可以做为我们永世可信的皈依处,永远可以依托,永远不会变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已经现前常恒的法身,他所宣说的法是无畏常恒之道,随法所行的僧也是行持法的圣者,所以永远可以皈依,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更有保障的皈依处了。
分别来讲,佛是遍一切处的大无为法,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可以祈祷佛,也都可以得到佛的加被,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是兴盛还是衰败,无论是有何种困难,你都可以祈祷佛,佛不会有任何偏袒,不会有任何不关照。从法上来讲,哪怕自己的色身变坏,即使其他一切法都将舍离自己,但只要心中有正法,正法是永远不会舍离你的。而且以十方圣僧为伴侣,圣僧也永远不会舍离你,这样我们就可以了知三宝是永恒不变、真实、无上的如意宝。所以用“宝”来形容。
首先我们看佛宝,为什么我们把佛称为圣宝呢?
一般而言,我们提到的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是我们的本师,也就是我们的根本导师。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在印度出生了一位王子,他叫悉达多,后来他出家修行,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彻悟了我们整个世界的真理之后,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和觉悟,我们称为佛陀释迦牟尼。这个佛是梵语“布达”的意思,“布达”的本意指的是莲花盛开的意思,我们佛法当中经常会用莲花比喻圆满的智慧觉性。这个花已经完全打开了,没有一点点蒙蔽,引申为已经获得了圆满的智慧,没有一丝无明存在。这个就是我们佛法当中为什么会提到是心是佛,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佛是已经到达果地了,他已经圆满地让自己的凡夫心完全转化为圆满觉悟的清净光明智慧了。我们现在的肉团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现在经常画心会这样子画,这个样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不是像一个莲花苞一样的,没有打开,蒙蔽着,而且还是颠倒的封闭的样子。那我们修行通过禅修也好、诵经也好、观空也好,修行修到明心见性的话,它就会翻上来,也就是我们的心莲会打开。我们经常说要打开我们的心,实际上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就是让它打开。所以,我们说,一般来讲我们对于佛的概念就是界定为,智慧已经获得了完全的圆满,也叫断证圆满。也就是所有烦恼障、所知障,包括微细的无明习气,已经完全断除了。正因为完全断除了,所以他的智慧能够完全开放,也就是说他相应要证得的功德已经完全获证了,所以把佛陀叫做断证圆满。我们现在是一分没有断,一分没有证,如果有修行的话,也有可能慢慢地会断一些吧。
所以我们一般人概念当中的佛陀,如果从两千五百年以前,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来讲,我们叫作化身佛。佛具有三身五智,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化身,这个化身佛是显现在我们人类众生面前的佛陀。当时佛陀教化的地域能见到佛陀的形象的人,都会是这一种形象,我们看到佛殿中的佛像,是不是身上穿的是法衣,手上托着钵盂?是一种比丘的形像。佛陀在世时,平常也会出去会托钵、乞食,平常在眷属面前显现的是一个三界中最尊贵的导师的形象,经常会随机教化,四十九年说法不断,对有些外道也用大神通调伏。但是,跟我们普通人显现上一样的,他也要吃饭,也要住,也要休息,也会显现欢悦和悲伤,也有生病和老死,这个我们把他叫做化身佛。有的人会问,前边不是说佛陀已经断证圆满,现前了不生不灭的大无为境界,佛陀应该安住在清净极乐的世界中呀,为什么还同我们一样有无常死亡呢?我们要知道,这正是佛陀的大智慧和大慈悲所在,佛陀深知我们娑婆众生的根基,所以以这种外在与我们相似的形式来接引我们六道当中的众生,特别是我们现在的这些众生的。我们说,佛陀的法身无处不在,报身也在无数清净的世界存在,但我们愚迷呀,我们没有慧眼,看也看不见呀,所以佛陀就显现和我们一样的肉身凡胎来引渡我们。
那么,这个佛是不是只有一尊?不是的。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个时空从大的时间上叫作贤劫,为什么叫贤劫呢?当我们这个世界在形成初期的时候,我们人类居住的南瞻部洲边上的四大海,海当中当时盛开了一千朵莲花,这个莲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小的莲花,一株莲花大概有我们一个省那么大的样子,是非常广博的大海中盛开的非常巨大的莲花。当时一些得道的圣者在空界,在观看这个世界初期形成的时候,看到这一千朵莲花盛开的瑞相,他们当时就说,这将是一个贤妙之劫,所以就叫作贤劫,佛经中经会提到我们的贤劫。那么贤劫是一千朵莲花象征一千尊佛陀的应化出世,所以在贤劫当中会有一千尊佛陀出世。现在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是第几尊佛呢?是第四尊佛出世。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大概是在六七十岁的样子吧。我们最早这个世界上第一尊佛出世的时候,当时我们的人均年龄寿长是八万四千岁,当时是八万四千岁,现在好多人追求长寿长寿,现在我们人即使活到一百岁,还不及我们祖先的零头,他们一百岁的时候还在享受婴儿之乐呢。接下来在人寿四万岁的时候,是第二尊佛出世;在人寿两万岁的时候,是第三尊佛出世;到现在是我们释迦牟尼佛出世。为什么人寿会有递减和增长呢?佛教认为是我们人类福报的增损所致。我们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圆满的福报境界,就像我们经常会提到说共产主义社会,当人类精神获得高度的净化的时候,福报也就非常的圆满;相反,人心非常恶浊的时候,福报也极为贫乏。那个时候我们人均寿命有八万四千岁,身材非常高大,接近天人,只是没有天人的神光。地平如掌,吃的东西不像现在靠按季节耕耘来收获,他想吃的时候,树上自然那个大米就流出来,直接就吃了,叫自然香稻,我们想象一下,肯定是超级美味。现在人的受用虚夸不实,人心太虚浮了,满大街广告的什么超级也许在我们先人的概念中,是无法想象的贫贱可怜,那个时候人类的福报是真正的圆满啊。后来,当我们人慢慢地增加一些贪心嗔心的时候,每过一百年会减一岁,整个人寿会减一岁,身高会降下来减低一寸。一直这样减减减,一直减到我们现在,就出现了我们短命缺福的众生。
我们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人寿是一百岁,我们现在处在减劫上。我们大概算一下这个时间,我能值遇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为什么会难得呢?如果从八万四千岁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寿一百岁,或者是我们到现在来讲是人均六十七岁左右,这个中间经过的时间算起来已经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天文数字了。我们就这样一直在轮回中流转,在这个之前都没有碰到佛陀的教化,到了我们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我们还是没能亲自见到佛陀的身像,也没有听到佛陀的教诲,一直到了现在我们所属于的像法时期,才见到佛像,闻到佛法,也就是说佛陀灭度以后,我们只能通过佛陀的形象来追忆佛陀,通过佛陀宣说的教法来学习佛陀教诲的真理。这个中间的时间是特别特别漫长的,所以我们把佛陀叫做圣宝,圣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佛陀出世是难值难遇的,是非常非常稀有的。我们大家都是一直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的乞儿,不明真性,误认贪淫的妓女为母、无明的盗贼为父,没有庄严的福德衣蔽体,没有坚固的功德房安住,没有智慧的佛法味受用,一直处在精神、功德、境界极端贫乏饥困的状态当中,经过漫漫时日的长夜,好不容易我们有一天捡到佛法如意宝,只有它能达成我们回归本来家园的愿望,我们千万要倍加珍惜啊。
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出世,如果我们现在能听闻到佛法,学习佛法,看到佛陀的样子,以后即就是我们没有通过修行获得成就,但是由这个因的话,将来我们在弥勒佛出世的时候,我们会能够值遇到佛法,也可以在当时亲见到弥勒佛。那么,要见弥勒佛得到什么时候呢?我们说的是五十三亿年之后,这个就是我们的人寿一直每过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十岁之后,再一百年增一岁,一直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才能碰到弥勒佛,是非常漫长的时间。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佛法难闻,为什么佛陀在经中说,我们值遇到看到佛陀的形象,听到一个佛的名号,都是以前几百千万劫当中积累了很大的福报才获得呢,原因也是这个。因为我们说的佛宝是真正难值难遇的。
像这样的不光我们贤劫有千佛,包括我们整个宇宙当中无量的佛世界当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佛陀教化各种各样无量无边的众生,佛教当中有很多忏悔法,就是礼拜诵念十方如来的名号,以求悔过和获得佛陀的慈悲加被,说明了佛宝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道理。因为,佛陀已经获得了圆满的大智慧和大慈悲,我们说佛陀具有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这个如所有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法身佛,如【金刚经】里边说的“无所从去,亦无所从来”的话我们把它叫做如来。如来是什么意思?是乘真如自性而来,这个真如法性横遍十方竖穷三界,也就是说像整个大虚空一样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如果每一个人有心学佛的时候,为什么刚开始就会有很多的人会提醒我们,提示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情景来教化我们,实际是由于佛的法身无处不在的原因。他的慧眼一直关照着我们,虽然现在我们的佛陀并不在我们的跟前,但是他的教法留下来了,可以说的它的智慧和精神是无处不在的。以前佛陀也说了,假使大海的水有离开波浪的这一天,我们知道大海的水肯定永远不可能离开波浪的,但是佛陀对于众生的关爱和慈悲是永远不会远离的。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因为佛陀的智慧法身是无处不在的。
另外,佛陀还具有尽所有智,尽所有智是什么样的智慧呢?就像一个慈母一样的,我们流落在轮回当中的哪一道,我们现在显的是什么样的身形,比如说我现在多大了,我生在哪个国度,我现在心情如何,我有没有碰到困难,我获得了什么,我有没有做一些善法,或者我在造恶业呢?这个佛陀都是像观手掌当中的手纹一样,非常清晰明了。佛陀如如了知三界六道中每一个众生在什么时候该当得度,什么时候该来教化,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化,他都会化现这个样子适时适度地来予以教化。还有佛陀了知每一个众生以前无量世以后无量世的所有因缘,包括将于何时成佛等等,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智是遍于一切的。当然,更不用说普通的世间技术或者微尘、虫蚁等的数量等等了,但是,佛陀和世间一般智者的差别在于,对于和众生解脱无关之事不谈,并非不是遍知,而是因为那些只能增加众生的迷惑而已。
另外,佛陀还有报身像,在有些寺院里我们会看到有一些头上戴着五佛冠的佛像,报身像是佛陀显在圣者菩萨前面的形象,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比如说无见顶相、白毫光相、身体赤金色等等,三十二相在佛陀的化身上也具有,这些庄严的相貌全是佛陀在以前行菩萨道时,由恭敬善知识和慈爱众生的福报培植而来。
我们有人经常会说,我现在要好好地修行利益众生,将来我要到一个很好的地方,到哪里去呢?到极乐世界去。如果我们成为极乐世界的圣者菩萨的时候,那个时候见到佛陀的形象就是具有无量光明无量寿的光明身佛陀,是戴着五佛冠的报身像,会显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干什么,你们知道吗?真正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以后还要学习佛法的,如果没有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之前,我们还是要修学佛法,那个时候佛陀针对谁来讲法呢?是针对着所有的圣者大菩萨来讲法的。我们现在是属于耳传,由普通的法师来讲法,用耳朵来听闻的。如果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佛陀的智慧法身是无处不在的,极乐世界的所有树木花草都是说法的。
我们现在世间有的人修行好的话,当我们的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你会从内心里面真心体会,所有的一切都是佛陀的化现,我们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地域,这个也是佛陀法身的一个化现,我们看到每一个人都会想着他跟佛陀一样,他跟菩萨一样,看到每一个花草树木的时候,想着说这是佛陀,他化现在我面前来教示我的。以前宗喀巴大师说,我们一个人如果真心对于佛宝生起信心的话,乃至于我们在酷热的夏天时感受到一丝凉风,冬天的时候感觉到一点点的温暖,我们出门的时候看到别人的一个微笑,内心里面获得一份纯真,这全部都是属于佛法僧三宝的加持,我们佛弟子应该有这个概念。我前面给大家讲了佛宝,接下来第二宝是法宝。
法宝指是什么?法宝就是道谛和灭谛,也就是获得解脱涅槃的境界和方法。
佛经里面说,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个大事因缘是什么?从我们众生来讲,众生由于无明一直在轮回当中流转,所以需要得到教化;另外一个从佛陀的角度来讲,因为佛陀已经彻底了悟了世间的真理,已经获得了圆满的大智慧、大悲心、大法力,所以他要把他所体证彻悟的所有真理教示给众生,是以这个大事因缘,也就说是由于要教化度化我们这些轮回中的老众生,由这个因缘出现在我们世间的。
佛陀宣说的教言,汇集为三藏十二部经,是通过三个时期来进行宣说的,我们叫做三转*轮。给大家讲一下转*轮的意思,因为我们佛法当中的字眼被*轮功盗去了,形成了邪教。什么叫转*轮?我们佛法的本意它是用车轮子来做比喻的,当车轮运转起来的时候,是连续不断的,而且一定会导向目的地。就是说佛陀通过讲法,然后把智慧传递给弟子的时候,就像车轮不断运转一样,运转到弟子的心相续当中去,弟子也获得智慧,由此一直不断传递下去,所以我们由此喻示叫做转*轮。从我们内心来讲,这个佛法我们学习以后受用到我们的心里边,落实到我们的心相续中,或者用到行动当中,这也叫*轮常转。这是我们的本意,不是邪教乱说盗用的意思。
佛陀宣说的三藏分别是经律论三部。我们通常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其中,为了对治众生的两万一千贪心,佛陀着重宣说了两万一千律藏;为了对治众生的两万一千嗔心,佛陀着重宣说了两万一千经藏;为了对治众生的两万一千痴心,佛陀着重宣说了两万一千论藏;另外,为了对治众生的两万一千细微烦恼,佛陀着重宣说了两万一千密藏。这个主要是教法的部分
前面这个教法主要是文字方面的东西。佛陀灭度之前说过,我将来于末法时期会显现为文字像,这个文字主要是教法。由此经律论三藏引发为戒定慧三学,属于证法部分。我们现在禅修学的是三学哪一个?主要是修定。但是定的基础是什么?是戒,由戒生定的。这个戒是什么?我们平常说我们要不侵犯、不杀生、不伤害、不偷盗、不邪淫等,这些实际上就是戒,我们真正的修行功德是从戒来的。
证法是由我们修行得来的,真正的证法是佛菩萨的智慧和慈悲。我们刚才提到的戒定慧就是属于证法方面的,那么戒定慧在哪里呢?我们持戒的功德、禅定的功德、智慧的功德从哪里出现呢?存在在哪里?是不是我们的心里边?是的。我们通过学习教法文字,懂得佛理,然后再依教奉行,通过修行获得证法的功德。
简单来讲,就是说我今天听闻一句佛法,如果我心中能生起一念信心、清净的心,想要学习佛法的心,想要内心获得平和,想要利于别人的心,全部属于这个方面,这都可以叫做证法法宝。为什么有的高僧大德出来的时候,他坐在那个地方即使他不说话,你也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恭敬,特别想亲近他,就是因为他相续中有证法的功德,他的行住坐卧都是在表法。
第三宝就是我们所说的僧宝。
一般来讲,僧是清净无为的意思,或者叫无诤,跟别人没有争论这些方面的烦恼。我们说僧有两个概念,并不是我们说的看到出家人就代表僧。如果提到僧宝的话,就是指四个比丘或者比丘尼以上的僧团,具有梵行四种威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说,我们从大乘的角度来讲,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龙树菩萨、维摩诘大菩萨等等,这些大菩萨一个就可以代表僧宝。所以僧宝的概念不局限于单纯的凡夫僧,因为我们平常看到的出家人有可能他是凡夫僧。如果是圣者僧的话,像一些我们平常听到的大菩萨,都属于僧宝,僧宝是清净智慧的体现。
前边我们给大家对于三宝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样我们可能会对三宝有所深入的了解。既然我们了知了,佛陀是一切真理的体现者,法宝是佛陀宣说的世间上的最究竟的真理,僧是随学佛法者,如果我们一个人,普通的一个在家人,通过修行获证一定的果位的时候也可以叫做僧,不单纯指的是出家人。这样的话,我们要想获得圆满的觉悟,我们要想了知世界的真理,或者说通过佛陀所宣说的这个方法来进行修持超越轮回的话,前提就是我们首先要来皈依三宝。
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如果在最危险的时候,首先想的是哪里?肯定想的是自己妈妈的怀抱,皈依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说皈依是皈投或者依靠的意思,我们身处生老病死的轮回困厄中,在种种烦恼的纠缠不息中,首先要找一个最坚固的依靠处,就是我们从内心里面发出一种坚固的决心,就像决心要入党一样,就把它叫做归依。所以皈依三宝的最基本的意思就是说,我内心里边发出一个非常坚定的意愿,发愿我将来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会以佛陀为我的根本导师,这叫皈依佛,皈依佛就是皈依自性觉悟的大智慧。然后以佛陀宣说的佛法为我人生的最基本要学习的指导教言或者是准绳,来依教奉行,这叫皈依法,皈依法就是皈依自性的正见。再者,我们会把学习佛法的所有人,特别是大菩萨僧众作为我们的学长、道友,进入这个团体,这叫皈依僧,皈依僧就是皈依自性的清净无为法。实际皈依是什么呢?皈依不等于说我们手上拿一个皈依证就是,而是说我内心里边有这个坚定的誓愿。当这个誓愿在我们内心真正发起来的时候,我们安住在一种恭敬心或者向往心的中间,这个时候我们内心里面会有一种踏实感或者安全感,这个我们就把它叫做皈依。就是给自己找一个非常稳固的港湾靠一靠,就是我们说的停泊一下,这就是一个前提。那么这样的话,我们通过皈依三宝,相应会获得三种功德,皈依了佛陀以后,如果我们最向往的是世界上真理的体现者,那我们相应就会获得觉醒和觉悟。如果我们皈依了法宝,我们学习世间上究竟的真理,相应地我们内心会获得什么呢?我们会获得正见。还有,如果我们加入一个大团队中能够跟随僧宝学习佛法的话,我们下来会获得什么?会获得清净。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皈依三宝以后,实际就是我们自性获得的功德叫觉、正、净,是从皈依三宝起开始获得的。
我们通过皈依外在的三宝,我们内在的觉悟、正见、智慧以及清净、慈悲心显发出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相似地叫做自性三宝,这个自性三宝,在我们现在的层次是通过外的皈依来获得内的皈依的显发。
我们一生下来,在家里边会靠父母,出门会靠一些长官朋友,但是我们如果我们的身体或者心里有烦恼的时候,我们靠谁?佛陀启示我们说,我们不要依靠一般的神明或者算卦,或者一些世间的知识来依靠,我们最可靠的住的就是我们的三宝,因为三宝是这个世间最吉祥之处,也是我们自己最清净的自性呀!所以我们说,皈依了佛以后,因为佛是人间的真理的体现者,它会引导我们走向光明;皈依法的话,它是我们世间上最高尚的真理和规律,依此我们可以规范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切的行为、德行;皈依僧了以后,因为僧是奉行佛法要求解脱者,如果我们进入这个团队以后,我们就有老师引导,通过学习佛法的真理我们就能够改恶从善、转迷成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真正的皈依是皈向我们自己的真性,然后把我们的身体作为正法,然后依法修行,和三宝融为一体。如果我们一个人对于佛法真正起到信心的话,平常的所作所为都会代表三宝的形象。
最后,我要带领大家念一个偈诵,这个偈颂是在【成佛之道】里边由高僧大德宣说的,我们大家一定要深信,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的最吉祥处,是一切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好,下来大家跟我一起来念:
“ 皈依处处求,求之遍十方,究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好,感谢大家!我们先到这里,谢谢。阿弥陀佛。
- 梦参法师:受了三皈五戒后需要注意什么?
- 静波法师:真正皈依三宝并且具足就不会堕入三恶道
- 静波法师:皈依自心和自性是有特殊意义的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是解脱的根本
- 梦参法师: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自在的
- 静波法师:理性皈依得种种功德
- 净界法师:佛教“有主物”在律上分几种?
- 印光大师: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 法藏法师:线上皈依到底能不能成就呢?
- 净界法师:皈依的三宝是什么?两种三宝
- 静波法师:要想觉悟从皈依三宝开始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有两个好处
- 能弘法师:可以给没皈依佛门的人临终助念吗?能成功吗?
- 正如法师:皈依三宝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消灾免难
- 本源法师:为什么谁都靠不住?三宝才是我们最大的靠山
- 正如法师:奉养顺从父母,度父母皈依三宝才是大孝
- 本源法师:心里没依靠佛的时候,依靠的是什么呢?
- 大安法师:可以在不同的寺院多次皈依吗?
- 静波法师:怎样才是有志向?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