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吗?释迦牟尼的一生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
大约在公元前五六五年,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有一天国王净饭收到喜讯:返回娘家天臂国生育的王后摩耶夫人,为净饭王生了个太子。净饭王十分高兴,为太子取名悉达多。但七天后,却又传来王后归天的噩耗。于是,悉达多自幼便由姨母波阔波提(天臂国王的女儿)抚养。
悉达多太子长大后,国王先后为他娶了三个妻子——瞿夷、耶输和鹿野,其中耶输为太子生了一个儿子,叫罗怙罗。
悉达多在宫中感到烦闷,常出游郊外,却见民众生活贫困潦倒,对比宫中奢靡淫逸的生活,他更增添了愁闷。一次酒宴狂欢之后,他在夜半醒来,看到平日娇媚艳丽的官女们醉卧时变得丑陋不堪。于是他决意出走,去寻求自我解脱、救度众生的方法。当时悉达多二十九岁。
起初,悉达多到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向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乌陀迦逻摩子学习禅定,以后到尼连禅河附近的树林中独修苦行了六年。但他仍悟不出救度众生的方法,于是对当时统治印度的婆罗门教教义产生了怀疑,而对当时新兴的对抗婆罗门教、另求解脱之道的“沙门思潮”产生了兴趣。悉达多三十五岁时到伽耶的毕波罗树下静坐苦思四谛(苦、集、灭、道)和十二因缘之理,经过四十九天冥思而觉悟。
然后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向桥陈如等五个侍从首次说法,佛经称为“初转法轮”。此后便在印度北、中部传教。摩揭陀国的国王、王子以及拘萨罗国国王都先后皈依佛教。悉达多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十大弟子,经常听法的达一千二百五十人,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摩揭陀国王把王舍城的竹园,舍卫城的富豪须达多把祗园,另有一位富豪把鹿子母堂,赠给释迦牟尼说法,于是,竹园、祗园和鹿子母堂都成为佛教的圣地。
释迎牟尼八十岁时于拘尸那迎城涅槃(逝世)。涅槃前,曾站在城外巨石上南望摩揭陀国,据说石上至今仍留有一双足印圣迹。
又据传说,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时,屡次举火不着,最后还是释迦牟尼自己从心胸中喷火出棺外,烈焰燃烧七天七夜,留下舍利(骨灰粒)八斛四斗和四颗佛牙,成为传世之宝。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也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传世的三大宗教之一。
- 上一篇:舍利弗证得天眼通,是因布施而得来的?
- 下一篇: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吗?释迦牟尼的一生
- 释迦牟尼的一生
- 万年寺无梁殿的由来
- 峨眉山隐士蒲公遇普贤菩萨的故事
- 印宗法师成就六祖惠能大师的因缘
- 武则天信佛教吗?武则天崇佛
- 梁武帝“舍身人寺”
-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吗?观音道场普陀山
- 洒水观音代表什么?洒水观音的寓意与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 舍利弗证得天眼通,是因布施而得来的?
- 一动不如一静
- 认真活在当下
- 你要懂得,体验自我内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个心态
- 茶要用沸水沏才会清香
- 有时候压力会成为负担
- 谁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拥有,就是最大的财富
- 任何时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 不要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作茧自缚
- 多审视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扰你的,是自己本身的执念
- 不要让别人的行为影响到你的情绪
- 喜欢搬弄口舌的人,会让别人感到讨厌
- 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烦恼的良药
- 所谓修行,实际上就是做好无数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贵的财宝
- 人生随时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驮密多的故事与传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悭与舍,堕落转生为牛的弟弟与成就阿罗汉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观」离「瞋念」
- 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 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简和尚的故事
- [弘一法师]天然无饰,便是本性
- [禅茶]为什么修习茶道能体验“茶味人生”?
- [禅宗文化]苏东坡《题沉君琴》的禅意
- [人物故事]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吗?释迦牟尼的一生
- [哲理故事]舍得之间互为因果
- [华严经]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 [佛与人生]有呼吸就有希望
- [佛学常识]随喜赞叹的含义,如何随喜才能令功德最大?
- [弘一法师]菩提之心是一种灵悟
- [花茶]桂花花茶的采制与功效
- [禅宗文化]苏东坡《宿东林寺》的禅意
- [哲理故事]学会珍惜,自然快乐
- [佛与人生]如果什么也没有了
- [佛与人生]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 [佛学常识]什么是“住”、“止”、“定”
- [弘一法师]舍一份虚荣,得一份真相
- [黄茶]什么人群喝黄茶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