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老和尚传 5
惟因老和尚传(5)
从1983年开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惟因老和尚为了办好全省僧伽培训班,全力以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谁又知道惟因老和尚已经是重病在身。特别是到了晚年,惟因老和尚患了喉癌,以至进食困难,连干饭都吃不进,最后三年每天祗能喝稀饭、芝麻糊或米汤。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惟因老和尚还是坚持为学僧们讲课。后来到课常上讲课不行了,他老人家仍在住房里为学僧解难释疑直到生命的最后。在他的遗嘱里把自己所留数量不多的钱用于培训班和资助中国佛学院、福建厦门南普陀佛学院等地就读的弟子们。
惟因老和尚对于僧伽人才的培养与造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随缘启坛,传授三坛大戒。自从来到南华祖庭出家后不久,惟因老和尚即担任了知客,继而兼当家、兼首座等主要执事。早年在本焕和尚主持法席时,惟因老和尚在数次传戒中,先后受请为尊证、教授和尚。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南华祖庭再次启坛传授三坛大戒时,惟因老和尚则是担任得戒和尚了。重任在肩,事关继佛慧命,绍隆佛种之大事,惟因老和尚更是十分严肃认真。对于戒期的选定,三师七证的礼聘,有时连礼请聘书的填写,惟因老和尚都是事必躬亲。有时大家看到他老人家过分操劳,就相劝是否可以放轻松点。听到这种说法,惟因老和尚立即十分严肃地说,我们要记住祖师们的教导,启坛传戒是事关佛门兴衰的大事,千万马虎不得。三师七证的选取聘用,关系到戒坛是否清净的关键。虚公老和尚曾反复教导我们,启坛传戒,三师七证中若有一个不如法,那么此戒坛就不清净了,所传的戒也就不如法了。我们千万不能做上对不起历代祖师,下则有损佛教声誉的事。因而,在惟因老和尚的主持下,南华禅寺于1983、1985、1988、1989年启坛传授三坛大戒,如法如律,戒坛清净,为千余名戒子团具足戒。惟因老和尚为继佛慧命,绍隆佛种而做出不凡的贡献,得到教内外好评,建树了出众的功德。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名闻海内外的禅门高僧大德,有不少僧人特地前来投身他老人家座下为徒。对此,惟因老和尚开头总是谦虚婉拒。后来,常住上大众师父们则以广大佛门,继延曹溪禅灯为重任相劝,惟因老和尚才开始收徒纳嗣,但严格要求,认真考核,慎重择收。一旦收入门下,惟因老和尚以他们则是一方面,率先垂范,以身表率,真正是身教重于言教;另一方面,则从严监管,严格把关,不让他们有丝毫放逸。平日要求徒弟们认真执行常住各项规矩,上殿过堂,坐禅习静,出坡劳作。要求徒弟诵念《金刚经》、《六祖坛经》等经典,学习唱念。对于徒弟的做人成才,惟因老和尚很是严格要求,稍有出入,总是及时指出,善意批评。对于的徒弟是这样,对于一些年纪大一些,或是有所成就,即便当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惟因老和尚则要求也更加严格。其中,有一位徒弟在外地当选为政协委员,获悉喜讯后惟因老和尚立即亲笔写信表示祝贺,同时在信中告诫这位徒弟今后要更加谦虚做人,努力学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千万要克服过去那种易发脾气的不良习气。当时这位徒弟捧着恩师的一封信,十分感激,奉为珍宝,保存至今。
致力研究,硕果累累
惟因老和尚自青年时就感悟人生无常,一心向佛。来到南华祖庭剃度出家以后,惟因老和尚向佛之心更加虔诚,数十年如一日,穷究佛典,亲近虚云老和尚等禅门泰斗,参禅修性多有正知正见。长期以来,惟因老和尚在刻苦禅修的同时对禅修的目标、方法与注意事项等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丰硕成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先后在《法音》上发表《修行漫谈》、《福慧双修》、《解行相应》、《自性自度》等文章,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特别是1988年冬,在南华禅寺禅七的三周中,惟因老和尚每天都亲自为大众讲开示,结合自己的禅修体验,弘扬曹溪宗风。
首先,惟因老和尚强调“作为每一个佛教徒,应当明白佛教的道理,依法修行。”但是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来说,佛教徒也时时会被许多与修行不相适应的尘埃即佛门中所说的妄念干扰,影响修行。“要使思想清净,不染尘埃,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惟因老和尚告诫学人一定要有坚定的信仰,要发大心。“一方面要广学多闻,明白佛理,把尘埃(妄念)消灭于未萌之前;另一方面,发菩提心,积极多做善事。凡有利益,无不与崇。”以此为准则,“这样再向前进,达到能所俱泯,人法双忘,才是修行的极则。”更重要的一条是能够坚持实修实证。“佛经上常讲‘问、思、修\’,‘信、解、行、证\’这修行的‘修\’字,行持的‘行\’字,最为吃紧,不能忽视。”惟因老和尚进一步强调,禅修就好比想吃果子,“就要浇水施肥栽培果树,否则便成空想。”然而,禅修是一项长期的必修功课,要持之以恒,方可得利益。要做到这一点,惟因老和尚要学人明确方向,树立目标。所以,惟因老和尚教导学人要懂得“参禅为了悟道,道由心悟。”对于禅修的实质,惟因老和尚有很通俗而切实理解,他强调“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因此做为禅修者首先要明白“我们现在是人,先要学会做人的方法。倘若做人尚且做不好,如何做菩萨?”惟因老和尚认为会做人,可以做出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事;不会做人,做坏事,甚至犯法坐牢,哪里还谈得上修行呢?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