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小止观 对治贪欲的不净观
对治贪欲的不净观
《止观》提到的对治观,是对治贪欲、瞋恚、着我、多寻伺等病,而列举不净观、慈心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的法门。今先介绍「不净观」。
不净观即是观身不净,观察我们的身体,是完完全全污秽不净的东西。能够对身体产生不净的观念,那么这个身体就没有什么值得贪恋、爱惜的了,也就去除贪欲心。贪有多种:贪吃、贪睡、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修不净观时,将四肢百骸仔细观察,原来没有一处是清净的,这样,贪欲心就会逐步淡化。
不净观在经典中,提到两种修法,一种是观自己身中三十六物,充满不净,观所执着的身体也是一样,观成能达成厌离淫欲的目的。另一种是九想观,虽能对治欲望,但多生恐怖,初学者或心性怯懦者,不适合修习。
佛教是以如实的知见态度,去看待一切事物,对肉体也是一样。当我们从善知识学着观身不净,是观身体的三十六物。首先,如实知道肉体的本质,是无常的、不净的、是苦的、是不能自主的,不能永保青春、容易受伤害、常常生病的。第二是如实知道,我们肉体的相状有:软、硬、滑、涩、干、湿、温、凉、动、静。
第三是如实知道肉体成分,身相有:发、毛、爪、齿、眵、泪、綖、屎、溺、垢、汗;身器有:皮、肤、血、肉、筋、脉、肪、膏、脑、膜;体内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等三十六种。
第四是如实知道,我们的肉体,外在九孔常流污秽不净物;从生至死,此三十六物,也必将死坏、腐败,不再有人喜爱这臭秽的尸体。能如实观察,一定能让我们从肉体的迷失中解脱。
用九想观法,有两种人:利根的人,只要悬心存想这九种观法,如胀、脓烂、青瘀等相,就能成就。钝根的人,用观想方式来修这九想观,不能成就的话,必须找到初死的人,到死尸的处所,经过家属同意,直接面对尸体打坐,并留意观察,随后发生臭烂不净的种种变化。等能够见相分明时,才离开死尸,自作修习。所以,有些修行人会在冢间修行,即是因为容易念无常及死相故。{24}2004.05.04
修持九想观的人,必须持戒清净,使修习的心不会退转,比较容易接受观法,进而破除淫欲、贪欲等烦恼。九想观是:
一、胀想:当人死后身体的浮肿,即是肿胀。行人如此作观时,往昔的姿容妖媚、红唇、赤齿,不知何在?是男?是女?亦难分别。
二、坏想:尸体肿胀后风吹日晒,肿大而破裂,五脏屎尿臭秽,盈流满地,此时即是坏相。
三、血涂想:尸体既已裂坏,从头到脚,处处浓血臭秽流溢,令人不敢亲近。行人以专注力作观时,能除对世间的贪爱。
四、脓烂想:尸体既有臭秽物流出,经过热风、水渍,尸上的九孔流出浓血,皮肉处处脓烂,臭气不堪。
五、青瘀想:尸体既已脓血流尽,风吹日晒后尸体会先成黄色,再变成青紫色、黑色,且臭气转增。过去的美色,现前作观,就会成为厌恶之物。
六、噉想:尸体的血肉变成青瘀色,皮肤一条条裂开,加上脓血的流溢,引来苍蝇群集。随着时间、气候转变,尸身的腐肉里开始长蛆虫,爬满鼻孔、两眼、双耳、嘴巴,和身上所有裂痕的缝隙中,到后来,整个死尸都会被蛆虫吃光。
七、散想:尸体身形既已破散,自然筋断骨离,失去人相。此时即是散想。
八、骨想:尸体烂尽、蛆虫吃光,便会出现白骨。有时会见白骨筋连,有时会筋尽骨离。有时见白骨,还会有余血膏腻污染;有时见白骨,干净清爽,白如珂贝。人除去血肉,也只不过是骷髅架而已。
九、烧想:即是焚烧死尸、骨裂烟臭,等薪尽火灭,就形同灰土了。此时观身相皆尽,荡然无存,就无爱取之物了。
九想观,可独修一相或九相全修。经典中提示修观的人,可从左脚大姆指开始作观,再遍及全身。九想观对初学者较有危险,须依老师传授,发生问题时才有人指导。
不净观,可对治贪欲心,《坐禅三昧经》说,多淫欲的人有七种爱,可用七种不净观来对治。1.若着好色,当习青瘀观法。2.若着端正,当习肿胀观法。3.若着仪容,当修血涂、白骨观法。4.若着音声,当习咽塞、气绝、命断的观法。5.若着细滑,当习白骨、干枯病观法。6.若爱着众生,当习以上六种观法。7.若爱着以上六种,则遍观一切。若能修不净观法,初则可以离贪欲,终则能成就实相无相的境地。{25}
2004.05.05
- 上一篇:天台小止观 了知实相的「体真止」
- 下一篇:天台小止观 对治瞋恚的慈悲观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