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指南四 戒恶行善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此三种业,乃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彼国者、西方净土之极乐世界也。发菩提心者,发念佛生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无上道心也。此三福,确为往生净土之净业正因,不论出家僧尼,或在家居士,如能具修三福,以此功德,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必得上品往生,圆成佛道之正果也。末法众生,业障深重,佛大慈悲,特于第十六观大开称之门,令五逆十恶,应堕恶道之愚人,临终具足十念,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下品下生极乐世界。如趁健康时,以念佛为正行,消除罪业,以戒恶行善为助行,而修福德,受持三归,为翻邪归正之本,受持五戒,为断恶行善之源,修十善业,不犯威仪,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三业既净,念佛易成,必增高往生之品位,早获成佛之正果也。吾人既已信佛念佛,应选一净戒比丘,先受三归,次受五戒、十善。
甲归依三宝
三宝是佛法僧,为世出世间所最尊重,而最希有难得,故称三宝。归亦作皈,皈字从白从反,取其反染污而成净白之义。归者归投,依者依靠,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靠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
一、归依佛佛为大觉世尊,永离苦恼,究竟常乐,导诸众生,出迷途而就觉道,即三界之教化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旷劫难遇之大圣人,故称佛宝。首当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尽未来际,不得归依天魔外道,异教宗主,或邪神邪鬼。
二、归依法法为佛经,即修行之种种法门,三世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正觉,今欲翻邪归正,速出生死,舍佛法无由得出,亦千生罕遇,万劫难逢,故称法宝。次当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尽未来际,不得归依外道异教典籍。
三、归依僧僧即净戒比丘,为佛之弟子,乃传授佛法之人,以法不自弘,须假人弘,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况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了,难了之法,既藉僧傅,以化度众生,绍隆佛种,故称僧宝。三当归依僧,以僧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尽未来际,不得归依外道异教徒众。
今既归依三宝,则心有所归,身有所依,从是以后,以三宝为师,三界迷途,生死苦海,从此可出,发菩提心,普劝归依,均佛果可期也。
乙受持五戒
五戒、即戒杀盗淫妄酒,既归依三宝,当受持五戒。佛说:‘五戒不持,人天路绝。’更无由生西成佛,脱生死黏,去烦恼缚,离三界苦,得究竟乐也。因戒为道德之本,生善灭恶之基,超凡入圣之工具,才登戒品,成佛可期,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由戒定慧而成正觉,故曰戒为无上菩提本也。此五戒名曰五学处,为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学本,诸所应学,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以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成就无量功德故。此五戒即儒之五常:不杀生仁也,不偷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应先学后受,受持一戒为一分,二戒为少分,三戒为半分,四戒为多分,五戒为满分,自可量力受持。应随所受,称为一分或满分优婆塞或优婆夷。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谓既受五戒,堪可亲近奉事三宝故。宁可少受多持,不可多受少持,不受则已,受则必持,持则必当极其精细,方得名为一分或满分也。
一、戒杀,即不杀生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所造善恶二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子女,当思拯救,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何敢杀乎?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辗转互杀互食,无有了期,由是思之,更不敢杀。杀生之由,起于食肉,若知上述因缘,自不敢食肉矣。愚人谓肉为美,不知肉本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躁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当发呕矣。生谓人及禽兽,虫蚁鱼虾,蚊虱蚤虱,凡有生命者皆是,不分大小,皆不得故杀。若见他杀,有力应救,设不能救,应起慈心,念佛超度,祝令解怨释结,永断恶缘。若杀人,犯重罪,若杀生身父母,犯逆罪,均生受死刑,死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故佛制弟子,若欲行仁,首持杀戒,或自杀,或教他杀,或见杀随喜,皆应严戒。杀戒若持,轮回自息,举世若能持此杀戒,则劫运潜消,天下太平矣。佛经广说戒杀放生之功德利益,经深难读,当观安士全书之万善先资,知杀生恶报,戒杀福报,自会严持杀戒,以挽杀劫,而培福果也。
二、戒盗,即不偷盗见得思义,不与不取,稍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贤,皆所难免。凡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或夺取,或窃取,或强占,或诈取,乃至抵债不还,偷税冒渡等,皆为偷盗。至于十方僧物,现前僧物,乃至佛法僧物,混乱互用,虽一针一草之微,或自用,或与人,皆盗中之至重。若父母师长之物,不与而取,亦犯重罪,况其他耶?如均能深信因果,严持盗戒,丝毫不犯,则举世皆义让之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盗匪自息,何须监守牢狱耶?
三、戒淫,即不邪淫出家全断淫欲,在家惟戒邪淫。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故非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祭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虽是正式夫妻,贪乐亦犯,但罪轻微。若非夫妻苟合,即名邪淫,干犯世间一切男女,皆为破戒,其罪极重,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尽命终,先堕地狱饿鬼,后堕畜生道中,万劫莫出。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怖畏惧,欲心自息。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全书之欲海回狂,知淫为万恶之首,自会清心寡欲,严戒邪淫。若已犯邪淫,由因知果,心生怖畏,请即心常忆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以自心念力,对治淫心,仗菩萨威神,消除淫业,即得速离贪爱淫欲之毒,死即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方免久堕地狱畜生之果报,望共注意深信常念为要!举世若能持此淫戒,不祈礼而礼立,威仪自守,不肃而严,则刑法之妨害风化,妨害婚姻、妨害家庭、及因此而伤害杀人等案件永绝矣。
四、戒妄,即不妄语常说实话真话,言而有信,不虚妄也。若意存欺骗,常说假话,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有为无,以无为有,凡心口不相应,虚妄不实等,皆妄语也。若为希求名誉利养,未得圣果谓得,未证佛境谓证,欺罔圣贤,诳惑世人,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若为救他急难,方便权巧,慈悲利济者不犯。若举世能持此戒,则信用具足,不邀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福自归,刑法诈欺背信等条,可以删矣。
五、戒酒,即不饮酒酒虽非荤,而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蒜、韭、蒜、兴渠等五种荤菜,气味臭秽,妨于净法,熟食发淫,生吃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梵网经云:‘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及教人饮。’昔有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而杀盗淫妄齐破。以酒能乱性招殃,为犯罪因缘,故痛戒唇沾鼻嗅,亦不得造酒卖酒,或以酒饮人送人,皆为犯戒。若有重病,非酒不能引药,白师友等方服。举世若能持此戒,则乘醉惹祸,酗酒滋事者,自无其人矣。
以上杀、盗、淫、妄、四戒,为四大恶业,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刑法亦禁故也。但未受戒者,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犯罪之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即为四善,功德无量,既念佛以消旧业,更持戒而不造新殃,免为往生障缘也。惟第五酒戒,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犯戒,故有罪也。
丙行持十善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
此十善、又名十戒,即在家菩萨戒之十重戒也。前三戒为身业,中四戒为口业,后三戒为意业,人之一切善恶思想言行,皆名为业,善者为善业,恶者为恶业。此十戒、能持而不犯,即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即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十恶,死堕地狱,中品饿鬼,下品畜生,此三恶道,惟苦无乐,若能念佛忏悔,求生净土,必于念念之中,除罪多劫,亦可下品往生。十善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十善,死即升天,中品为人,下品阿修罗,此三善道,亦苦多乐少,若念佛回向净土,即转人天福报之有漏善业,为往生净土之无漏净业,必获上中品往生。盖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以持戒念佛之因,必得往生成佛之果,决定无疑,丝毫不爽也。前四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言,已于五戒中说明,玆不赘述。
五、绮语,即说无益浮言,华妙绮丽,或作艳曲情词,伤风败俗,或谈说淫欲,导人邪念,荡人心志等皆是。
六、两舌,即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挑拨两方是非,离间亲友感情,乃至前誉后毁,面是背非等皆是也。
七、恶口,即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证入人罪,发宣人短等皆是也。若秽语伤人,骂人父母,为大恶口,来生当受地狱畜生之果报。藏经所言果报,多因口业者,以口易发也。应常念佛,以洗涤口业之秽恶,则恶业消而口业净,身后必生净土,而免恶报也。
八、悭贪,即自己之财,不肯施人,而悭吝不舍;他人之财,但欲归己,而贪得无厌。及贪爱五欲之财色名食睡,毒害身命与慧命等皆是也。
九、嗔恚,即怀之于心为嗔恨,形之于色为恚怒,如境不适意,忧愁愤怒,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皆是也。
十、邪见,即不信行善得福,作恶得罪,拨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违反正理等皆是也。
此十重戒,即十大恶业,佛大慈悲,各加一不字,令皆持而不犯,即为十大善业。身不杀、盗、邪淫,常持斋戒,不犯威仪,即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常少说话,多念佛,即口业清净。意不贪、嗔、邪见,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即意业清净。三业清净,即易与佛感应道交,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是心念佛,是心是佛,必获上品上生,速成无上佛果也。传此归戒,化及宇内,则天下皆善人,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国治而天下平矣。是受持归戒,不但钦遵佛制,报感乐果,抑且冥助国法,益补邦家,诚人生改恶行善之指南也。
- 上一篇:人生指南五 恪守行仪
- 下一篇:人生指南三 信愿念佛
- 念佛法要
- 人生指南六 普劝念佛
- 人生指南五 恪守行仪
- 人生指南三 信愿念佛
- 人生指南二 抉择信仰
- 人生指南一 前言
- 念佛法要(唐善导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节要)
- 念佛法要(宋永明延寿大师万善同归集节要)
- 念佛法要(宋慈云忏主遵式大师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节要)
- 念佛法要(宋普照中峰明本大师三时系念佛事节要)
- 念佛法要(元虎溪尊者优昙普度大师莲宗宝鉴节要)
- 念佛法要(元维则天如大师净土或问节要)
- 念佛法要(明幽溪传灯无尽大师净土法语节要)
- 念佛法要(明紫柏达观大师紫柏老人集节要)
- 念佛法要(明莲池袾宏大师云栖法汇节要)
- 念佛法要(清蕅益智旭大师灵峰宗论节要)
- 念佛法要(清截流行策大师净土警语节要)
- 念佛法要(清梵天省庵思齐大师法语节要)
- 念佛法要(清梦东彻悟大师语录节要)
- 念佛法要(清悟开豁然大师净业知津及念佛百问节要)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