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下)
三、本体分
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正是当人的本来面目。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又告舍利子:此五蕴诸法的真空实相亦即本觉理体,是本来无生,故亦无灭;本来不垢,故亦不净;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此六字,正显示人人本具的绝对心体。此心体离一切虚妄对待诸法——人我、是非、顺逆、得失、美丑、憎爱。分别既息,则无分别之妙智,昭然现前,非空非有,无实无虚,法尔如是,所以叫本觉,或本体。
我们如能时时返照这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便知现前念念生灭的,无不是空华幻象,因而不取不舍,自然随顺法性,归于空寂。而念佛之人,执持一句名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声相依,明明历历,念念转化习气惑业,而达到一心不乱,这正是由观照般若,而达实相般若。所以般若与净土二门,毕竟不曾分家。
四、妙用分
此分由体起用,空一切相。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文中有许多名相,先作一下解释。‘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亦叫五阴,‘阴’是能遮蔽真性的意思。前已讲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名十二处。‘根’是能生的意思,能生六识;‘尘’是染污的意思,能染污真性。‘十二处’的‘处’即方所,就是说根在内,尘在外,眼对色,耳对声,各有一定方所,也叫十二入,‘入’是说根尘互相涉入。‘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即十八界。‘界’是说各成界限。六根为内界,六尘为外界,六识为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成十八界。此蕴、处、界三者,通常称为三科。主要为了破凡夫我执,根据对色、心所迷执的偏重,而有开合的不同。
文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简略之词,其内容即十二因缘,以前者为因,后者为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以叫十二因缘。‘无明’是过去世的无始烦恼;‘行’是依烦恼所作的行业;这二者是过去因。‘识’是受胎的业识;‘名色’是在胎中尚未成形,识心叫名,胚胎叫色;‘六入’即有了六根,就将出胎;‘触’是二、三岁时,不识苦乐,而能接触外境;‘受’是六、七岁时,能感受苦乐,这五者是现在果。‘爱’是十四、十五岁时,生起强盛爱欲;‘取’是到处求取;‘有’是有种种新业。这三者是现在因。‘生’是随业受生;‘老死’是有生必有死。这二者是未来果。所以这十二因缘,包含著三世因果的道理,总不离惑、业、苦三道。凡夫是顺生死流,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顺次相缘,以至老死,是流转门。缘觉从十二因缘悟道,知生死根本在无明,故首先灭去它。‘灭’就是尽的意思,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老死亦灭,便是还灭门。缘觉观察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二门,了脱生死,而证辟支佛果。(辟支译为缘觉或独觉。)
‘四谛’即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就是说生死苦果,是由惑、业集合而生,所以说‘苦、集’;寂灭乐果,是由修道断惑所得,所以说‘灭、道’。‘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因果。知‘苦’便应断‘集’,慕‘灭’便应修‘道’。小乘弟子闻佛声教,悟‘四谛’理,断见思惑(简单说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与疑,叫见惑;贪、嗔、痴、慢叫思惑),而出三界分段生死,即阿罗汉(意为杀贼、应供、不生)。
今菩萨以般若观照,一切皆空。在真空实相中,不但凡夫所执之蕴、触、界,皆不可得,即缘觉所观的十二因缘法,声闻所观的四谛法,亦皆不可得;乃至菩萨六度万行,其能证的智慧与所得的理体,亦皆说无,即都不可执著,都归于空。若执著有智有得,仍不离法执、法见,仍有挂碍而非究竟。所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不应住著于一切法,而生清净心。总之,自凡夫以至菩萨,自五蕴以及智与得,都不可取著,因诸法本空,无所得故。这正说明,此经是大乘法门,不仅破凡夫我执之病,并破二乘法执之病,乃至无智亦无得。修行到这一境界,寂照现前,了知本无生死可断,亦无涅槃可证,我法二空,一切无著,便证入大自在之境了。(‘无智亦无得’一句,有些解释仍作为空声闻乘法,而按文势,作为空菩萨乘法,更觉圆融完备。)
经文所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中‘无无明’及‘无老死’,是空去流转门,就是空生死,亦即我空;‘亦无无明尽’以及‘亦无老死尽’是空去还灭门,就是空涅槃,亦即法空。又经文说了许多‘无’字。此‘无’字是自性空、无所得的意思,如果作有无之‘无’解,便成断灭了。
五、果德分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挂碍为因,恐怖为果;颠倒为因,梦想为果。菩萨依靠般若觉照,诸法空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惑业究竟净尽,功德究竟圆满,名究竟涅槃。这是菩萨证涅槃断德,断尽一切妄惑。不但菩萨,佛亦依于般若,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无上正等正觉——果超九界叫无上,不偏叫正,生佛同具叫等,遍知一切叫正觉。这是诸佛证菩提智德。可见般若是十方诸佛共由之路。
六、证知分
此分说明由证果而明白了知。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里‘故知’的‘知’字,是证知,有亲见实相之妙!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从此自性所出,所以称般若为咒,即以密咒来表达此真空实相。般若无所不包,所以叫大;神妙莫测,所以叫神;无所不照;所以叫明;无可比拟,所以叫无上;无与伦比,又毕竟平等,所以叫无等等。‘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二句,是说以智慧觉照,能转化、灭除一切惑、业、苦果,是真实不虚的,这与‘度一切苦厄’一句前后呼应。
七、秘密分
此分是以密咒表不思议心地。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是显说般若,这是密说般若,以咒总结全文。因心地微妙,不可用言语来表达,故以咒表达之。咒是佛菩萨的真言密语,所以一向不翻,如果至心持诵,便能灭罪生福,速成佛道。
总之,般若观照是大法门,是诸佛之母,若能当下回光返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无住而生净心,离相而证实相,自可度一切苦厄,得真实受用。
- 上一篇: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下一篇: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十)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九)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八)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七)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六)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五)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四)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五)
- 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四)
- 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三)
- 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二)
- 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下)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