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香光室(六)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释曰·佛言·法界无差别相者·即十方如来同证真如法身也。《法华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又《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此正所谓观身即实相·观佛众生然。欲见阿弥陀佛真如法身者·因是而随意即见也。入此境界·住此境界·名为入佛知见·住佛知见。亦名入佛正定·住佛正定。会者明入·不会暗入。但肯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虽愚夫愚妇·可令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何以故。一真法界·本来凡圣共源·生佛同体。若肯至诚念佛·能使渐渐背尘合觉·返妄归真。如沤入水·天然契合。契合至极·全体周圆。故云·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观此更知极乐国土·依正庄严·悉皆包含·总在其中·一印印定。虽然现在不见·临命终时·决定得见。我等现今念佛·如同开池待月·直至满月当空·池中自然而现。普愿各各信受·幸勿疑焉。
自跋
切念一真觉海·万德圆融。凡圣共源·生佛同体。是以古人云·众生现行烦恼·即是诸佛真实智体。诚哉妙言·明彻至矣。若以佛眼观之·九界众生·皆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同入三昧·同成正觉。如来真实果觉·即是众生清净本觉。原来皆同一心·究竟无二无别。但以如来往昔因地·历劫修证·福慧圆满·香光充塞·三身四土·庄严具足。即土即身·即身即土。身土不二·实相一如。永享妙乐·利济无穷。众生无始以来·历劫昏迷·烦恼惑乱·业识障蔽。虽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经尘沙劫·不觉不知。不见如来果觉实相·不蒙如来香光利益。常在六道轮回·受诸苦恼·直至未来·无有停止。譬如眚盲·从来未见天日。虽在天日之下·不蒙光明利益·常受黑暗颠倒堕落之苦·直至终身·无可免离。故我释迦世尊·大智圆观·大悲普愍。于三乘教内·诸法门中·特开净土借果修因仗佛往生一门。教我娑婆末世一切昏迷众生·闻说西方极乐依正庄严。若欲求生彼国·但当生信发愿·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久久持念纯熟·自得一心不乱。所言一心不乱者·即教我等正念佛时·念念住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也。假借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心心融合。如水住水·似水合水·久久成片·自然不乱。既得成片不乱·所谓一念全体·全体一念。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也。得见如来真实果觉·即见自己清净本觉。是故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所言现在其前者·即现在行人清净本觉心中也。是以傍人不见·唯有行人独自得见。如果行人净业早已成就·则净土胜境·或在定中·或在梦中·而现生亦可得见【古时甚众】·非定须临命终时方能得见也。譬如清水池塘·满月当空·自然而现·毋用疑矣。又大势至菩萨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言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者·即不假别种方便·只须忆佛念佛·专仗如来福德智慧香光·含养摄持·通身熏照·得佛气分·能使烦恼业识渐渐销融·实相心地自然开通。既得心地开通·当处深入实相·空色圆融·如如不动。是故经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所言入无生忍者·即入实相忍也。亲证实相·名得无生。既得无生·具足忍力。良以如来实相果觉·原来广大无边·量同法界·名为法界藏身·十方虚空·悉皆包容·摄尽九界众生·无一不在其中。是以我等无量劫来·常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离。所谓昔本不出·今亦不入。苟能深信自己现前一念五阴身心·常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本来不出不入。而行人念佛之时·念念如是观照·而念念入佛果觉·住佛正定。既能念念入佛果觉·住佛正定·不求一心而自然一心。何以故。如来圆满果觉·原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与众生·同一真实妙心·无二无别。我等欲求一心不乱·当以佛果而为归宿宗旨。除却如来圆满果觉之外·何处更有一心不乱哉。今见许多行人·欲求一心不乱·不识心性路头·不明归宿宗旨。只知努力性急·专用自力伏住妄念·希望速得一心。因与佛力不能互相融合·往往急出毛病。甚至无法可想·反谓尝闻念佛稳当·云何佛不护持。正眼观之·不禁叹息。不知生佛因心果觉·本来不隔纤毫。行人念佛之时·但能通身放下·念念存诚·执持佛名。如水归水·似水合水。久久纯熟·不觉真妄相契·自然心佛一如。当彼之时·唯觉身心安乐·复何毛病之有乎。因是不揣庸愚·只顾利人心切·专按小本《阿弥陀经》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两种意义·于最要紧处·用普通文字·分明解释·略概披陈·疏通义理·引入佛果·住佛正定。因此二经·专属定善。对于生佛因心果觉·关系极大·至亲至切。然净土五经·虽则各有阐发净业资粮·补助行人修持之不及。求其机理相契·省力易修·惟此二经·对于末代行人·最合机宜。专仗如来圆满果觉含养摄持之力·及自己至诚正念安住佛果之力·互相融合。融合至极·净业成片。譬如乘轮渡海·既上普度轮船·只须行人自己安心稳坐·自然得到彼岸。念佛行人·亦复如是。既入如来圆满果觉·只须自己定心念佛·自然得到乐邦彼岸。非敢执一废余·取其机理相契·省力易修。其余一切净土经论·而非不读。一切散善功德·亦非不修。但随力随分·若有能力为之·愈为美上加美·善上加善。若贫乏之士·无力能为·有此定善功德·亦可往生。若定散二善皆无·往生西方便难。所以今人往生·十有七难者·皆由缺乏定善之力·专靠散善功德·信愿回向故也。纵得往生·多属勉强。古时行人·根机深厚。除散善外·无论修观·持名·皆能得定。是以千即千生·百即百生。不生则已·生则瑞相昭著·去时自由。今时行人·根机浅薄·定心修观·十有九难。唯此二种行法·及净土忏法·智愚皆能。由浅入深·渐获胜益。但须通身放下·念念存诚·念佛拜佛·久久熏修·顿觉自身如在空中·了无障碍。当彼之时·即已契入如来圆满果觉·住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复如果核·住在果中·自力他力·顿觉亲切·内外一如·不出不入。苟能如是熏修至极·更觉内外透彻·全体圆融。此正所谓一心万法·万法一心。凡圣共源·生佛同体。一朝娑婆印坏·净土文成·西方胜境·宛在目前·仗佛神力·弹指即到。方知极乐虽遥·原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大香光室中·不越丝毫。倘读是书者·常作如是领会·如是熏修·可谓善入如来香光室也。非但慧觉居士刊行是书·欢喜遂愿。则然之愚忱·区区所望·而亦且足焉。
时维
民国三十五年三月朔日寄食灵岩粥饭僧了然跋于佛海泉珍桃园之不退关房
附憨山大师念佛三昧铭○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心心照烛。妄想潜踪·形骸空谷。净土不离目前·莲华常衬两足。何必待死后方生·即现前不出不入。此正普光三昧·只在当人一嗾。○释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同一真如实相·正好其中安心念佛。可谓句句佛号·皆从自性光明流出·照了诸法本来空寂。妄想自然潜踪·形骸亦如空谷。唯有一句佛号·历历分明·如滴水流泉·相续不断。虽然身居娑婆·如在净土。念念安住弥陀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不出不入。此正普光三昧·摄尽弥陀三身四土·统在其中。一朝娑婆缘尽·净土缘熟·极乐胜境·现在目前。此正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也。
附袁母姜太夫人往生记
灵岩山,遇一位陈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现住上海,因厌家居繁杂,有碍修行,常来山上静居念佛。一日听然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许多愚夫愚妇,一字不识者,平常看他只会念佛,别无所能,到了临终,他之所能,都现出来。平常许多能文能说者,到了临终,皆不及他所能也。按此理由,岂是阿弥陀佛爱有偏乎。但不过愚夫愚妇,能念念死心,步步蹋实,专归一门。如龙入海,渐入渐深,得佛气分自然无能而能。识得此理,正好念佛也。彼听此说已,翌日持四照片,对然说云,此我义母袁老太太之玉照也。第一张,我母康健念佛时所摄也。第二张,我母示疾于床时所摄也。第三张,我母将欲西归,预知时至,沐浴更衣,落发受戒之后,右胁而卧时所摄也。第四张,我母临命终时,巍然端坐,口称佛号,见佛来迎,奄然示寂时所摄也。弟子昨日闻师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等语者,正与我母种种事实相合也。故今持此照片,特来奉告,请师证明。兹将我母生没各种事实,恭对师前,略陈如下。我义母袁门姜氏,法名常静,家住湖北汉口。求皈依于清德法师座下,受五戒于汉口圆照寺中。长斋念佛三十三年,至六十九岁生西。平常修行精进,任其寒暑无间。每早刻定四点钟起床念佛,日间专常拜佛。纵遇三伏汗湿,即以海青数件易之。此乃我母平常修行精进如是也。若见苦人身无衣服,登门乞化者,宁将自身所著而脱与之。或遇贫人无法度岁,故来母家盗物者,母一面令盗取物,一面向厨盛饭,与盗食饱而去。此乃我母平常给施饥贫如是也。有次在归元寺,设千僧斋供众时,应供者,约千余人。闻锅内所办,不足赡食,市上小菜,早已收完,无法再办。母曰,请向锅内再添三担水,后众食之,美味透鲜。此乃我母平常供养僧宝如是也。至民国三十三年正月,母略示微恙。偶然哭曰,汉口有大灾难。家人询之,我们怕不怕乎。母曰,我们不甚要紧,人民痛苦难堪。至四月初十后,将欲西归,亲见西方三圣来迎,母知西归时至。嘱曰,汝等速去佛堂烧香,佛来迎我,我要去了。家人云,老太太,既归西方去,须请阿弥陀佛,择一好日期。今天日子平常,不必去也。母曰,我知道。越数日,母曰,汝等害了我,这几天,阿弥陀佛不来也。家人云,老太太,心莫急,到了西归时至,佛必再来迎接也。至次日,母曰,我愿要坐缸,缸内要放灯草松香,赶快与我一一办好。彼时恰被日兵扰乱,百行罢工,市上独有一口劣货缸,虽已买好,抬未至家,母曰,汝等快接缸。家人云,缸未至。母曰,云何与我买此劣货缸。少顷,数物皆至,家人视之,果然劣货。母又曰,云何与我买此碎灯草。家人云,是整一捆。母曰,汝不信,拆开看。家人拆开,果是碎者。此乃我母将终心灵格物如是也。至十七早,母曰,我愿要落发,汝等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来,与我说戒。又曰,汝等速烧檀香水来,为我沐浴。至沐浴更衣毕,首座和尚至,为母落发,授沙弥戒。母受戒已,即右胁而卧。此乃我母将终身奉戒律如是也。至二十早,母曰,我今日要归西方去了,汝等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领诸师来,助我归西。至八点钟,首座和尚领诸师至,母命扶端坐椅上,双足跏趺,胸佩戒牒,手持数珠。母曰,将布枕来,垫在背面。复因众人遮路,母面带忧容。众云,我等中间让开。母喜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早已来了,汝等勿哭,与我念佛。说毕,自称佛号数声,众同称佛号。至十点钟,母奄然示寂,如入禅定。此乃我母末后安然归西如是也。至翌日,十点钟,装缸时,端然如故。火化之日,送葬念佛者,约千余人,莫不叹为希有也。收灵骨时,骨带金黄色,得淡白色舍利,大小共七粒。最希有者,母装缸时,身穿海青灰色。至化身后,拾出海青角四条,变成青色,边上线珠累累,雪白分明,人人两手对拉,则不断也。至三十三年冬,国军将复,果然汉口遍地皆炸,人民房屋将尽,独我母家,安然无殃。回思我母预言,纤毫无差。正炸之时,有人看见三弹,落我母房。其人抚掌叹曰,可惜陈太太一个好人,这也完了。后探询之,始知分落傍屋焉。识者莫不叹云,皆由袁老太太昔日道行所感,佛力所加,此乃我母身后灵感护持如是也。然欣闻之下,不胜钦佩。敬按袁太夫人,身后得白色舍利七粒者,即表生平戒行清洁,道心坚固也。火化之后,得海青角四条不坏者,即表生平道行精进,勤苦修持也。病中瓦缸灯草,自未亲见,尚能分明了了者,足证心如清水,有物皆现也。昔日添水代斋,美味透鲜者,此乃诚心所感,愿力所成也。将终落发,虔受沙弥戒法者,正合《十六观经》,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也。按此各种表现之瑞相,末法时代,堪称希有。况值时局,正当紊乱,人心惶惶,惊恐不安。临命终时,尚能端坐念佛,见佛来迎,安详西归者,愈为难得之难得也。彼以智人自命,讥诮愚人念佛者,观此而宁不愧死耶。然本非读书文人,从不与人录传记,此亦非陈太太有意请然所录也。因观彼照片,现出实凭确据,恰与陈太太所述各种事实相符,毋容纤毫拟议。令人不觉自然感动,羡慕不已。较之许多虚言装饰者,彼此天渊相隔也。况陈太太,常来山上念佛,一住数月,人人知其道心真切,语无虚妄。即此种种实事,亦从未对人说过。因日前听然所说,恰与彼母种种事实相合,心即感动,故特来相告。然思此来因,希奇罕有。想必由袁老太太冥中所加,道力所使,假借因缘凑合,成斯往生传记。故此援笔敬录陈太太所述各种事实,与袁太夫人临终念佛坐脱摄影,一并登于弘化月刊,以公同志。俾见闻者,作增上缘。愿诸同伦,读是录者,留神观察,深注意焉。
民国三十六年腊月释迦世尊成道日寄食灵岩粥饭僧了然敬录于佛海泉珍桃园之不退关房
附瞻拜舍利功德偈
诸同伦 瞻舍利 百千劫 难遭遇 佛菩萨 大慈悲 降五色
真舍利 令瞻拜 开心地 远尘劳 入佛智 若恭敬 身顶礼
心常忆 转业识 成佛智 感佛迎 到莲池 莲华开 上品位
纯妙乐 难思议 随佛学 永不离 得忍后 运悲智 度众生
同归西 福慧圆 证菩提 瞻舍利 益如是 愿同伦 深注意
附西方安乐歌十首
劝同伦,悉念佛,出声默念皆可得。
念时专用至诚心,渐能背尘而合觉。
放四大,莫把捉,真实心中好安著。
渊深似海妙难酬,即是弥陀大圆觉。
教正念,须惺觉,切莫昏沉乱走作。
念念安住真实心,决定命终生极乐。
感佛迎,离五浊,七宝池中莲华托。
莲华开后入圣流,常随海众亲佛学。
黄金地,七宝阁,迦陵频伽并孔雀。
诸宝行树悉庄严,华果鲜明焰灼灼。
闻异香,听天乐,空中宝网多钤铎。
微风吹动悉铿锵,顿忘身心真安乐。
饮醍醐,啜酥酪,食时自然七宝钵。
珍馐百味随意尝,不须便利无秽浊。
七珍池,甚宽廓,诸天人民共澡浴。
温冷浅深随所需,金沙布底绝尘脚。
欲远行,用神足,任意供养十方佛。
纵横飞行无障碍,须臾遍历万亿国。
证法身,真广博,十方刹土尽包却。
分身无数坐道场,普度众生成正觉。
附唐有纲居士来书
了然老师慈鉴。拜肃者,每读大著《入香光室》一书,未尝不抚卷而长叹也。盖世之学者,以其卷云扫雾之力,戴晦追曦之勤,日进月贮之功,竭见穷闻之智。终留滞乎玄异,或止迹乎化城者,恨不能接其端霓,破其狭见也。
老师婆心弘切,广济有情。震希世之奇音,成出格之杰作。洋洋巨述,如奇华异草,满目光辉。因是文彩乍吐,恍若佛地先成。复如宝华初开,异香普闻十方。故举世争观,天神侧听,大圣降瑞,舍利缤纷。其方出也,如上弦之新月,足破幽昏于长夕。既行世也,似中昼之朗日,更放光耀于大千。疑古宿之再来,续慧灯于今日。行使南浮提上,梵声遍闻。想见西土池中,莲华竞出。喜智愚之共持,叹明暗之等受。圆光遍照,身同皓月之莹。性香普熏,心逾太虚之量。纲初居学地,幸未退席,今读鸿文,畅开下怀。智如火发,拟烧烦恼之林。慧若燎原,顿醒当头之喝。来日有缘,则金刚座下,定当趣拜 尊前。神若可教,则白雪地中,敬乞安予心源。专此肃呈,恭候 玉音,健乐绥祥,至敬 无上。
民国三十六年、寒露。弟子唐有纲、投地拜下述。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