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要(明幽溪传灯无尽大师净土法语节要)
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而不得生,矧多念乎?盖爱有轻重厚薄,正报依报,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不可枚尽。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不归于一,则不得生。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乎一念。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乎轻爱。盖念不一,由散心异缘使然,散心异缘,由逐境纷驰使然,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爱若尘沙。故欲轻其爱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万缘都寂,一念自成,一念若成,则爱缘俱尽矣。杜境有道乎?曰: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观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则情自绝,情绝则爱不生,而惟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行、愿。不疑谓之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极乐,以敦信为始。必须□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惟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真佛,非是他佛。大要有二:悟妙有□周□具,以为欣净之本。悟真空圆离圆脱,以为舍秽之原。信解既备,应当念佛修行。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生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垂终之正念必然,身无病苦,不受恶缠,预知时至,身心欢喜,吉祥而逝,坐脱立亡,亲见弥陀垂光接引,得生净土必矣。理一心亦无他,但于事一心中,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净土必矣。
助行亦有二:一、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助修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愿有通别、广狭、□局:通如古德所立回向发愿文。别则各随己意。广谓四弘,上求下化。狭谓量力,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但须体合四弘,不得师心妄立。大率所发之愿,别胜于通,通恐随人语转,别则自己标心,然随通文而生决志,虽通而别,若于别文而生滥漫、别亦成通。广胜于狭,广则发心大,克果胜,狭则悲愿浅,获果劣。又□胜于局,局则数数间断,□则念念圆成。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乎是矣。
【按】所示轻爱一念之道,在于信行愿三法,最为精当。惟正行只专持名,不必观想。世出世间一切善行,随时回向西方,皆为助行,是即万善同归,福慧双修也。
- 念佛法要
- 人生指南六 普劝念佛
- 人生指南五 恪守行仪
- 人生指南四 戒恶行善
- 人生指南三 信愿念佛
- 人生指南二 抉择信仰
- 人生指南一 前言
- 念佛法要(唐善导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节要)
- 念佛法要(宋永明延寿大师万善同归集节要)
- 念佛法要(宋慈云忏主遵式大师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节要)
- 念佛法要(宋普照中峰明本大师三时系念佛事节要)
- 念佛法要(元虎溪尊者优昙普度大师莲宗宝鉴节要)
- 念佛法要(元维则天如大师净土或问节要)
- 念佛法要(明紫柏达观大师紫柏老人集节要)
- 念佛法要(明莲池袾宏大师云栖法汇节要)
- 念佛法要(清蕅益智旭大师灵峰宗论节要)
- 念佛法要(清截流行策大师净土警语节要)
- 念佛法要(清梵天省庵思齐大师法语节要)
- 念佛法要(清梦东彻悟大师语录节要)
- 念佛法要(清悟开豁然大师净业知津及念佛百问节要)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