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智慧、健康,这三桩事情是果报
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我们仔细观察六道众生,他活在这个世间可以说是终身的追求不外乎这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能不能求到?如果说是我们追求能求得到的,实在说我们可以全心全力拚命去追求;如果求不到,那我们的追求就错了。世间人也有少数知道这个错了,可是依然去追求,希求侥幸可以得到。佛告诉我们,世间从来没有侥幸得到的事情。佛告诉我们,这三桩事情是果报,果必有因。
如果不离开贪欲,你修因证果依旧得不到自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社会,社会上确实有发大财的,有亿万资财的在这个世间很多,累积财物达到几十亿美元。他有没有得到自在?他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也有原因,没有离开贪欲,所以他的财不自在。他的财常常有人打主意,想窃取他的、想瓜分他的,这个事情太多了,甚至于我们一个道场,这个我们绝不讳言,无需要避讳。许多道场建得很大,财力很雄厚,出家在家人都变了心,把道业忘得干干净净,心目当中只有名利,争名夺利,不但没有离贪欲,贪欲天天在增长。贪欲的增长,佛告诉我们,果报在饿鬼道。
贪瞋痴这三种恶业,感召的是饿鬼、地狱、畜生;贪心是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三种罪业都造,这个果报就很可怕,这是未来的。现前?现前不自在,你的冤家、债主、盗贼都把你当作目标,都把你看成了猎物,这个不自在非常明显。出门都要请多少保镳,这就显得不自在,如果自在何必要保镳?有那么多保镳,说明他不自在,时时刻刻提防着别人要伤害他。外面的伤害容易防止,内里面的伤害难。如果这个冤家债主投生到你家里,做你的儿女,再晚一辈做你的孙子,这一些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败家子,防不胜防。你现在具足的财富还没有散,是你的福德因缘,我们世间人一般讲,你现在走好运、你在兴旺的时候,这一些冤亲债主在你旁边不敢动。可是运会衰,不能够永远保持着兴旺,到衰的时候怎么办?
不要说是世间人,连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释迦牟尼佛也有冤亲债主,头号的冤家是魔王波旬。佛在最盛的时候,佛法最盛的时候,魔王波旬来护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他在等机会。波旬曾经告诉世尊,他总是想方法要把佛法灭掉。佛告诉他:“佛所说的一切法是纯正之法,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任何力量都不能够坏佛法。”波旬就说:“等到世尊末法时期,”正法他不能破坏,像法他也不能破坏,到末法时期,他说:“我让我的魔子魔孙”,让他的子孙,“统统出家,披上袈裟,现比丘相,来破坏佛法。”释迦牟尼佛听到一句话不说,流眼泪了,经典里面记载的“譬如狮子虫,还噬狮子肉”。
佛法如此,世法也如此。怎样能保全?世世代代积功累德才能保全;哪一代舍弃德行,走上争利纵欲,这一代就毁掉了。佛法里头没有争执的,离开贪欲哪有争执?世出世间人争什么?争的是名,争的是利。如果把名利统统舍弃尽了,“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才能保全。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实在讲已经给我们做了圆满的榜样。你有就有人争,你无没有人争。世尊当年在世,他所有的弟子,到世尊圆寂之后,没有人争。为什么?世尊没有财产,在世所居住的精舍、园林、讲堂都是有主的,都是在家居士、国王大臣提供的,产权是属于他们的。佛是借住,不是接受他赠送,没有。接受居士们供养,这个供养是暂时的,不是把这个产权供养的。
所以我常讲,佛在世,他有使用权,供养使用权,没有产权。所以佛灭度之后,这个财产都归原来的施主。大家有什么好争的?没有争的。现在为什么会有争执?现在寺院里头有产权,这就坏了。佛教刚刚传到中国来的时候,道场是国家建立的,出家人也没有所有权。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就像政府所有的机构一样。世尊给我们的垂范,我们要记在心里头,我们要体会这里面的道理。他老人家一生所示现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得大自在,他得的是究竟圆满。全心全力尽义务的教学,帮助人破迷开悟,帮助人离苦得乐,赢得举世之人的尊敬,这就是他的成就,这就是他无比殊胜的果报,没有冤敌。
我们即使看到魔王波旬、看到提婆达多、看到六群比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一些作恶的人、反对释迦牟尼佛的人、破坏佛法的人,都是大权示现,不是真的。《提婆达多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说,提婆达多堕地狱了,在地狱里面的享受比天宫还快乐。他是在唱戏、是在表演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凡夫之人,业障没有消尽,逆缘总归是有。佛示现这个逆缘,教导我们怎样在逆境、恶缘环境里面去成就自己的道业,做给我们看。说,我们很不容易体会;我们亲眼看到了,在这里面才真正学到东西。表演给我们看,于是我们在这里面感悟深远。
我们今天遇到冤家对头来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一想,他是大权示现,他是佛菩萨再来的,看看我有没有智慧,看看我能不能忍受,是来考我的。这个念头一转,我们对于这个冤家对头就起恭敬心,不会起一个恶念。一个恶念起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麻烦。我们恭敬心生起来了,感恩的心生起来了,即使是真的冤家债主,到这个地方结帐、消了,再见面都是善知识、善友。这是古德教导我们的,“冤家宜解不宜结”,怎样把一切怨贼转变成善友,你这就真的会学佛,你真的会用功,你的功夫得力了。
怨贼他也是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要度他,我们不能舍弃他,他迷得比我们深,所以他造作种种恶业。我要如何帮助他破迷开悟、转恶为善。我们互为师友,相辅相成。他造作一些恶业,我们看到了,立刻回过头来回光返照,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恶的念头?有没有恶的行为?如果有,赶紧改过自新,他是我的老师。他不做如是的示现,我们自己往往有过失没有看到、不能发现,他是我们一面镜子。他的善行,我要效法、要学习、要赞叹;他的恶行,我要检点我有没有。所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菩萨修学的道场,都是成就善业的善知识。
佛在这个经的前面教导我们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那就是止于至善,我们的善才得圆满。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什么叫“上善”?上善是至善。我们从哪里学?从顺境、逆境,善人、恶人,从这个方方面面学习成就的。所以顺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我们真善知识,都是我们的好老师,成就自己的至善。如果对于善人边上起了贪爱,恶人边上起了瞋恨,你不善学、你不会学。不会学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心里头常生烦恼。喜欢是烦恼,讨厌、瞋恨是烦恼,你天天在生活当中生烦恼。会学佛的人,会的人,就像六祖惠能一样常生智慧。顺境里面没有贪欲,生智慧;逆境里头没有瞋恚,生智慧。善人、恶人,统统生智慧,这是佛弟子。如果我们在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还起贪瞋痴慢,还生喜怒哀乐,你是凡夫,你不懂佛法,你没有学佛。我们在这个地方留意,财物的自在当然得到,化怨贼为善友;如果你没有离开,不能够离开贪瞋痴,你就做不到了。贪瞋痴是三毒烦恼,必须拔除。
- 上一篇:幸福说护生,护生功德非常重要
- 下一篇:学佛要老实念佛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说起来容易,活起来不容易
- 人生总在成长
- 抬头是天,脚下是路
- 偈语是怎样形成的?
- 一路走来一路忘
- 因为哭过,笑才灿烂
- 假如生命能够穿越
- 无论过去将来多美,记得珍惜眼前
- 日子还长,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坛老咸菜
- 对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头,且断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闪现
- 好心情为生活着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风中,望红尘种种
- 人生转瞬即逝,不如怜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来源?
- “忍”是一种担当,忍之为德,在于负重
- 人生有什么体验?
- 如何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观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营养
- 知足的意义
- 谦虚是待人处世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
- 烦恼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开发心地,帮助自己、帮助他人
- “期待”对人生有什么重要?
- 从今天做起,凡事把握当下、活在当下
- 如何决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则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欢喜心?
- 佛教的这六事为什么能让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吗?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过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样美化人生?
- 如何评价一个人?
- [星云大师]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陈越香”吗?
- [华严经]宁受无量苦,得闻佛声音,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
- [禅宗典藏]《祖堂集》的价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赠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总是睁得那么大
- [佛与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学常识]偈颂的术语
- [星云大师]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六祖坛经]《坛经》中对于“不二法门”是如何解释的?
- [红茶]滇红工夫茶属于什么茶?
- [禅宗公案]骑牛觅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蓝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无碍
- [佛与人生]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佛学常识]偈颂有哪些形式?偈颂的形式
- [星云大师]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