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偷官库喻的原文与翻译
山羌偷官库喻〔1〕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2〕,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3〕。”王遣著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应在手者,著于脚上;应在腰者,返著头上〔4〕。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著,云何颠倒,用上为下〔5〕?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
借以为譬,王者如佛,宝藏如法〔6〕,愚痴羌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著己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7〕,迷乱上下〔8〕,不知法相〔9〕。如彼山羌得王宝衣,不识次第〔10〕,颠倒而著,亦复如是。
【校注】
〔1〕“库”下,《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本有“衣”。
〔2〕山羌:指山野羌人。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广雅》云:‘羌,强也。’《说文》云:‘羌,西戎羌人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九《竺佛图澄传》:“后郭黑略将兵征长安北山羌,堕羌伏中。”
〔3〕祖父:指祖父和父亲。北魏慧觉译《贤愚经》卷八《大施抒海品》:“祖父已来,屠杀为业。若舍此事,无以自济。”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四分律》卷一《四波罗夷法》:“汝父已死,我今单独,恐家财物没入于官。但汝父财既多,况祖父已来财物无量,甚可爱惜。”
〔4〕“返”,《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本作“反”。
〔5〕“用上为下”下,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五有“以下为上”。
〔6〕案明一如《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四:“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为世珍宝,可尊可贵,凡众生窘于法财者,令其修习,悉得免离逼迫之苦,而成出世饶益之乐。”
〔7〕布置:梵vyūha,指分布安排。北宋智圆《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一《释维摩疏》:“《文心雕龙》曰:‘疏者,布也。布置物端,撮提近意,故曰疏也。’”
〔8〕案《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持中以著下,举下著于中,不复识次第。”
〔9〕法相:梵dharma-laksana,指诸法所具之相状。明一如《大明三藏法数》卷八:“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卷二《一切法相品》:“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10〕次第:梵anukrama,指次序。弥勒造、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五二《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复次,云何次第?谓于各别行相续中,前后次第,一一随转,是谓次第。又此次第差别多种:或有流转次第,谓无明缘行,广说乃至生缘老死。或有还灭次第,谓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或有在家、出家行住次第,谓陵旦而起澡饰其身,被带衣服,修营事业,调畅沐浴,涂饰香鬘,习近食饮,方乃寝息,是在家者行住次第。若整衣服,为乞食故,入聚落等,巡次而行,受如法食,还出安坐;食讫澡手,荡钵洗足,入空闲室,读诵经典,如理思惟;昼则宴坐经行,净修其心,断灭诸障;至夜中分,少当寝息,于夜后分,速复还起,整服治身,归所习业,是出家者行住次第。或入僧中,随其长幼,修和敬业,敷设床座,次第受筹,分其卧具,处所利养及营事业。或有增长次第,谓婴孩童子等八位次第生起。或有现观次第,谓于苦等四圣谛中,次第现观。或有入定次第,谓次第入九次第定。或有修学次第,谓增上戒学为依,次生增上心学;增上心学为依,后生增上慧学。”
【译文】
在过去的某个时候,有一个山羌,偷了国库里的东西而逃奔远方了。于是国王派人四处搜寻追捕罪犯,终于将窃贼抓获,押解到国王面前。国王就立即责问他的衣服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个山羌回答道:“我的这些衣服是我祖上的遗物。”国王便让这个山羌穿着这些衣服。由于这些衣服不是山羌自己本有的东西,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穿。本来应该戴在手上的,却穿到了脚上;本来应该系在腰间的,反而给戴到了头上。国王看到窃贼的这一举动,召集诸位大臣共同商议此事,并对山羌说:“如果这些是从你祖上开始就已经拥有的衣服,那你就应该知道如何去穿它们,为什么你能把衣服穿颠倒,该在上面的反而穿到下面了呢?由于你不知道这些衣服的穿法,故可以推知你的这些衣服必定是偷来的,不是你原有的故旧之物。”
借用这个故事来打个比方,那个国王就好比佛陀,国王的宝藏就好比佛法,那个没有智慧的山羌就好比非佛的外道。这些非佛的外道听到佛法之后,把佛所讲的道理剽窃到自己的教法之中,并宣称这些教法是自己本来固有的。但外道对佛所说的道理毕竟不理解,在具体布置应用佛法的时候,迷乱先后次序,不能清楚知晓诸法相状。如同那个山羌偷得国王的宝衣,由于不知道穿衣顺序,把衣服颠倒穿着一样。
【附录】
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五《破邪篇》第六十二《引证部》:“《百喻经》云: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应在手之者,著于脚上;应在腰者,反著头上。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著,云何颠倒,用上为下,以下为上?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借以为譬,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羌者犹如外道。窃偷佛语,著己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著,亦复如是。”
- 上一篇:认人为兄喻的原文与翻译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须达长者布施的故事
- 自害伤彼,害人者终将害己
- 佛陀十大弟子之说法第一的富楼那
- 痴人救驼,驼瓮俱失
- 故屋有鬼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故事
- 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吗?释迦牟尼的一生
- 释迦牟尼的一生
- 万年寺无梁殿的由来
- 峨眉山隐士蒲公遇普贤菩萨的故事
- 印宗法师成就六祖惠能大师的因缘
- 武则天信佛教吗?武则天崇佛
- 梁武帝“舍身人寺”
-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吗?观音道场普陀山
- 洒水观音代表什么?洒水观音的寓意与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 舍利弗证得天眼通,是因布施而得来的?
- 一动不如一静
- 认真活在当下
- 你要懂得,体验自我内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个心态
- 茶要用沸水沏才会清香
- 有时候压力会成为负担
- 谁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拥有,就是最大的财富
- 任何时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 不要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作茧自缚
- 多审视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扰你的,是自己本身的执念
- 不要让别人的行为影响到你的情绪
- 喜欢搬弄口舌的人,会让别人感到讨厌
- 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烦恼的良药
- 所谓修行,实际上就是做好无数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贵的财宝
- 人生随时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驮密多的故事与传法偈
- [佛与人生]有福不享是傻瓜吗?
- [佛学常识]短期出家需要受持什么戒律?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华严经]若有欲得如来智,应离一切妄分别,有无通达……
- [乌龙茶]“三坑两涧”指什么?
- [禅宗文化]何谓“北宗禅”?
- [哲理故事]找到所喜,才真的找到快乐
- [佛经故事]认人为兄喻的原文与翻译
- [佛与人生]工作如何不手忙脚乱?
- [佛学常识]佛教徒必须出家吗?
- [白云禅师]“舍”的究竟意义是什么?
- [普洱茶]普洱茶属于黑茶吗?
- [禅宗文化]何谓“南宗禅”?
- [哲理故事]常释怀,才能真的快乐
- [佛经故事]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的原文与翻译
- [佛与人生]享受人生,珍惜人生
- [佛学常识]释迦牟尼的家世如何?他为什么要出家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