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经故事 >

金刚经的故事

金刚经的故事

  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觉者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向众生讲经说法;揭示了宇宙及生命的真相。金刚经就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堂弟阿难尊者亲耳听闻讲述并与其他弟子集结而成。

  当时,佛在印度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道场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有德僧众,追随佛陀学习,求真修道。每天上午,世尊身着法衣,手中托钵,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内不分贫富,依次乞食。得到适量的供养后,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净双脚;然后铺好法座,安然地坐到上面。佛每天的行住坐卧、动静之间以身垂范,处处体现如来清静平等慈悲之意境。这是佛不开口的讲法。

一、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解脱一切众生,而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此时,长老须菩提尊者体悟此义,于是在大众之中,即刻从座位上起来;按礼仪习俗坦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掌,恭敬赞叹并向佛请法:“如来教化的善巧方便真是太稀有了!世尊。您能够最完善地护念着菩萨们,并且最完善地咐嘱着菩萨们。请问世尊,如果有一心向善的男子或者女人,发起了求证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之心;那么,他们的心应该如何安住,如何降伏呢?”

  佛陀回答道:“问得好!问得好啊,须菩提。就像你所说,如来是在最完善地护念着菩萨;并且最完善地嘱托着菩萨。你要专心谛听,如来应当为大家讲说。

  “发起了求证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应当如你领悟那样让心如此安住,如此降伏。”

  须菩提回答:“是这样,世尊。大众非常期待听您讲法。”

  于是,佛这样告诉须菩提:“诸位发心求道者及开悟的大菩萨,应按这样的方法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种类的众生,不论是卵生,胎生,湿生,还是幻化而生;不论有形相的、无形相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不能说有思想的,也不能说无思想的;我都应当帮助他们彻底解脱而圆满自在。虽然这样度化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却不认为有什么众生被我灭度。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菩萨还有能度之心、所度之人;既有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执着。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不仅是度人类,而是度所有一切种类的众生。其心量之大,必然将执着我相的自私自利的烦恼妄心所降服所化掉。佛首先回答了云何降伏其心。

  “再有,须菩提,菩萨应当以无所住心行于布施。也就是说,既不要执着于事物的形态布施;也不要执着于事物的声音、气息、味道、触觉或者法理来进行布施。须菩提,菩萨们应当这样布施,不住于事物的任何现象。即菩萨为众生服务,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心无所住。佛又郑重回答了须菩提应云何住之问。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菩萨不住相布施,所显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想想看?东方虚空你能思量出来有多大吗?”

  “不可以的,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以及四周、上方和下方的虚空,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以的,世尊。”

  “须菩提,菩萨因不住相布施所显现的福德,也和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与修行人定要遵从如来所教导的:心就应如此安住。”即解脱一切众生,又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福慧双修。

二、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不应当执取事理法相,也不应执取否认事理法相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可以通过佛的身相来认知如来吗?”“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通过身体相貌认知如来。”“为什么呢?”“您所讲的身相,并不是如来真实的法身相。”

  对此回答,佛进一步开示,不只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有人面对所有相状时,完全清楚体悟这是虚妄的幻相而不着相,就会见到如来根本真实的法身相。

  于是须菩提向佛请问:“世尊,如果有一些众生,听到了您这样的言语开示,能踏实的生起信心吗?”

  佛告诉须菩提:“不要有此疑问!不止现在、即使如来涅槃灭度以后,甚至在如来灭度后,到末法时代最后的五百年,仍有持戒修福的佛弟子,对于这样开示,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相信此法义是最真实的。你应当知道像这样的人,他们在过去世,绝不仅仅在一位佛,两位佛,或者三,四,五位佛那里培植了自己的善根;而是在数不清的佛那里培植了自己的善根。就如这样的人,听到如来这样的言语开示,哪怕只生起了一念间的纯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完全知道,完全明了。这些众生,将得到如虚空一样无可估量的福德。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众生在一念纯净信心当中,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错误想法。不但无四相,心中也不执着法的概念,还不执着非法的概念。为什么是这样呢?倘若众生用心执取事物的相状,那就说明执着了我,人,众生和寿者的错误想法;倘若执取了法相,也说明他们心中有我,人,众生和寿者的错误想法;倘若对法相执取空无的话,那还说明他们心中有我,人 ,众生 和寿者相的错误想法。

  “因此,即不应当执取事理法相,也不应执取否认事理法相;所以如来经常告诉诸位弟子,即使如来所说之法,也像渡河所需筏子那样;过河后就不再用筏子了。彻悟佛法真义后也应舍弃佛所言说之法而不可执着,更何况佛法以外的各种法呢!”

  为加深领会对法与非法并不可执取,如来问道;“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如来真的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真的有法可说吗?”

  须菩提这样回答说:“如按照我理解佛所说的法义,并没有一定的事物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什么一定的法义如来可以宣说。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开示的法理,对不同根基的人而言都是不一样的。不可以定取,也不可以定说。它们既不是确定的法,也不是虚无没有法。所以可以明白,一切解脱成就的贤者和圣人对一切事物理法都是不执取,都是行无为法、自在随缘而已。他们于此也证悟到不同境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不可住相;对佛法也不可执取不可住法相、亦不可住非法相。佛以世间的宝物对比来说明觉悟不住相之珍贵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倘若有人用遍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等七种宝物来进行布施,这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如何看呢?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的福德,并不是不可称量的福德自性。因此如来方便地说这种福德很多。”

  “须菩提,倘若还有一个人,能够在这部经当中,接受所说义理并按此修持,甚至只接受一个四句偈语的内容,并随缘为别人解说。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将胜过前面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一切诸佛,及其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皆依此经义理修持而产生。须菩提,你仍要注意,所说的佛与佛法,并不是真有个佛与佛法。

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成就最了不起的第一稀有妙法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初果须陀洹能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须陀洹果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是入贤圣之流的意思,然而他却心无所入。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惑,只是称作须陀洹。”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二果斯陀含能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斯陀含果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虽然是一往来的意思,也就是命终先升天一次,再回到人间就能够证得斯陀含果。而实际上,他的心已没有往来之念,所以只是称作斯陀含。”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三果阿那含能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那含果。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虽然是不来的意思,说是不必来人间。而实际上,他的心不住相,根本就没有不来之念,所以只是称作阿那含。”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阿罗汉能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得道了,证得阿罗汉果位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实在没有具体人或事叫做阿罗汉。世尊,倘若阿罗汉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得道成为阿罗汉。他就已经执着了我,人,众生和寿者相,就不配叫做阿罗汉了!

  “世尊,您称赞我证得了没有争胜的无诤定境,在诸弟子中最了不起;是解空第一,名列第一的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却没有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倘若我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得道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世尊就不会称赞说:须菩提是自在的寂静行者。正因为须菩提确实没有住相执取,只是证悟了空相而乐于寂静修行。”

  四果罗汉都是不住相不起念而行无为法,菩萨又是如何呢?佛向须菩提问道:“你想一想,如来过去世行菩萨道、在然灯佛那里,确实得到了什么法吗?”

  “没有,世尊!您在然灯佛那里,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你想一想,菩萨求证佛道是不是在庄严佛土呢?”

  须菩提回答说:“不是这样。世尊!为什么呢?对你所说的庄严佛土,菩萨并没有庄严佛土这样的念头,不过是称作庄严佛土。”

  通过行无为法阿罗汉、菩萨的无相无住的心念,佛进一步开示:

  “正因如此,须菩提,诸位发心求道者、悟道的大菩萨应当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当住着万物相状而生心;也不应当住着各种声音、气息、味道、触觉和法理而生心。应当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则无牵挂,坦坦荡荡、明明了了、生起无住清净心。无所住则本性真心必然生起,而不同的因缘修持会证悟到不同境界。对不同境界佛再次提醒不可着相:

  “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怎么看呢?他的身体算不算高大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高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以如来无相之说,这身体并非真实的,只是方便地称此身高大罢了。”

  为进一步加深领会无住生心法理的意义,佛又以世间的宝物来对比。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粒的数量,有这些数量的恒河;你想一想,这些数量恒河中的沙子、数量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真的很多。世尊,就这些恒河都多的无可计数,更何况无数恒河中的沙子。”

  “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用全部像恒河沙子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七宝来布施,他们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假如另外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够接受如此法义;在这部经当中,哪怕只信受持诵任何一个四句偈等内容,并能为他人解说;这样所获得的福德,就胜过前面用那么多七宝布施所获的福德。”

  佛又进一步讲说:“须菩提,只要有人随缘在任何地方宣讲这部经,哪怕只讲其中四句偈等内容。你要知道,讲经的这个地方,理应受到一切世人和天人诸神的恭敬供养,就像供养佛塔佛寺一样。更何况有人能够完整地受持读诵这部经。须菩提,你要知道,这个人将成就最了不起的第一稀有妙法。正因为如此,倘若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如同有佛在,大家应当像弟子敬佛一样尊重此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