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无瞋是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的意思

面上无瞋是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

心上无瞋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均提童子

  瞋恨心,是非常可怕的。佛教将人的瞋恨心比喻为火,所谓「火烧功德林」,瞋恨之火能劫烧功德之林,平常我们修持再多的功德,做再多的好事,一旦瞋火燃起,很轻易地就会将这些功德烧毁殆尽;瞋恨也如同刀剑,能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因此经典上提示我们「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恨心一起,业障门开,所有的罪过都很容易产生。

  因此,为人处事要能「面上无瞋是供养」,不将瞋恨表现在面容上,要时常保持笑容。世间上最美的表情是微笑,世界上最好的善举是布施,最好的供养,就是以微笑来布施他人。有些人以为信佛了,一定要用很多的钱去布施,其实不然。只要你多一点点笑容给人,就是对人间最好的布施,也是最好的供养!

  在佛教里,供养的种类很多,有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也有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等十供养,更有以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为供养,然而真正最上等的供养是「心香一瓣」,发自我们心底的欢喜,表现在笑容上,就是最好的供养。

  「口里无瞋出妙香」,佛经里记载,过去有一位沙弥因口中因为经常夸奖他人,赞歎三宝,不说妄言、恶语,久而久之,他的口中自然飘散出一股异香,大家都称他「香口沙弥」。因此我们与人相处,能如《金刚经》所说的「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不说讽刺的话语,没有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口中说出的话不含刀带刺,不伤害到对方,出言吐语就是「口出妙香」了!

  「心上无瞋无价宝」,先从面上不表现瞋恨的容貌,再到口中不出怒言,然后打从心底做到一点都没有瞋恨的念头。心上无瞋,举心动念常常不忘为人服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像这样心上没有瞋恨,甚至进一步利益他人,就是无价的珍宝!我们能安身立命,在没有瞋恨的身口意中,就是「不断不灭是真常」的意境了。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刊于《人间福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