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详情]
圆觉道场修证广忏文卷第二
圆觉道场修证广忏文卷第二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礼忏法八门
一 启请圣
令欲发心。洗涤罪垢。加功运行。证入妙境。要对十方一切贤圣。令为证明。虽诸佛贤圣无所不在。若不虔诸。对而不现。故须依智离识。常作佛想。心清智明。理随事变。即常见佛。名净缘起为请佛也。故华严云。譬如日出普照世间。于一切净水器中。影无不现。佛日亦尔。普现法界。无前无后。一切众生净心器中。佛无不现。问。诸家礼忏。皆先胡跪。严持香花供养。何为此文。先启请耶。答。诸文是久长。旦夕礼念。今是时置坛场加功求证。故直先启请。问。何不且依常途。先胡跪供养。旋绕梵赞了。然后启请。答。若不先请。欲供养旋绕何人。因直先请。而后供养赞礼等也今应烧香散花。一心正念。口称诸佛菩萨名字。一一启请。不得轻慢散乱。
香花请香花请
至心奉请大方广圆觉经中入大光明藏遍满十方于凡圣本源现诸净土理智无二法报真身本尊毗卢遮那佛(遮那舍那。梵语楚夏也。此皆云光明遍照。即法报无异之真身也)。
唯愿不舍慈悲。降临此处道场。受我供养。
香花请香花请
至心奉请大方广圆觉经中入大光明藏于众生觉地光严住持一切诸佛(云云。唯愿不舍已下。乃至香华请已后。一一皆仿前) 至心奉请身相融通言音无碍闻说圆觉经者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具大慈悲有大誓愿尽于未来守护圆觉经者三世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大慈大悲娑婆世界随机起感应现千万亿影象色身我本师释迦牟尼佛。运如幻智慧。出谷响音声。说空中风尽言教。救摄梦想苦恼众生还令悟入法性(云云) 至心奉请妙法莲华经中过去久远灭度多宝如来(云云) 至心奉请东方满月世界十二上愿药师琉璃光佛(云云) 至心奉请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愿阿弥陀佛(云云) 至心奉请睹史陀天当求下生弥勒尊佛(云云) 至心奉请毗婆尸如来七祖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善德如来十方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宝集如来二十五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释迦牟尼如来三十五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普光如来五十三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拘那提如来贤劫千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阿閦如来一万五千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遍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彻三世长短劫内广大智愿主伴互融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一切诸佛(云云) 至心奉请十方遍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尽过去际一切化身诸佛般涅槃者分身舍利及诸灵像浮图宝塔(云云) 至心奉请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是顿教大乘甚深法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唯愿文文契意。句句其心。显现此处道场。受我供养(云云)香花(云云) 至心奉请遍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彻三世长短劫内大方广佛华严修多罗无尽教海及彼世界一切顿渐大乘十二分经深广法藏。唯愿皆我心观皆现道场。受我供养香华(云云) 至心奉请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现净土平等会中问本起因表信解之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现净土平等会中征起幻法而显正修表于理行普贤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普眼菩萨摩诃萨(云云)。
(从此已下若时促。次第便列下十菩萨都为一唱。结云等十二上首唯愿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金刚藏菩萨摩诃萨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弥勒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清净慧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威德自在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辨音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净诸业障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普觉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圆觉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贤善首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十方菩萨摩诃萨(云云)。唯愿不舍慈悲。与诸眷属。各随上首。降临此处道场。受我供养(云云) 至心奉请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种种应现救苦众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光明藏净土会中贤善首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大慈大悲常处焰魔罗界随缘方便救拔其途地藏菩萨摩诃萨(云云) 至心奉请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等觉菩萨十地菩萨十回向菩萨十行菩萨十信菩萨如是等五十一位诸尊菩萨摩诃萨等(云云)。
至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末会中圆器上根本百城求法一生之内菩萨行圆为末世顿门修证轨范善财菩萨(云云) 至心奉请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有学无学四向三果及阿罗汉辟支迦佛一切贤圣僧(云云) 至心奉请圆觉会中二十八天王大梵天王须弥山顶天主帝释护国四天王等皆曾白佛发愿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稳。心不退转。今请不舍此愿。领诸部属。侍后如来。降临此处道场。受我供养(云云) 至心奉请圆觉会中执金刚神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其数八万并其眷属亦曾白佛自发愿言。末世众生持此经者。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不令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患。疫病销灭。财宝丰足。常无乏少。今请不舍此愿。领诸部属。侍后如来。降临此处道场。受我供养(云云) 至心奉请圆觉会中大力鬼王吉槃荼等十方鬼王亦白佛言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今请不舍此愿。界我当属侍后如来。降临此处道场。受我供养(云云) 至心奉请诸大龙王及八部众并及此处土地灵祗圭峰山神王紫阁山神(如不在本山即不言上两句)护法善神护伽蓝神主道场神主方主地主火主风主水主山主空主药诸神众等。唯愿依佛付属。降临拥护此处道场。受我供养(云云)。
香花请香花请(胡跪)
某甲等一心唯愿。我本尊毗卢遮那佛。我所师释迦世尊。不舍慈悲。受我奉请。来降道场。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圆觉经中。千百万亿恒河沙诸佛。守护圆觉经者。三世如来。并愿慈悲来会道场。坐莲华座。大方广圆觉了义顿教大乘。唯愿现我心中。成我观行。文殊普贤十二大士。并诸眷属。十方菩萨。亦愿围绕如来。各坐花座。大梵天王。须弥天王。四大天王。于佛前发愿守护。十方鬼王。吉槃荼等。同愿护持经者。亦愿力来此道场。此处土地灵祗诸座。诸大龙王。护法善神。主道场神。一切主于山水火风地方林稼。乃至主药神等。并愿领诸眷属。来到此处。拥护首道场。是诸如来菩萨一切贤圣。悉愿证明。我于今日。欲为十方国土六道众生。依了义经顿教。修习圆觉三观妙门。破一切障。观行成就故。于三七日。一心精进。依经所说。如法修行。必愿主解行者。文殊普贤。乘本愿力。受我忏悔。令我所行。决定成就。破诸罪障。法门现前。以度众生。皆得悟入。
启请已至心归命礼本尊毗卢遮那佛。
启请已竟。已知诸佛诸大菩萨。不违我请。后大光明藏不二境中。所现净土。平等法会。不起三昧。慈悲应感。起我机缘。如月落在证江不动而现。我等肉眼虽不能睹。摄心观想了了分明。见佛菩萨及诸贤圣。畟塞道场。遍虚空界。知见我等至心恳请依教修行。是故我等应当香花供养。归命至心。称赞敬礼。
二 供养观门
(然供养称赞礼敬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等八重。是修行人之本事。非别行法。世尊于离垢慧菩萨所闻经中[其]列也。亦是超入华严境界之妙门。故彼经广说诸佛功德妙用已。最后云。若欲成就此功德。应修十种广大行愿。故西域本宗道流。皆于经中。录出别行。讽念修习。前后三译。一晋朝佛度跋陀罗三藏译。二唐朝不空三藏译。三贞观中华严疏主等译。其十行愿。即是此供养等八也。但于劝请中。开为转法轮久住世二门。又于回向中。分出随佛学顺众生二门。故成其十。此八重虽总是入圣境之门。然各有别相功德。谓礼敬除无量劫来我慢之障。得尊贵身。称赞除无量劫来恶口等障。得四无碍辨。供养除多劫嫉妒障。生生得大财富。忏悔总际三障。得依报正报具足。随喜除多劫悭贪。生生得广大善知识眷属。劝请除多劫谤法障。生生得多闻辨才。回向除狭劣障。得广大无量福善。发愿除退屈障。总持诸行。得速成佛果也)是诸众等人各胡跪。严持香花。如法供养。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
化佛并菩萨。缘觉声闻众。受此香花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量作佛事(华严经云。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一一佛所。皆有海会围绕。我今悉以一切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乐云。乃至衣服诸香云等。一一量如须弥大海。问。此文乃彼经皆云。香花遍满十方界供养等者。如何办得如是多多供养具。得如上多多佛耶。答。准华严缘起章第三供养门中云。菩萨凡所施设。乃至一华一香。一衣一盖供养具。无不称真理。等虚空界。即以全法界之身。游诸佛刹。称真之物。供养于佛。是故菩萨不虚行。于所修值诸[仙]恒不失时。一切供养。常称理而成就。何以故。法施于佛。称真理故。释曰。准此云一香一华等。又云常称理而成就者。即知经中所列皆以称理。即一之多等也。故修行者。但安心观行。物物自多。皆偏诸佛也。故云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次下经说。迷心中供养。比此观行供养。百千万俱胝那由他迦罗等喻沙陀不及一也。皆云天者。是自然义。表法界中法尔有如是不思议德用也。皆言云者。是随缘义。表由行愿行力故见也。谓此供是色相显然。智照无性。从法性空无生法起。能见所见迥无所依。应用而来。来无所从。用谢而去。去无所至。而能含慈润霔法雨。益万物以重重无尽。有云象焉)。
三 称如来
(有二门)。
一 梵赞
(此是胜鬘经中。赞佛真身智慧之偈。时人呼为梵音。不知是以梵声而赞佛也。妙色无等非化身)。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敬礼常住三宝。
二 直赞
(既请三宝已。即当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正身威仪一心伫立。面向法座烧香散华。心念三宝微妙功德。目瞻不舍。口陈词句云)。
真法性是其身。究竟觉为其智。踞莲华台藏。号毗卢遮那。于百千亿释迦。独为其主。恒河沙国土。统世居尊。然乃合真如而不大。全在一一毛端。处微尘而不小。即遍恢恢法界。尽十方作大神变。微三放大光明。摄凡圣十身相作。应地位六根互用。十刹微尘数菩萨稽首常随。百万阿只诸天虔心围绕(次赞法功德)。
方广了义圆觉法门。万亿恒沙诸佛。在净土中同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诸经眼目。圆顿教门(次赞僧宝)。
文殊是佛之师。主于信解证智。普贤表法界体。主于悲愿理行。十二上首。十方徒属。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实教三宝。净土经筵。巍巍乎。晃晃焉。迥出思议之表也。然今弟子某等。某时赞礼忏悔。修行大乘所有功德。奉福上界二十八天。大梵天王。释提恒因。四天王等。龙神八部。阎罗五道。六齐八王。行病鬼王。及王眷属。此处土地神祇。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又为国王帝王。土境万民。师僧父母。诸善知识。十方施主。法界众生。藉此善根。平等熏集福德智慧二种庄严。离障出缠。成种智道(华严经。引尘数佛已。次云。我当悉以甚深信解见前知见。悉以出过辨才天女微妙舌根。出无尽音声言词。称赞如来功德海。云深信等者。观智力也。此是自因。亦有普贤法力为缘。此义如下礼佛中引经备说。彼文具故。辨才天女者。彼经出现品云。自在天王。有天采女。名曰善口。口中出一言声。则与百千种乐相应。一一乐中。复有百千差别音声。释曰。彼但合乐此合法界。故超过也。当知必须观智明[向]方得解所赞皆如海深广无尽也)。
四 礼敬三宝
(既赞叹竟应当一心正身威仪。次第礼佛。礼佛之法。当须所礼之佛。至心忆念此佛真身。犹如虚空。应物见形。如水中月。分明了了。如对目前。受戒礼拜。于一一佛前。皆如是用心。以名召体而礼之。不得散乱。又须自知身心空寂。无有礼相。随缘影见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此身。头面礼敬。准勒那三藏礼佛观门。优劣有七。一我慢礼。二唱和礼。此二非仪。三恭敬礼。从心发。运于身口。五轮著地。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观身与佛。皆从缘起。如幻如影。普运身心。遍礼一切。六内观礼。但礼身门法身真佛。不缘他佛。七实相礼。若内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实相。见佛可礼。亦是邪见。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名平等礼。故文殊云。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等。然复四礼皆属观行。谓第四空观礼真谛佛。入法之性故。五假观礼俗谛佛。从体起用故。六中观礼第一义谛佛。不计空也。直见来觉真性故。七则三观一心。礼三谛一境佛。不[所]真弃假。泯绝无寄故。然今七礼经文。既是随相门中。且当第三第五也。心心恭敬故。念念观身观佛[后]性随缘。如幻影故。余无相礼等。是下离相摄念之义。然则虽三观圆明。只于身口恭敬礼时。作此观智。非为身口都不礼赞。但将观无相等。以当礼佛。善须思之。若以观智便名礼佛。不须身礼。第三中亦应但以恭敬便为礼拜。不合运于身口。义例如此。岂不误焉。问大乘宗以意地起犯。即名破戒。可[妨]例此心礼即成功德。答意中作念。的拟运身口。行杀盗等。心念成就。竟无悔意故。即名破戒。今但的拟运身业礼口业赞等。心志决定。竟无犹预。纵未遂严净道场。作礼之间。灼然已生功德。若无意拟运身口。元无功德。如本无意拟杀等。亦元无罪也。然观智既成。观境常见。行住坐卧。礼不间断。但不退观心智。自然流注。如受恶律仪之人。杀等之心念念流注。不必正杀正盗也。受恶律仪者。作屠猎劫贼等业也。问。第五礼中云。能所皆如影象。影象无意。如何得成礼仪。答。即此念恭敬之心。亦如影也。世间镜之类。但见色影。不能见声香味触及心之影。而此大圆镜智。等虚空界。见色声等及心心所等也。作此观时。先观己身心。是无明势分。从染缘而起。今以正知观空无自性。令时即是一真法界。然后观此法界。不守自性。常能缘而起。遂礼拜恭敬。一心归投。托诸佛及法义。净缘引起身心及佛。随此净缘起为身心及佛。如影从镜见。既我身心无性。合于法界。法界无不遍。故我身心随所依法界。亦无所不遍。无所不礼。故云遍礼一切也。第六中云。身内真佛者。如尘中有大经卷。如币布[布]里真金。如焦模中佛像。如器中锽之声音也。此既有真假内外相对。非一向泯相。则亦当此随念中也。准华严宗。复有自他融摄之礼。具足四句。一者。一身礼多佛。彼经云。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又云。菩萨应知自心念念[常]佛成正觉。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念念悉有佛成正觉。二者。多身礼一佛。经云。一一佛所现不可说不可说[以]刹微尘数身。又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三者。一身礼一佛。四者多身礼多佛。彼经云。如来成正觉时。入善觉智三昧。见一切众生数等身住于身中。乃至一毛孔中。有一切众生数等身遍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无有少许处空无佛身。释曰。但以随举一心对佛。随举一佛对身。及对文说义。结为四句。然实身数等皆无尽。问。何以修行之人身。如是一一同佛无尽耶。答因缘备故。彼经云。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此是法力即缘也。又云。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此是自力即因也。深胜即是胜解。胜解者。决定印持也。谓以普贤法力。见一切境皆是佛境。于心依智不依识。则心心是见佛之心。故经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故彼经结礼佛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至以虚空界众生界等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供养称赞。十种称赞行愿。一一如此。结之即知。若不以普贤观行之力。如何得念念不断邪。智者审思。此文无以生灭之心。取相之礼。而为礼赞供养等也)。
南无大慈大悲入神通大光明藏现诸净土以应圆机我本尊毗卢遮那佛(我今稽首礼。愿住如来平等法会。自例知) 南无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于诸众生觉地光严住持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身相融通言音无碍同说圆觉经者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云云) 南无具大慈悲有大誓愿尽于本来守护圆觉者三世诸佛(云云) 南无大慈大悲娑婆世界随机赴感全体应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云云) 南无妙法莲华经中过去久远灭度多宝如来(云云) 南无东方满月世界十二上愿药师琉璃光佛(云云)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愿阿弥陀佛(云云) 南无睹史多天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云云) 南无毗婆尸如来七祖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善德如来十方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宝集如来二十五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释迦牟尼如来三十五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普光如来五十三佛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拘那提如来贤劫千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阿閦如来一万五千佛等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遍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彻三世长短劫内广大智愿主伴互融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一切诸佛(云云) 南无遍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尽过际一切佛身诸般涅槃者分身舍利及诸灵像浮图宝塔(云云) 南无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亦名秘密王三昧如来决定境界如来藏自性差别顿教大乘甚深法藏(云云) 南无遍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彻三世长短劫内大方广佛华严修多罗无尽教海。及彼世界一切顿渐大乘十二部经深广法藏 南无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现净土平等会中主于信解证智文殊师利菩萨(云云) 南无大方广圆觉经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现净土平等会中主于行愿真理普贤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悉见诸法清净普眼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通决甚深疑念金刚藏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深究轮回根本弥勒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洞明修证位地清净慧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发明三种妙观威德自在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显性二十五轮辨音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征起觉心因除四相净诸业障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请问求师去病去离四般普觉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发道场加行证入真理圆觉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净土会中流通经文传于末世贤善首菩萨(云云) 南无大光明藏本尊所现净土平等会中十方菩萨(云云) 南无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种种应现救菩众生观世音菩萨(云云) 南无大慈大悲常处焰摩罗界随缘方便救拔其途地藏菩萨(云云) 南无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等觉菩萨(云云) 南无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地菩萨(云云) 南无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回向菩萨(云云) 南无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行菩萨(云云) 南无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住菩萨(云云) 南无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信菩萨(云云)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末会中圆器上根百城求法一生之内菩萨行圆为末世顿门修证轨范善财菩萨(云云) 南无三世十方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有学无学四向三果及阿罗汉辟支迦佛一切贤圣僧。
(约十所为礼常住三宝。此十礼不定一。上临时看众心不倦即礼。或时倦即不用礼)。
为二十八天释梵王等敬礼常住三宝 为四大天王龙神八部敬礼常住三宝 为皇帝陛下圣化无穷敬礼常住三宝 为皇太后贵姬公主太子诸王福延万叶敬礼常住三宝 为文武官寮常居禄位敬礼常住三宝 为师僧父母及善知识敬礼常住三实 为国界安宁法轮常转敬礼常住三宝 为佛前发愿护持圆觉经者八万执金刚神十方鬼王不违本愿守护道场敬礼常住三宝 为当所土地灵只圭峰神王紫阁山神护法神王主道场神山神地神主水火风主空主药诸神灵等拥护道场敬礼常住三宝 为十方施主六度行圆八难三途离苦解脱敬礼常住三宝。
五 忏悔诸障
(礼佛竟。正于法座前。正身威仪。虔敬胡跪。右膝著地。烧香散华想念三宝。畟塞虚空。普贤菩萨无量庄严眷属围绕。为忏悔主。一一皆如目前。一心一意。生郑重惭愧。发露忏悔无量劫来。六根三业所造一切恶业。断相续心。从于今时。尽未来际[修]不更造。所以者何。业性难空。果报不失。若有造不止[难]是虚妄颠倒因缘。则还受虚妄果报。然忏悔词句。多用大佛经中之文。及普贤观经意。华严金天鼓光明金鼓偈等意也)。
普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众生。并愿断除诸障。归命忏悔。言忏悔者。具云忏摩。此云悔过。若别说者。忏名陈露先罪。悔名改修来。然欲忏者。先知展转生起因。由无始不觉。起贪嗔痴。发身口意。造一切业。诸善恶不动等。若约责心。善恶俱忏。以善恶业。迷时若是贪爱心所作故。若就所作罪状。则唯忏恶业。以悟后乃至成佛毕竟不舍善行故。善事顺于理故。迷时以取相求报。故成过患。悟后俱离其病。不舍善法。故不灭也。恶业皆理招苦。一向须断。故遍忏也。就忏中复有二种。一若犯遮罪。先须依教作法忏之。遮罪者。体非毒恶。但以佛戒遮制不许。即不合作。作即成犯。准小乘宗。四重八重。不通忏悔。僧残已下四篇方许。作法者。小乘忏。要请大比丘为证。对大具五法。一袒右肩。二右膝著地。三合掌。四罪名。五礼足。若对小夏。阙礼足。但行四法。若僧残罪。须请二十清净僧。令六夜行摩那埵。供给承事也。七日满为羯磨除罪。还令戒净。如来所受。尼则集众四十清净大德。若轻罪。则一日承事。不必集也。若犯性罪。复须起行。性罪者。谓杀盗十恶。体性是恶。佛未出世。未有戒制之时。作之法尔有罪。堕于三途故也。言起行者。一事忏。二理忏。如方等佛名经等。令作法兼起行也。谓彼方等经。令先严净道场。香泥涂地。及室内作圆坛彩画。悬五色幡。烧海岸香。点灯敷高座。诸二十四尊像。多亦无妨。设肴膳尽心力。新净衣服鞋履。无新洗故。出入著脱令无参杂。七日长斋。一日三时洗浴。初日供养僧。随意多少。别请一明了内外律者为师。受二十四戒及陀罗尼。对师说罪。要八日十五日。当以七日为期。此不可减。若能更进。随意堪任。十人已还不得过此。俗众亦得。须办单缝三衣。备佛法戒。旋绕一百二十匝。却座思惟等。广如经说。今此圆觉道场。宗途稍异。自有本尊。天圣为所归依。称性观智。今但引其意。例不事法稍殊。其佛名经。则小说作法。多明起行。兼又云。必须先敬三宝等。今文中撮略用之。又彼文中。令兴七种心以为方便。一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兴如是七种心已。缘想十方诸佛贤圣。勒奉合掌。被陈至倒惭愧改革等。若准天台止观。须达逆十心。为先识十种顺生死心以为所治。一妄计我人起于身见。二内具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三内外既具。灭善心事。不喜他善。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五事虽不广。恶心遍布。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七覆讳过失。不欲人知。八肤扈抵突。不恐恶道。九无惭无愧。不惧凡圣。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从无始来。若自及他。无不皆尔。次起逆生死心。从后翻破。一明信因果。二惭愧克责。屏罪惭天。显罪愧人。三怖畏恶道。翻抵突也四不覆瑕疵。翻覆藏也。五翻断相续心。如再犯王法及吐已还食也。六发菩提心等虚空。翻前恶遍。七修功补过。翻前纵恶。八守护正法。翻前灭善。九念十方佛。翻恶缘也。十观罪性空。见无我也。若具此者。无罪不灭。若不解者。设入道场。徒为劳苦。弟子比丘某甲等。与法界一切众生。至心忏悔。
我等自后无始劫 不知自体本真常 由此无明根本迷 薰此真心成妄识 变起根身便质碍 认为我相共安危 根识相资见六尘 尘牵我爱生三毒 三毒发于身口意 造诸恶业广尘沙 偷盗淫[谷*谷]杀众生 倚语妄言恶骂詈 悭贪两舌食荤茹 饮酒食肉断慈悲 轻慢三宝厌尊卑 违逆二亲欺眷属 不守六根常放逸 唯坏三毒嫉贤良 情疑因果畜耶心 公然造作无惭愧 于佛常住招提物 或借妄用不酬还 受人信施不持斋 动静威仪多犯戒 污秽伽蓝常隐僻 因官傍势取人财 不净说法纵贪嗔 对佛僧前无义语 今我轮回堕地狱 千生万死苦难当 皮骨相连饿鬼身 渴遇水浆成猛火 畜生力尽偿他债 飞走忙忙怕杀伤 嗔劫不闻三宝名 何时得证菩提果 我今忏悔尘沙罪 披肝露胆不包藏 愿佛不舍大慈悲 为作证明忏众罪
忏悔已。至心归命礼本尊毗卢遮那佛。
六 余杂事
至心观请
十方所有初成道 唯愿慈悲转法轮 所有如来欲涅槃 愿为众生且住世
观请已。至心归命礼三宝。
至心随喜
十方诸佛诸菩萨 辟支罗汉及凡夫 所有修行诸善根 我皆随顺而欢喜
随喜已。至心归命礼三宝。
至心回向
我等一从归向佛 所修多少福因缘 悉将回向大菩提 普与众生同实际
回向已。至心归命礼三宝。
弟子比丘某甲等。与一切众生。至心发愿。
愿我忏除诸障后 心开意解洞真源 常冥寂照自施为 不使根身当主宰 长将悲智为心要 长见恼贪是客尘 六识行时正慧行 六尘现处真空观 十恶业缘勤远离 十波罗蜜镇修行 依凭三宝不因循 度脱四生常勇猛 妄习起时皆了达 觉心照处转增明 菩提力用遍资熏 菩萨行门无废忘 且愿道场徒众等 无诸患难各安宁 所陈罪障悉消除 所与行愿皆圆满 一切见闻随喜者 愿发菩提大觉心 皆承今日胜因缘 世世生生同法会
发愿已。至心归命礼本尊毗卢遮那佛。
(从此已下。说无常偈。而此礼忏理事广长。于六时中难为克定。今便于第一上。具写六时所用之文。唱者先须熟诵。各依本时用之。后每上别书。云经中无常偈者。此即六时通用。或别一任随宜。今以黄昏为首。[其]录六时云)。
○白众等听说黄昏无常偈
(出法句经上卷)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小水鱼 斯有何乐
众等当勤精进。如救头燃。当念无常苦空。谨慎勿放逸。
○各念无常偈
(此即每上必须用文)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如来证涅槃 永离于生死 若能至心听 常得无量乐
○又黄昏偈
西方日已暮 尘劳犹未除 老病死时至 相者不久居 念念催年促 犹如小水鱼 劝诸礼佛众 修学至无余
○初夜无常偈
(出阿兰若集禅经中)
烦恼深无底 生死海无边 渡苦船未立 云何乐睡眠 睡眠当觉悟 摄心恒在禅 勇猛勤精进 菩提道自然
○又偈云
人间四相无惭住 念念犹如石火光 不知二鼠侵藤细 纵[謈-言+日]三业竞分张 恃己威碓持力势 凌他钝弱起豪强 不知身没命终后 百千万劫受灾殃 速须亲近善知识 日夜息虑念无常 设未得超生死海 且须来世有桥梁
○又偈云
人生匆匆营众务 不觉年命日夜去 如风中灯灭难期 六道茫茫无定趣 未得解脱超苦海 云何安然不惊惧 各闻强健有力时 自策自厉求常住
○中夜偈
(出智度论)
汝起勿抱具尸卧 种种不净假名身 三百碎骨相连纵 漏体何曾有斤真 如得重病箭入体 诸苦痛集安可眠
○又偈云
(出阿含经)
比丘汝起起 以何著睡眠 睡眠有何利 病时岂可眠 利刺刺身时 云何得睡眠 汝本舍家时 出离之所愿 当如其本愿 日日求增进
○后夜偈云
神光迁流转 乞至五更初 无常念念至 恒与生死随 劝诸行道者 修学至无余
○寅朝偈
欲求寂灭乐 当学沙门法 衣食计身命 精粗随众等 诸众等寅朝 清净记六念
○午时偈云
人生不精进 喻若树无根 采华值日中 能得几时鲜 华亦不久鲜 色亦非常好 人命如刹那 须臾难可保 是故观众生 勤修无上道
○又有六时通用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感应当 疾生厌离心
启白贤圣
仰白本尊遍照佛 大光明藏诸如来 本师应现释迦尊 文殊普贤诸上首 十方大士并徒属 平等会中诸上人 此界天龙众类神 获得他心道眼者 普愿不舍慈悲力 证明我等二人众 为修圆觉总持门(某时)
至心同礼忏
所生功德 总用庄严 三界众生 当愿天仙 不堕悟著 乐而非常 国主清平 识真乘而 是胜群寮 常居禄位
皆忻圆顿教门。人民永保安宁。咸修觉照之道。师僧父母福庆洋洋。信施檀那万行圆满。三涂俱时离苦。八难并悉消除。镬汤变为清净池。铁床变作莲华座。息悲痛之响。同念佛之音。人人有返本之心。各各习还源之照。常发今愿当愿。俱不退心。观行令成。同平等会(念毗卢遮那佛。杂华严都了即解座)。
处世界如虚空 如莲华不著水 心清净超于彼 稽首礼无上尊
七 旋绕念诵
(既忏悔发愿竟。应当一心正身威仪。右绕法座。烧香散华。安详徐步。念三宝微妙功德口[种])。
南无十方佛 南无十方法 南无十方僧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方广圆觉经(三声) 南无修多罗了义经 南无秘密王三昧经 南无如来决定境界经 南无如来藏自性差别经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普眼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清净慧菩萨 南无威德自在菩萨 南无辨音菩萨 南无净诸业障菩萨 南无普觉菩萨 南无圆觉菩萨 南无贤善首菩萨 南无十方首菩萨 南无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下二尊重念四声)。
次即诵经。觉了诵经音声性空。身心如云从影。举足下足心无所得。不住行步之相。幻影即空。即云真法性。故我此影现十方。充满法界。无不普现。旋绕诸佛。如是绕三匝。乃至七七七百匝无定数。当自斟酌。行道欲竟。还如前称阿弥陀佛名字。南无阿弥陀佛。烧香正念行道终。即归依三宝。一心正念。口自唱言。
自归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意 自归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上来礼忏功德。无限胜因。尽将回施法界众生。和南一切贤圣。
八 正坐思惟
思惟。上来七门。事行方便。一一如文见法。不得滞文迷意。须令全理之事了了当情。便入观行。以为久长所缘之境也。第一启请了。必须礼诸佛经法菩萨贤圣。依本为定。若第二上已去乃至散道场时。二十五上。虽即依次用之。就中若时节闲暇宽慢。要延引月日者。即每金刚藏章了处。清净慧章了处。辨音章了处。圆觉章了处。皆礼五十三佛。或前卷中所列诸佛。添成二十八上。若中间忽临时有小障难。或觉大众疲倦。要从略者。即依寻常众。用六时礼忏文也。过一上两上后。还本次礼忏不得越次。至于忏悔。并须各依本次。不得参差失于义意血脉。
- 上一篇:圆觉道场礼忏禅观等法事卷第一
- 下一篇:圆觉道场礼忏禅观法事卷第三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