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集白话(四)
安乐集
1卷上
(1)第一大门
第一大门本文:
释道绰撰
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今先就第一大门内,文义虽众,略作九门料简,然后造文。第一、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第二、据诸部大乘,显说听方轨。第三、据大乘圣教,明诸众生发心久近,供佛多少,欲使时会听众,力励发心。第四、辨诸经宗旨不同。第五、明诸经得名各异,如涅槃、般若经等,就法为名,自有就喻,或有就事,亦有就时就处,此例非一。今此观经就人法为名,佛是人名,说观无量寿是法名也。第六、料简说人差别,诸经起说不过五种,一者佛自说,二者圣弟子说,三者诸天说,四者神仙说,五者变化说。此观经者,五种说中世尊自说。
第七、略明真应二身,并辨真应二土。第八、显弥陀净国,位该上下,凡圣通往。第九、明弥陀净国,三界摄与不摄也。第一大门中,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利。’何者?如攒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时故。若折干薪以觅水,水不可得,无智故。
故大集月藏经云:‘佛灭度后第一五百年,我诸弟子学慧得坚固。第二五百年,学定得坚固。第三五百年,学多闻读诵得坚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又彼经云:‘诸佛出世,有四种法度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口说十二部经,即是法施度众生。二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光明相好,一切众生但能系心观察,无不获益,是即身业度众生。三者,有无量德用神通道力,种种变化,即是神通力度众生。四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名号,若总若别。其有众生系心称念,莫不除障获益,皆生佛前,即是名号度众生。’
计今时众生,即当佛去世后第四五百年,正是忏悔修福,应称佛名号时者。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念既尔,况修常念,即是恒忏悔人也。又若去圣近,即前者修定修慧是其正学,后者是兼。如去圣已远,则后者称名是正,前者是兼。何意然者?实由众生去圣遥远,机解浮浅暗钝故也。是以韦提大士自为,及哀愍末世五浊众生,轮回多劫徒受痛烧,故能假遇苦缘,咨开出路,豁然大圣加慈,劝归极乐。
若欲于斯进趣,胜果难阶。唯有净土一门,可以情悕趣入。若欲披寻众典,劝处弥多。遂以采集真言,助修往益。何者?欲使前生者导后,后去者仿前,连续无穷,愿不休止,为尽无边生死海故。第二、据诸部大乘,明说听方轨者。于中有六:第一、大集经云,于说法者作医王想,作拔苦想,所说之法作甘露想,作醍醐想。其听法者作增长胜解想,作愈病想。若能如是,说者听者,皆堪绍隆佛法,常生佛前。第二、大智度论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闻法踊跃心悲喜,如是之人应为说。
第三、彼论又云,有二种人得福无量无边,何等为二?一者乐说法人,二者乐听法人。是故阿难白佛言:‘舍利弗、目连,何以所得智慧神通,于圣弟子中最为殊胜?’佛告阿难:‘此之二人于因中时.为法因缘千里不难,是故今日最为殊胜。’
第四、无量寿大经云:‘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第五、云:‘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奉事亿如来,乐闻如是教。’第六、无量清净觉经云:‘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若复有人,闻说净土法门,都不生信者,当知此人始从三恶道来,殃咎未尽,为此无信向耳,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
是故无量寿大经云:‘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第三、据大乘圣教,明众生发心久近,供佛多少者。如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众生,于半恒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闻是大乘经典,不生诽谤。
‘若有于一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闻经不起诽谤,深生爱乐。’若有于二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若有于三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书写经卷。虽为人说,未解深义。’
何以故须如此教量者?为彰今日座下闻经者,曾已发心供养多佛也,又显大乘经之威力不可思议。’是故经云:‘若有众生,闻是经典,亿百千劫,不堕恶道,何以故?是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故知闻经生信者,皆获不可思议利益也。
第四、次辨诸经宗旨不同者。
若依涅槃经,佛性为宗。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若依大集经,陀罗尼为宗。今此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若论所观,不过依正二报,如下依观所辨。
若依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三者、今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牙,犹未出土。其依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牙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依兰林。所言依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问曰:计一切众生念佛之功,亦应一切可知,何因一念之力能断一切诸障,如一香树改四十由旬伊兰林,悉使香美也?
答曰:依诸部大乘显念佛三昧功能不可思议也,何者?如华严经云,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亦如有人构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持师子乳一渧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又彼经云,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人不见是人。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不见是人,随所诣处无能遮障也。何故能尔?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第七、略明三身三土义。
问曰:今现在阿弥陀佛是何身,极乐之国是何土?
答曰:现在弥陀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然古旧相传皆云,阿弥陀佛是化身,土亦是化土,此为大失也。若尔者,秽土亦化身所居,净土亦化身所居者,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今依大乘同性经,辨定报化净秽者。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彼经云,阿弥陀如来、莲华开敷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等诸如来,清净佛刹,现得道者,当得道者,如是一切皆是报身佛也。
何者如来化身?由如今日踊步健如来、魔恐怖如来,如是等一切如来,秽浊世中如现成佛者,当成佛者。从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如是化事,皆是化身佛也。何者如来法身?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形,无现无著,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生无灭,是名真法身义也。
问曰:如来报身常住,云何观音授记经云,阿弥陀佛入涅槃后,观世音菩萨次补佛处也?
答曰:此是报身示现隐没相,非灭度也。彼经云:‘阿隬陀佛入涅槃后,复有深厚善根众生,还见如故。’即其证也。又宝性论云:‘报身有五种相,说法及可见,诸业不休息及休息隐没,示现不实体。’即其证也。
问曰:释迦如来报身报土在何方也?
答曰:涅槃经云:‘西方去此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所有庄严,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无有异,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来在此娑婆国土。非但我出此土,一切如来亦复如是。’即其证也。
问曰:鼓音经云,阿弥陀佛有父母,明知非是报佛报土也。
答曰:子但闻名,不究寻经旨,致此疑,可谓错之毫毛,失之千里。然阿弥陀佛亦具三身,极乐出现者,即是报身。今言有父母者,是秽土中示现化身父母也。亦如释迦如来,净土中成其报佛,应来此方示有父母,成其化佛,阿弥陀佛亦复如是。又如鼓音声经云:‘尔时阿弥陀佛与声闻众俱,国号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阿弥陀佛父是转轮圣王,王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魔王名无胜,佛子名月明,提婆达多名寂意,给侍弟子名无垢称。’又上来所引立是化身之相,若是净土,岂有轮王及城、女人等也。此即文义昺然,何待分别?皆不善寻究,致使迷名生执也。问曰:若报身有隐没休息相者,亦可净土有成坏事?答曰:如斯难者,自古将今,义亦难通,虽然,今敢引经为证,义亦可知。譬如佛身常住,众生见有涅槃。净土亦尔,体非成坏,随众生所见,有成有坏。如华严经云:‘由如见导师,种种无量色,随众生心行,见佛刹亦然。’是故净土论云:‘一质不成故,净秽有亏盈。异质不成故,搜原则冥一。无质不成故,缘起则万形。’故知若据法性净土,则不论清浊。若据报化大悲,则非无净秽也。
又泛明佛土,对机感不同,有其三种差别:一者、从真垂报,名为报土,犹如日光照四天下,法身如日,报化如光。二者、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即如四分律云,锭光如来化提婆城与拔提城,相近共为亲婚往来,后时忽然化火烧却,令诸众生睹此无常,莫不生厌,归向佛道也。是故经云:‘或现劫火烧,天地皆洞然,众生有常想,照令知无常。或为济贫乏,现立无尽藏,随缘广开导,令发菩提心。’三者、隐秽显净,如维摩经,佛以足指按地,三千刹土莫不严净。今此无量寿国,即是从真垂报国也。何以得知?依观音授记经云,未来观音成佛,替阿弥陀佛处,故知是报也。
第八、明弥陀净国,位该上下,凡圣通往者。今此无量寿国是其报净土,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立得往生。由该上故,天亲、龙树及上地菩萨亦皆生也。是故大经云,弥勒菩萨问佛:‘未知此界,有几许不退菩萨得生彼国?’
佛言:‘此娑婆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皆当往生。若欲广引,余方皆尔。’问曰:弥陀净国既云位该上下,无问凡圣,皆通往者。未知唯修无相得生,为当凡夫有相亦得生也?答曰:凡夫智浅,多依相求,决得往生。然以相善力微,但生相土,唯睹报化佛也。是故观佛三昧经菩萨本行品云,文殊师利白佛言:‘当知我念过去无量劫数为凡夫时,彼世有佛,名宝威德上王如来,彼佛出时,与今无异。彼佛亦长丈六,身紫金色,说三乘法,如释迦文。
‘尔时彼国有大长者,名一切施,长者有子,名曰戒护。子在母胎时,母以敬信故,预为其子受三归依。子既生已,年至八岁,父母请佛于家供养。‘童子见佛,为佛作礼。敬佛心重,目不暂舍。一见佛故,即得除却百万亿那由他劫生死之罪。从是以后,常生净土,即得值遇百亿那由他恒河沙佛,是诸世尊,亦以相好度脱众生。
‘尔时童子一一亲侍,间无空缺,礼拜供养,合掌观佛。以因缘力故,复得值遇百万阿僧祇佛。彼诸佛等,亦以色身相好化度众生。’
‘从是以后,即得百千亿念佛三昧,复得阿僧祇陀罗尼门。既得此已,诸佛现前,乃为说无相法,须臾之间,得首楞严三昧。’
‘时彼童子,但受三归,一礼佛故,谛观佛身,心无疲厌,由此因缘,值无数佛,何况系念,具足思惟,观佛色身。时彼童子岂异人乎?是我身也。’
尔时世尊赞文殊言:‘善哉善哉,汝以一礼佛故,得值无数诸佛,何况未来我诸弟子,勤观佛者,勤念佛者。’
佛敕阿难:‘汝持文殊师利语,遍告大众及未来世众生,若能礼佛者,若能念佛者,若能观佛者,当知此人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舍身他世,文殊师利等诸菩萨为其和上。’
以此文证,故知净土该通相土,往生不谬。若知无相离念为体,而缘中求往者,多应上辈生也。
是故天亲菩萨论云,若能观二十九种庄严清净,即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即是智慧无为法身故。
何故须广略相入者?但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故,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故,显出法性法身。此二种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广略相入。菩萨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
无为法身者,即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即法身无相也。法身无相故,则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是法身也。法身无知故,则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是真实智慧也。
虽知就缘观总别二句,莫非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即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以知三界众生虚妄故,即起真实慈悲也。以知真实慈悲故,即起真实归依也。今之行者,无问缁素,但能知生无生,不违二谛者,多应落在上辈生也。
第九、明弥陀净国,三界摄与不摄。
问曰:安乐国土于三界中,何界所摄?
答曰:净土胜妙,体出世间。此三界者,乃是生死凡夫之闇宅。虽复苦乐少殊,修短有异,统如观之,莫非有漏之长津,倚伏相乘,循环无际,杂生触受,四倒长沟,且因且果,虚伪相习,深可厌也。是故净土非三界摄。又依智度论云,净土果报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色界。虽言地居,精胜妙绝,是故天亲论云:‘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是故大经赞云:‘妙土广大超数限,自然七宝所合成,佛本愿力庄严起,稽首清净大摄受。世界光耀妙殊绝,适悦晏安无四时,自利利他力圆满,归命方便巧庄严。’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