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
人心也如同镜子一样,只有常常清除心灵上的蒙尘,才能具备智慧的灵光,显露出自身的纯真与本性的善良。心灵的蒙尘是使人囤于狭隘无法彻悟的根本,只有常常清理这些心灵的杂垢,才会使人的心灵得到纯净,体会到世间的安详与美。
有一位高僧与他的弟子在寺院中散步,突然一阵风吹来,吹落了院中树上的叶子,叶子落在地上甚是萧瑟。
高僧随即弯下腰,一片一片地捡拾那些叶子,并把它们一一放置在口袋中。
高僧很认真,每个角落都不放过,他的弟子看在眼里终于忍不住,上前去劝说高僧:“师父!您干吗要亲自去捡它们啊,您没必要这么辛苦,您放心,明日一早,弟子与众师兄弟们自会将它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高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淡然地说:“你这话就不对了,明日打扫落叶,难道今日看见它存在就不要捡拾了吗?况且无论何时打扫,都不一定能扫得十分干净,但如果我现在多捡起一片,那地面上就会多干净一分,能使地面多一分干净,这样做我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弟子觉得高僧有点顽固,就又说道:“师父,可是地上的落叶那么多,况且它无时无刻不在落,您看现在,您刚捡起一片,后面却又落下这么多,这要到何时,您老才能捡得干净呢?”
高僧继续一边捡落叶一边说道:“我看到的落叶可不光是落在了地面之上,它也落在了我们心上,此时我是在捡我内心中的落叶,捡一片地面干净一分,心也纯净一分,地面的落叶捡不完,可心上的落叶总会有捡完的时候。”
那个弟子听后,终于明白了高僧所为之事的禅理,于是也俯下身来捡拾落在心中的落叶,至此之后,他的修为也更精进了。
《菜根谭》中云:“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还有一则关于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当年佛陀还在世时,这个名叫周利槃陀伽的弟子很愚笨,虽然好学可是忘性极大,怎么教都记不住。有时候很简单的一首佛偈教给他,他也是学会了前一句就忘记了后一句,记得了后一句却又忘记了前一句。这让他自己也苦闷不已。
终于有一天佛陀问他:“你来修行这么久,学会了什么?”周利槃陀伽听了佛陀的问话后,低下头惭愧地回答:“师父,弟子实在是个愚钝的人,来修行这么久,却连简单的佛偈也记不住,只会扫地而已,我实在是辜负了您的一番教诲啊。”
佛陀微微一笑,然后拍拍他的肩说:“你不必太在意,其实世间众生都是有佛性的,只要用心,你就一定会有修为。既然其他的偈语你记不住,那我现在再教你一偈,从今日起,你在扫地的时候,就用心去念‘拂尘扫垢’好了。”
听了佛陀的话,周利槃陀伽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以后,每当扫地的时候,周利槃陀伽就很用心地念佛陀教他的“拂尘扫垢”的偈语,天长日久,从不停歇。
终于有一日,他突然想到:“这外面的尘垢可以用扫把来打扫,那内心的尘垢要怎样去打扫干净呢?”
因为这刹那所想,愚钝的周利槃陀伽也终于开悟了。
《菜根谭》中云: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得道高僧捡拾院中的落叶,依禅理所言是捡去了人心中的痴念与妄想。且不去管世间究竟有多少落叶,但是人心中落叶真的是捡一片则会清净一分。周利槃陀伽顿悟了内心也需要打扫的禅理,因此,他的心灵也终于呈现明镜台一般,从而修为精进。所谓禅者,清理内心的污垢,正是求得当下安心,只有这样,才会用明镜一般的心去关照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
关于常清内心的蒙尘,儒家也有着同样的主张,儒家称“凡事要求诸己,吾日三省悟身”,这与禅者所言的“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不谋而合。所以,众生都应勤勉地除去落在自己心上的那片落叶,还自己一颗清净的心。
不要以为自己的内心不去打扫就会明净如常,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梦魇时刻潜藏在我们的周围诱惑着我们,它们会像微小的尘埃一样不知不觉地就侵入了我们的内心。也许最初,它微小得令我们全然不知它们的存在,也许它是细小的一丝贪婪,或者仅仅是一点自私、偶尔的一点懒散、不经意间的一点嫉妒、全然不觉的怨恨……而我们没有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不去反省自己,天长日久,它们自然会在心上积起厚厚的一层,这厚厚的一层物欲尘垢会将我们的灵智蒙蔽,会将我们的纯良遮盖,会使我们的纯真不见,从此以后我们也就真的失去自我了。
《菜根谭》中云: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得道高僧捡拾院中的落叶,依禅理所言是捡去了人心中的痴念与妄想。且不去管世间究竟有多少落叶,但是人心中落叶真的是捡一片则会清净一分。周利槃陀伽顿悟了内心也需要打扫的禅理,因此,他的心灵也终于呈现明镜台一般,从而修为精进。所谓禅者,清理内心的污垢,正是求得当下安心,只有这样,才会用明镜一般的心去关照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
关于常清内心的蒙尘,儒家也有着同样的主张,儒家称“凡事要求诸己,吾日三省悟身”,这与禅者所言的“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不谋而合。所以,众生都应勤勉地除去落在自己心上的那片落叶,还自己一颗清净的心。
不要以为自己的内心不去打扫就会明净如常,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梦魇时刻潜藏在我们的周围诱惑着我们,它们会像微小的尘埃一样不知不觉地就侵入了我们的内心。也许最初,它微小得令我们全然不知它们的存在,也许它是细小的一丝贪婪,或者仅仅是一点自私、偶尔的一点懒散、不经意间的一点嫉妒、全然不觉的怨恨……而我们没有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不去反省自己,天长日久,它们自然会在心上积起厚厚的一层,这厚厚的一层物欲尘垢会将我们的灵智蒙蔽,会将我们的纯良遮盖,会使我们的纯真不见,从此以后我们也就真的失去自我了。
因此,不要忽视落叶之轻与尘埃之微,即使它们再轻微,积聚起来也总会埋没我们心灵的纯净。在人世间行事,没有人可真正地躲避这些无孔不入的微尘,但只要不忘记拂去,那么我们的心灵就还是会如同孩提时那般的纯真、透明!
- 上一篇:求之不得心常爱,学会完美地转身
- 下一篇: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一动不如一静
- 认真活在当下
- 你要懂得,体验自我内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个心态
- 茶要用沸水沏才会清香
- 有时候压力会成为负担
- 谁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拥有,就是最大的财富
- 任何时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 不要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作茧自缚
- 多审视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扰你的,是自己本身的执念
- 不要让别人的行为影响到你的情绪
- 喜欢搬弄口舌的人,会让别人感到讨厌
- 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烦恼的良药
- 所谓修行,实际上就是做好无数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贵的财宝
- 人生随时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驮密多的故事与传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悭与舍,堕落转生为牛的弟弟与成就阿罗汉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观」离「瞋念」
- 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 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简和尚的故事
- 菩萨的化身
- 算命与改运的故事
- 一个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 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伤害
-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济公和尚重建净慈寺的神话传说
- 缺点的功德
- 菩萨与鸟窝
- [星云大师]衣钵与传法的关系如何?
- [金刚经]《金刚经》的“佛法非佛法”是什么意思?
- [花茶]茉莉花茶“窨”的次数越多越好吗?
- [禅宗文化]玄觉《永嘉证道歌》(节选)
- [佛经故事]心量广大才能做大事,白香象的故事
- [哲理故事]懂得放下,才是生活的智者
- [佛化家庭]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 [入门须知]中国汉地第一尊佛像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建造的?
- [星云大师]劝君修道莫生瞋,法中无我亦无人的解释
- [黑茶]冲泡黑茶应注意什么?
- [禅宗公案]寸丝不挂
- [生活故事]心中无事一床宽
- [哲理故事]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 [佛与人生]不要问为什么,要先问做什么
- [佛学常识]什么是诞生偈?
- [星云大师]昔生未了今须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释
- [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