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最早著录于隋代法经的《众经目录》,列在“失译经”类下,也就是不知译者为何人。直到唐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首次记载本经译主为后汉.安世高,并指出此说法系根据《宝唱录》.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详情]
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编者后记
编者后记
编者后记之一
救世先从救心起
如果您是证严上人著作的忠实读者,相信见到这本新书,一定会有个疑问:「八大人觉经」不是已经出版了吗?是不是换了新封面崭新出版?还是内容有所增减?这个问题,正是编者首先要为大家解答的。
本书取自证严上人二OO二年底晨语开示,与一九八四年所讲、而后结集出版之「八大人觉经」(静思文化出版,佛典系列3)一书,讲述内容皆以佛典《佛说八大人觉经》为范本,成书方向则略有不同。早年的版本,重在经文释义,务使大众深入了解佛法奥义,增加背诵的容易度。本书则在释义之外,加入当代时事实例演绎,更切入佛法生活化的脚步,使读者由事会理,能以佛法精神开解日常种种难题。
因此,二书各擅所长而又相辅相成,是以编者几经思考,前书必不可废,后书辄有新味,读者可自行阅览参照,编者也就不强行剪贴、化二为一了。
《佛说八大人觉经》经文主旨,归纳而言,在明示「觉无常,去贪欲,离痴怨,知生死」几大方向,虽是佛为弟子们讲说修心养性之法,实则对一般大众亦是一盏指路明灯,能净化人心,端正人行。
所谓「救世先从救心起」,人心净化了,爱的种子就能遍满天下,不同宗教、不同族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可以展现不同特色,一起为关怀世界而努力。这才是人生「宗」旨,生活「教」育的真实发挥。
再来,读者假使细心的话,也可以发现《佛说八大人觉经》除了文字简短、易于背诵之外,似乎跟其它经典也有所不同,不曾清楚提到讲说的人、事、时、地、物,也没有诸佛菩萨会聚的盛大场面,更没有神通变化种种描述,只是那么简单地讲修行的道理。
修行是漫长的道路,是真真切切的革心,也是踏踏实实的践履,不是天花乱坠、夸口说说就成的,否则诸佛菩萨与历代祖师也不必苦口婆心一再说了。只不过,物欲横流、变动不息的世间,匆忙间,人们已经大大压缩了静心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随波逐流的后果,心早已不知去向,又何处觅得善念?
幸好如慈母不舍爱儿的宗教师们,还是一股悲心支持着,继续殷殷切切传那一点火苗,要让它聚成火把,让薪火远远地传出去、传下去,点亮众生的心,挽救世界无常的狂澜。让「成、住、坏、空」的定律永远慢了脚步,甚或忘了运转……化娑婆秽土为净土,不是不可能,只要你相信「一切唯心造」,它就会成真。
在此,编者并诚心与读者们分享,如果您看过《佛说八大人觉经》深有所感,建议您可再看《四十二章经》及《佛遗教经》。这三部佛教经典,或详说,或简述,皆在教人身心修行、趣入圣道之法,值得相互参照,以之自我剔励。
编者后记之二
佛陀之爱·阿拉国土
公元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正当世界许多国家准备欢度新年前夕,伊朗巴姆镇却传出大地震的消息,死亡人数最终没有确切的数字,大约是接近五万人。
伊朗,古称波斯,中国汉代称为安息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至今仍保存古国文明的遗迹,尤其此次地震震央所在的巴姆古围城,更是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世界文化瑰宝。地震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考虑将巴姆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料这惊天一震,千年古城几乎夷为平地,瞬时面目全非,已成世间永远的遗憾。
慈济基金会在得知伊朗地震消息,秉持佛教慈悲济世、人溺己溺的精神,勘灾救援小组迅速成军,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踏上这块土地,立即展开物资发放及医疗义诊的工作。来自不同国界、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慈济团体,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好奇和怀疑,但在慈济人亲手发放,并至灾民帐棚区贴心义诊的真情交流后,彼此之间却已亲如兄弟,交织成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体。
当慈济第一梯次勘灾人民要离开伊朗时,当地人忍不住上前拥抱哭泣,口中直言:「这是另一次心灵的地震!」可知道勘灾团员们心中亦是万般不舍,于是在泪眼相对中承诺——我们会再回来。
果然,第二梯次赈灾及医疗人员,赶在中国年除夕当天(二OO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再度前往伊朗,接续起这一分血浓于水、无远弗届的大爱。另一方面,全球慈济人的爱心聚焦在伊朗,各地纷纷募款、义卖,努力筹措赈济经费,只愿这遥远的国度,能感受到来自世界地球村的温暖,快快从悲伤中站起来,重建家园与希望。
时光流转,时间倒回公元一四八年,中国东汉时代桓帝建和二年,原为安息国(今伊朗)太子的安世高大师,同样带着「为佛教,为众生」的使命,不畏艰辛,跋山涉水来到中国。来华之后,以其语言文化的特殊背景,投入中译佛经的浩翰工程,历时经年,倾其心血遍撒佛种,利益无数中国人。
当时大师一介悲世胸怀,无分种族、国界传佛法旨,譬如本书原典《佛说八大人觉经》,佛弟子至今传诵勤习,历代法师大德讲演不断,即使一般人也能引为修身利世之圭臬。宇宙长流,佛法微义,法雨润渍之恩,吾人实难酬报!
不过一位为法忘躯的真修行者,想必付出是不求回报的。然而因缘促成,今日慈济人却以一佛教团体,打破宗教樊篱,来到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土,将大爱传回这块土地,尽其心力施医施药赠物资,谱成一段感人挚情。佛恩浩荡、法缘远流,这跨越时空的爱的循环,就如此奇妙地连结绵延。
《佛说八大人觉经》「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佛经中的道理,不只是束之殿堂高阁或是专供诵读膜拜的文字,在全球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中,它更真实地映现印证。这是佛法贯通古今的智慧,更是我们要警悟学习的真理。
证严上人云:「惊世的灾难,要有警世的觉悟。」面对逐日土崩瓦解的残破地球,人类对大地无情的毁伤,苦果正日日回报在人类身上。尽管科技先进诸国竞往太空探勘,然而在人类所知有限的情况下,只知道地球仍是目前唯一有生物存在的星球,此时此刻,是否也是全球人类该当觉醒的时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要爱她,保护她,我们才能安心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公元二00四年,慈济人对伊朗的关怀仍在,虽然对后续援助方式碍于当地国情,仍存在许多未知数,但是只要因缘不息,佛陀弟子的脚步总不停歇。就如《佛说八大人觉经》第八觉知所提示:「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这是全球慈济人佛心师志、永志不忘的心愿。
在此祈愿证严上人的三大愿望早日实现——净化人心,祥和社会,但愿天下无灾难!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